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新春走基层:“天眼”种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内容提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中国天眼FAST,自从启用开始,就注定将要有青年人一代代在这里接力奋斗下去。

“新时代、新梦想”新春基层


  天津北方网讯: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中国天眼FAST,自从启用开始,就注定将要有青年人一代代在这里接力奋斗下去。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手握大国重器,更是播种下了改变几代人命运的种子,成为少年一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的国之利器。今天的新春基层,我们继续走进天眼工作区,感受那里的工程师们如何甘于寂寞、全神贯注,让天眼和它播下的种子不断书写奋斗的新篇章。

  记者邵健雄: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天眼5公里核心区的门外,跟随工程师们到天眼之中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路难走、车难开以外,就是我身后的这座牌子,过了这就代表我们进入了电磁波的宁静区。什么意思呢?我们的手机无论是通讯信号还是4G网络,在这里面都要受到屏蔽。

  为了能够连续监测宇宙信号,在天眼核心区里工作的上百名工程师,是没有周末这个概念的。通常一个月连续工作26天,然后才能离开核心区下山休息3、4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这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传统精神,也是FSAT天眼在诞生之时,就被深深烙上的灵魂。

  1994年,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构想,由科学家南仁东正式提出。为了选出最合适的“天眼”台址,49岁的南仁东跳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开始在中国西南部的大山里一一探访,这一找就是12年。那时,他一年的工资才能赶上国外一天。

  非常遗憾的是,去年9月15日,FAST建成一周年之前,南仁东病逝了。从壮年到暮年,8000多个日夜,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如今,FAST矗立大地,南仁东魂归天宇,但他的精神却传承不息。

  苟志政:世界上哪个国家都没发现,用这个500米直径射电望远镜观测出来了,那就是无价的了,也是造福于后人吧。

  FAST天眼建成运行一年多来,已经有9颗脉冲星被发现并认证。2016年7月3日,FAST主体结构竣工之时,南仁东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天眼睁开自己巨目的同时,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克度镇,也正式变身“天文小镇”。

  张招贤一家,原本都住在天眼附近,类似的喀斯特洼坑之中。对比原来在坑底的房子,张昭贤觉得,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太多了。天文小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除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教育等硬件之外,小镇上还建了天文体验馆、球幕飞行影院,加上随处可见的天文壁画、飞碟造型的路灯,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里的人、特别是孩子。我们发现,张木睿最爱画的就是天空、太阳和火箭。

  从张招贤家出来,走10分钟就能到体验馆,他带着张木睿来逛过3次了,别看孩子刚6岁,但是每次都能记住一些新知识。

  当然,整个天文小镇影响的不仅仅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每到周末、特别是寒暑假,天文馆里就会迎来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安徽等等全国各地的孩子。

  中国天眼景区总经理韩明路:一天我们的人均接待人次 大概是在100人左右,然后我们在推广的时候,也是针对比较适龄的7岁到15岁之间,我们有中国天眼景区冬令营和中国天眼景区夏令营。

  南仁东先生曾经说过,“在我眼中,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要有知识。”而FAST天眼和天文小镇就像知识的种子,孩子们在这里,双手触摸到八大行星的模型,耳朵真正听到脉冲星的声音,仰望星空产生了对宇宙的好奇心,在一些孩子心中,探索太空的种子已然发芽。(“津云”新闻编辑张瑜)

德迅网 » 新春走基层:“天眼”种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