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改革是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是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是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东疆保税港区启动法定机构改革

改革是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滨海新区平行进口汽车业务领跑全国

改革是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4年5月20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

  天津北方网讯:改革,是滨海新区与生俱来的基因。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滨海新区行政区建区伊始,便同时启动了管理体制改革;2014年,滨海新区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8年深化功能区体制改革;今年滨海新区更全面推行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与此同时,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充分发挥了滨海新区更高水平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改革成为滨海新区发展过程中破解深层次矛盾、激发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1985年4月30日  天津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1986年-2000年), 首次提出滨海地区概念。

  1986年8月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视察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1993年10月25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研究滨海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滨海新区作为区域概念第一次问世。

  2002年10月  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滨海新区条例》,这标志着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2006年3月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在法定程序上确立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地位。

  2006年5月26日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3月13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  滨海新区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和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

  2013年5月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滨海新区视察。他要求天津市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  滨海新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工委、管委会建制。

  2014年12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这是关系滨海新区、天津乃至北方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

  2019年7月  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滨海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召开法定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5个开发区全面推行法定机构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滨海新区行政区建立之前,原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在规划、招商、环境治理、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缺乏协调。深化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滨海新区加快推进开发开放的必然要求。建设统一、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是滨海新区重要的改革目标。

  2009年11月,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和塘沽、汉沽、大港区撤销,滨海新区行政区建立。2013月9月,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管委会撤销,形成统 一、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架构。滨海新区通过推进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分离,实现城区和功能区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探索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改革之路。通过改 革,滨海新区充分行使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和自主创新权,功能区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迎来新的黄金发展上升期。

  法定机构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改革

  2018年新年刚过,滨海新区将区位相邻、功能定位相近的原中心商务区并入天津开发区、原临港经济区并入天津港保税区,将天津开发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剥离 出来交由泰达街道管理,打出刀刃向内深化功能区改革的“组合拳”,激发功能区内生发展活力。针对干部“能上不能下”、发展活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天津开发区 和天津港保税区实行处级干部全员起立、竞聘选岗对号入座、富余人员重新安排岗位,为经济主战场选拔出作风过硬、能打善战的“主官”和“指战员”。

  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各开发区全面推行法定机构改革,发挥各开发区在区域开发、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主力军”“野战军”作用,聚焦主责主业,重塑 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这次改革涉及1000多平方公里、近5000人、25%的全市经济总量,是深入贯彻中央 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市委部署的具体行动,对加快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滨海新区各开发区面向全球公开选聘管委会副职,这场选聘吸引了1056人报名,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到74.05%。来自国内其他地区的占比近 一半,特别是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占到了25.28%。24位同志从1000余位报名人选中脱颖而出,平均年龄44岁,较改革前整整年轻了9 岁。

  这一场体制机制改革的“大考”,坚持问题导向,向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开刀,用改革的方式推动开发区实现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彰显的正是新区人敢打必胜的闯劲冲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滨海新区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创新是滨海新区的“根”和“魂”。

  1986年8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视察时亲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 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世纪伟人的敏锐洞察力,转化为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行动指南。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 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滨海新区考察时强调,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 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他要求天津市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p#分页标题#e#

  多年来,滨海新区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下大气力解决体制机制弊端,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宝贵经验;以深化天津自贸试验区改革为载体,实施引领中国北方、服务京津冀的自贸区制度创新,探索建设外向型经济新体系,将对外开放提升到新水平。

  改革已成为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向体制痼疾开刀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滨海新区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又一创举。2014年5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对外办公。行政审批局整合了原18个办 事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审批印章由109颗变为1颗,审批人员由600人减少到109人。实行一个窗口办理,现场审批率达到100%。在全国率先破解 公章围城顽疾,取得了改革的重大突破。这场改革已成为滨海新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实践的最佳范例,目前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今年年初,天津市向滨海新区下放市级权力事项625项。此次放权赋能聚焦开发开放、创新发展、营商环境、生态治理、民生改善、安全生产六大领域的“瘀 点”“堵点”“难点”,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争做高质量发展引领者,实现滨海事滨海办,提升新区城市功能和内涵,加快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 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放得下、接得住还要管得好。滨海新区在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全面落实“津八条”“滨海50条”,不断推行“放管服”和“一制三化”改革,在“五减四办”、容缺后补、证照分离、无人审批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天津自贸试验区打造深化改革“试验田”

