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王莹)“虽然下雨了,但还是带着孩子来了,今年的活动安排很精彩,必须来体验。”20日上午的国家天文台迎来众多天文爱好者,不到9点,各类体验区已经排起长龙,在国家天文台一年一度的科普盛筵“公众科学日”里,公众参与热情高涨,上千名大小朋友汇聚在天文台,探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科学日活动,国家天文台总部今年将所有活动均安排在户外举办,期间包括两场精彩的科普报告、舞台剧表演以及天文科普视频展播等。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和沙河科普基地也在19日部分向公众开放,参观2.16米望远镜、球幕天象厅体验及太阳黑子观测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9点半,随着一场由国家天文台小家属们表演的的舞台剧节目,国家天文台2018年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国家天文台“科学大咖”——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FAST副总工程师李菂为公众带来一场题为“猎户的生与死”的科普报告,从恒星的形成到神秘的暗分子气体,再到如果利用“天眼”FAST研究银河系恒星的形成,李菂将高端的科学问题讲解地通俗有趣,让现场专注听讲的大小朋友们意犹未尽。下午的报告由国家天文台“科普新星”——副研究员李海宁带来,这位年轻的女科学家为公众解答了遥远的星星与我们之间的关联,借着一缕星光,带现场观众来一场穿越130亿年时空的探秘。
除了科普报告,开放日现场还有两台显微镜提供给公众进行各类陨石切片的观察。十余部精彩的天文科普微视频作品在户外广场全天播放,众多优秀科普图书的展售也全天开放。
据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天文台精心筹备此次公众科学日活动,以丰富的科普盛筵开门迎客。为充分保证活动效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精心准备,认真为每一批观众演示并讲解答疑。如今,每年的公众科学日已经成为国家天文台的品牌活动,为社会公众了解科研机构、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的兴趣搭建了平台,广受公众好评。
图为国家天文台“科学大咖”——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FAST副总工程师李菂为公众带来题为“猎户的生与死”的科普报告
图为开放日现场公众进行陨石切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