航天合作的友谊在中法海洋卫星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0月29日,中法海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方负责提供卫星平台、海风观测载荷以及发射测控,法方负责提供海浪观测载荷。其获得的探测数据将由中法两国科学家共享,拓展了两国在航天技术、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该卫星数据还可提供给世界各国科学家、预报员使用,为海上船只航行安全、全球海洋防灾减灾、全球海洋资源调查提供服务保障。中法海洋卫星不仅是两国友谊不断深化的象征,而且是联手造福全球的新实践。
成长年——搭舞台 民营航天露锋芒
据报道,对2018年中国航天的表现,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2018年10月,中国完成了一件极具历史性意义的事情,甚至同1970年中国首颗卫星升空媲美。该文所指的“一件极具历史性意义的事情”就是10月27日朱雀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其实,这次发射活动严格来说并不成功。虽然火箭一二级工作正常,整流罩也成功分离,但是二三级分离后,三级火箭姿态控制出现故障,火箭未能把卫星送入轨道。为什么这次并不算是成功的发射引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如此高的评价,甚至将其与中国首颗卫星发射相提并论的高度呢?
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朱雀一号火箭研发者并不是拥有60多年历史的中国航天国家队,而是成立不到3年的一家小型民营航天公司,这家名为蓝箭航天的中国民营公司进行的首次尝试标志着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生航天力量开始登上舞台,展现了不容小视的实力,由此将可能改变中国航天科技和航天事业演进的路径。值得称道的是,蓝箭航天的这次发射虽败犹荣。作为成立只有短短3年的航天后来者,蓝箭航天的朱雀一号表现可圈可点,成功完成了第一级、第二级和整流罩的分离,实现了第三级的顺利点火和前期加速飞行,可以说任务完成了八成,只是在“临门一脚”失利,卫星未能入轨。
失败并不可怕,成长就会有烦恼和代价。2018年,中国民营航天已经正式登场,这是近年来一批民营航天公司迅速成长的写照。除蓝箭航天外,零壹空间、九州云箭、星途探索、翎客航天、九天微星等纷纷涌现,初步显示出技术实力和市场活力。中国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攻坚克难中磨砺成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18年的中国航天也见证了属于个人和群体的成长和进步。11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响起女性倒计时的声音,这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23时57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导航卫星腾空而起。这位新晋级“01号”指挥员的航天女将就是张润红,通过整整12年的努力奋斗,这位来自陕西韩城的“80后”姑娘终于圆了自己的“01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