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全民讨论中,今日头条创作者们及时、集中的分享与解读,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仅 4 月 10 日 1 天内,提到“黑洞”的内容就高达 1.3 万篇,总阅读/播放量近 3000 万,呈现出了集中爆发的特点。
数据显示,关注黑洞的用户以男性为主,达 80% 以上。80 后用户成为了关注黑洞事件的主力,约占 1/3。成家立业以后的人,或许目光更容易从自身望向宇宙。
从阅读/播放量的地域来源上看,广东的用户对本次热点内容的消费量最大,几乎是排在第二名(山东)、第三名(江苏)的 2 倍。
下图可以看出,在今日头条创作者创作的 1.3 万篇内容中,创作者们更多地选择用图文形式进行创作。围绕珍贵的黑洞照片,配以文字进行清楚的分析与解读,普及科学知识,提供增量信息。
从阅读时间的分布情况来看,用户对黑洞的关注度在 19 时开始攀升,这可能与众多媒体的预告有关。在黑洞照片公布后的 2 个小时( 23 时),用户对黑洞的关注度达到了顶点,之后回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今日头条创作者的的部分优质内容,希望他们的创作内容与创作角度,可以给你下一次的创作带来启发。
面对类似热点,创作者们可以优先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大众好奇心。头条号@科普中国的这篇文章对黑洞本身以及此次黑洞照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入门科普,帮助科学小白用 3 秒时间了解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一种形态,恒星还会死亡?!
是的!当恒星内部的燃料消耗完了,它就死了。
这个时候,如果这个恒星足够重的话,黑洞就要产生了!
黑洞是从广义相对论推演出来的,没错最开始就是人类猜想出来的……
然而后来发现,一切好像都和我们猜想的是一致的!
——@科普中国
《见证历史,这就是黑洞!》
发掘热点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是获得更多阅读量的方式。熟悉物理的人应该都知道,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预知了这种天体的存在,但计算出有“黑洞”天体存在的却并非是爱因斯坦。@胖福的小木屋在文章中介绍了计算出“黑洞”的史瓦西,让人们在取得进步的时刻再次感念先人的不尽探索。
史瓦西的这篇论文,让大家从此知道了,在茫茫宇宙之中存在着“黑洞”这种特殊的天体,自此100年里,科学家们都在为了证实黑洞的存在而前赴后继。
虽然史瓦西通过计算证实了“黑洞”的存在,但注重实践和观测的他,却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他认为,这个数学上的解根本就没有对应的物理意义,他不相信黑洞是真实存在的。
——@胖福的小木屋
《牛顿、爱因斯坦错过的“黑洞”理论,却被他在战壕里计算出来了!》
考虑到大众在科学热点事件面前的求知欲望,让权威人士来解答,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头条号@底稿在这篇文章里采访了物理学家李淼,谈到了黑洞照片不仅仅是满足人类好奇心,大众还应该知道其更深远的意义与价值:真实存在的黑洞,是否会威胁到地球?
首张照片的面世,有助于我们了解黑洞的形成,以及银河系的形成。同时将来对确定黑洞大小、远近以及宇宙能量一系列问题,都有推动作用。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最基础的问题,比如说黑洞周围会有分流,而分流对于星系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我们之前并不是清楚这种演化是如何产生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看到,黑洞周围的状况的话,有助于帮助我们解决这些最基础的科学问题。
——@底稿
《专访物理学家李淼:人类首次拍到黑洞,地球还安全吗?》
面对热点,以活跃的思维将其进行延展创作,是@混子曰 的拿手好戏。随着黑洞话题被提出,霍金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混子曰 的这篇文章可能是讲解“奇点理论”和“霍金辐射”最有趣的文章了。
了解霍金的一生,也就能大概了解黑洞到底咋回事。
霍金这辈子干的所有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有一些大胆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这些脑洞大开的设想,无法通过现有仪器观测验证,所以他总跟诺贝尔奖无缘。
——@混子曰
《说起黑洞,不得不提起霍金。》
在这一方面,@知识嗑儿也不落下风,脑洞大开地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人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大胆的猜想与扎实的科学理论,产生的碰撞让人眼前一亮;再辅以漫画的形象诠释,让人想不看完全篇都难。
如果你还在纠结如何追热点,也可以选择只做自己。@火星叔叔郑永春昨日连发 7 条微头条,从预告时的期待,到见到真容的激动,再到冷静审视后的吐槽,如此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让围观的用户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科普创作者的心情。
点击@火星叔叔郑永春 ,进入主页体验一下吧。
当本次热点不在你的专业领域内,应该怎么追?不如学习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weather,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