  如果说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法定机构改革都是滨海新区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则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推 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提档升级。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至全国,成为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手棋”,发挥了深化改革的 “试验田”作用。全国首单现货保税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落地东疆;滨海新区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首批22辆商用车及乘用车出口非洲……这些都是天津自贸区针对市 场痛点,把市场和企业需求作为政策创新的源泉,不断提高政策设计针对性的成果。

  天津自贸区自设立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特别是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与滨海新区政府合署办公,实现了制度创新与发展需求的紧密衔接。

  2018年5月,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方案明确天津自贸区围绕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国际竞争新优 势、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提出了创新市场配置机制、推动前沿新兴技术孵化和完善服务协同发展等16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天津自贸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对照国际一流标准,推出了涵盖投资、贸易、金融、通关、政府服务的近400项先行先试改革 措施。随着深改任务持续落地,25项首创经验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106项经验和案例在京津冀及其他区域复制推广,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和服务辐射作用。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建设5周年座谈会精神,天津自贸区积极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 版,提出了100多项“首创性”、“重构性”、具有天津特色的政策措施,并向国家上报了一批赋权建议方案和赋权诉求建议。天津自贸区将持续推动人、资本、 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多年来,滨海新区始终坚持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作为出发点,坚持为全国改革试政策、探新路、谋突破,为体制机制创新积累先行先试经验,刀刃向内,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打造开放型创新高地上,作出了“滨海示范”。

  改革要服务企业“痛点”

  “什么样的改革创新最能促进行业向前发展?这是我们经常思索的问题。当然,这种创新一定来自企业的痛点、当前阶段的发展瓶颈。”东疆飞机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陈黎黎表示。

  作为我国飞机融资租赁聚集地,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先后完成了40余种飞机租赁模式创新。近期,这里又成立了东疆飞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也是推动天津租赁 2.0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航空租赁是从2009年起步的,目前第一轮期限即将到期。租约到期后,飞机资产将如何处置?是出售还是续租?解决了 这些问题,才能使这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陈黎黎表示,东疆为解决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难点痛点,改组了东疆飞机资产管理公司,管委会持股50%。这也是 国内首家由政府搭台参与的专业性飞机资产管理公司,将重点针对租赁公司即将到来的退租高峰,为其提供深层次服务,打造飞机租赁行业良好的生态圈。记者 赵贤钰

  东疆海事局政务中心张晓欢:

  改革让企业“轻装”上阵

  去年10月份,天津海事局简政放权,将船舶登记业务下放至分支海事局。权限下放后,船舶企业在分支海事局即可一步完成受理、审核和发证业务。从承接第一单船舶登记业务至今,东疆海事局政务中心船舶登记受理岗位工作人员张晓欢见证了该局船舶登记业务改革之路。

  张晓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天船舶在港停航成本5万元来算,办手续比规定办理时间少了这么多,相当于为企业省了数十万元。自船舶登记业务下放以来,在 联检大厅办公,企业可一次性办理多种业务。同时,该局出台了船舶登记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并联办理和多证合一的便民服务举措,“登记权限下放、各项业务并行 办理,使办结业务时间大幅缩短。”截至目前,东疆海事局办理船舶登记业务已逾三十件,覆盖船舶识别号核准、船名核定、船舶所有权登记、船舶国籍登记、船舶 光船租赁登记和最低安全配员等业务类型,登记船舶类型有水上平台、游艇、货船、旅游船等。记者 李婷婷

德迅网 » 改革是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