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太空探测目标更远大
中国嫦娥二号在完成预定探月任务之后继续承担深空探测使命
在中国,同样有一批“追星人”,他们脚踏实地,同时怀揣着更大的太空探测梦想。
行星探测迈出步伐
中国的“追星”步伐始于对行星、小行星的探测。2011年,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同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搭乘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不幸的是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它们未能按计划实现变轨。
2012年,“嫦娥二号”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成功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实现我国首次对小行星飞越探测,并在国际上第一次拍下这颗小行星的光学图像。随后的研究结果揭示了该小行星的物理特性、表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起源等。
我国的行星探测仪器研发工作也不断取得进展。日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合作研制生产的小行星采样一体化装置通过验收。据介绍,这种装置可以在小行星表面着陆,进行原位探测。和登陆柔软的彗星表面相比,该过程难度将会更大。
此外,除了太阳风离子探测器、高能粒子探测器已在嫦娥一号/二号上成功应用,等离子体探测包、无线电掩星接收机等已在“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上搭载之外,我国立足于自主开展火星探测,已经完成了等离子体、中性原子和能量粒子探测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关键部件的研制。
深空探测太阳系之外
太阳探测方面,我国通过将多个太空望远镜发射至拉格朗日L1点,探索太阳活动对近地空间环境的灾害性影响。此外,在太阳南北极进行磁场观测,并利用卫星数组进行大尺度射电监测。
小行星探测方面,我国将首先对3颗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进行飞越、采样返回等探测,然后将对小行星带进行探测。
根据我国2009年公布的《中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我国将争取实现:在2020年前后,建立长期有人逗留的近地轨道空间站,探测器可达火星;2030年前后,深空探测器可探测木星等火星以外的行星;2050年前后,载人飞行器从月球基地飞向更远的行星,具备载人登火星能力,深空探测器飞出太阳系进入宇宙空间。
可以发现,为缩短和世界的差距,我国的空间探测目标定得更实、更高,这将促使我们脚步走得更快,走得更稳,走在世界的前列。
探测火星路途漫漫
实现国人千百年来的奔月梦想,是我国太空探测近期的主要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月球探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在今年举行的第22届国际天文馆学会大会上表示,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于2017年发射“嫦娥五号”,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将是其主要目标。“嫦娥”将装备自动取样器、岩芯钻探机,在月表打孔取样,钻取并取回岩芯样本。
在此之后,我国将开始载人登月。欧阳自远说,2017年后,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将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月球基地。
而要将“嫦娥”乃至更重的飞行器送入太空,我们还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据悉,我国新一代自主研制的重型火箭“长征5号”今年已经在天津研发成功。该火箭是两级运载火箭,芯级直径5米,捆绑4个3.35米直径的助推器,低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相当于一次可以将16辆轿车送入太空),高轨道运载能力提升到14吨,这意味着,我国可以用它发射更大的空间站及火星等行星探测器。
但是,我国太空探索的目标不会止步于月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太阳系里的各个天体,未来主要探测目标包括太阳、火星、小行星与彗星、金星以及木星系统。
火星探测方面,我国将采取火星车与轨道器结合的方式,实现火星采样返回。在日前举行的珠海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系统(包括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惊艳亮相。按照计划,我国火星探测的工程目标是初步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科学目标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的探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1月22日 第 08 版)
-
相关文章
- 探索宇宙起源、发现外星世界:史上最强太空望远镜造价100亿美
- 中国探测火星为争夺太空主导权?中方:说法不符事实
- 为什么星际移民首选火星?科普达人严伯钧解说人类火星探索
- 探索太阳系外行星 欧洲空间局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
- 欧太空望远镜开启系外行星研究新时代
- “第九行星”或为黑洞
- 哈勃太空望远镜确认宇宙加速膨胀 比预测快10%
- 俄美“新太空竞赛”难现昔日辉煌
- 黑洞拍照项目主任:期待与中国合作,用太空望远镜拍黑洞
- 下个60年,NASA何去何从公私合营或成主流推动更深层次太空
德迅网 » 中国太空探测目标更远大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