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太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地

  被人类称作“天堂”的蔚蓝色苍穹是如此的广袤、深邃、神秘和美丽,以致吸引了人类世世代代的强烈关注,也促发了人类生生不息的探索。今天,中国人的“神舟六号”再次上天去造访这个被称为“天堂”的福地。

  17世纪,尽管明朝的万虎在绑上了47支飞龙火箭飞向太空时失败了,但却代表了人类科学探索太空的萌芽。从牛顿的认识自然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所阐明的三条基本定律,人类知道了如何可以让人成功地上天,安全地返回;还明白了人类可以发射飞行物像月亮围绕地球一样旋转,而不掉落到地面;同时知道了如何设计一个轨道从地球到达月球,然后再安全返回地球。

  作为对人类探索的成功回报,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在太空飞行了1小时48分钟,并成功返回地面;1969年7月下旬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三人乘坐“阿波罗11号”登月并安全返回。当然月亮上没有广寒宫,也没见着有嫦娥,那只是一个静谧而寒冷的地方。再后来,美国和苏联的太空探索就相互竞争,从航天飞机再到宇宙空间站,人类慢慢地打开了太空之门,并对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太空有了一些理性和客观的认识。

  不过,万虎的后代并没有睡觉。在解决了载人上天的三大技术难关———过载关、高温关、撞击关之后,2003年10月16日中国人的代表杨利伟被送上了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样的成就不仅代表着人类智慧的高度,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科技发达的高度,还意味着人类与另外的智慧生命对话的可能。

  但是,人类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仅仅上天是不足为奇的,关键是怎样把上天的研究和成果与公众的生活联系起来,并推动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至少也要创造这种太空探索适宜的投入与产出比。

  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飞船以及空间站,人类的探索至少可以在以下各个方面展开并可望获得成果。包括:微重力下的生命科学研究,蛋白质晶体研究,生物反应器研究,空间的火、流体和金属研究、空间自然特性研究、各种物质材料的研究、地球观测及研究等。而仅仅在材料研究方面,1998年10月20日由俄罗斯“质子号”火箭发射到太空的国际空间站就做了不少的工作,这些材料涉及聚合物、金属和合金、光学材料、超导体、电子晶体、超离子晶体、陶瓷和蛋白质晶体等。

  另一方面,太空探索也包括从其他星球获取人类和地球上所匮乏的资源,例如月球就是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基地。初步估算,在月球的土壤里面有300万-500万吨氦3,后者是最有前途的核聚变能源的原料,月球上的这个储量足以支持地球上的用电需要量达7000年之久。同时,月球上还拥有丰富的铁、铀、钾、磷和稀土元素等100多种矿物,因而对解决地球资源的贫乏大有益处。

  当然,尽管昂贵,太空旅游也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另一项成就和用途。因此,太空为人类的探索留下了永无止境的空间。

  张田勘(北京 媒体从业者)

  ===== 《新京报》服务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德迅网 » 太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地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