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人民日报评翻拍剧:只靠大IP、明星演员留不住观众

(原标题:人民日报评翻拍剧:只靠大IP、明星演员留不住观众)

最近,一些翻拍剧接连上线。翻拍经典有天然的话题度。话题度有了,口碑如何?遗憾的是,有的作品口碑并不理想,在评分网站上,评分都在6分以下,其中有一部更是被打出3.4的低分。

人民日报评翻拍剧:只靠大IP、明星演员留不住观众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翻拍免不了要与前作对比,珠玉在前,观众的期待值已被拉高。随着视听技术进步和观众群体迭代,经典翻拍本可推陈出新。观众不买账,不是因为剧情、人物设定变了,而是因为这个“变”不够合理、完成度不高。追根究底,还是质量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精神文化产品极大丰富。电影年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50部增长到2018年的超1000部,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视剧1978年的产量只有8部单本剧,2018年则达323部、13726集,连年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在提供更加多样甚至是海量的文化产品——网络小说、网络剧、短视频等等,人们的文化选择多了、渠道多了、成本低了。如美国管理学教授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一书中的著名论断,在海量文化内容面前,“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这不仅是对文化消费者来说,也是对文艺创作者而言。

互联网时代,文艺创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如何迅速抓住读者观众的注意力,在众多选择面前一眼相中你的作品。以影视行业为例,为了吸引注意力、获取流量,创作者开始在“卖相”上下功夫,或是改编有众多“粉丝”基础的网络小说,或是翻拍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或是重金邀约几位当红明星加盟,以求提高作品关注度,争取观众的青眼相加。

然而,“争得来”靠包装,“留得住”还得靠质量。这就如同商家开店,有了漂亮的招牌,还得有过硬的产品,否则就算把顾客招徕进门,顾客也只能空手而归。事实上,哪怕是大IP、明星演员也只能吸引短暂的注意力,只有优秀的创作质量才能留住观众持久的注意力。

我国当前文艺创作的体量很大,质量也正在逐步提升,但仍然“有高原缺高峰”,这值得创作者深入反思。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很多,但对于文艺创作来说,为读者观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食粮的使命是不变的。“卖相”的功夫可以做,但质量才是真正的“卖点”,深入生活、打磨剧本、精心制作,创作的功夫一点都不能省。妄想走捷径,只能制作出“一次性消费品”,作品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在任何时代,创作者都应有打造艺术精品的信念,创作都需要“磨”出真实、“磨”出力作的精神。

互联网是外部环境,也是技术手段。外部环境不一定改变创作本质,技术手段却可助力提高创作质量。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超越传统媒介如纸张、电视屏幕的“隔”,让创作者和读者观众同处于一张“网”上,缩短甚至抹去时空距离,实现即时交流。以网络文学为例,正是在亿万读者和千万作者的相互砥砺下,网络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迅速进化,成就了这一东方文化奇观。在网络视频网站上,观众同样可以通过发送弹幕、打分发表意见,创作者则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观众的审美习惯、需求和期待,进而对作品做出修改调整。读者观众时时刻刻关心你的创作,言之谆谆提意见,这对创作者来说是莫大的幸福,又怎能辜负他们的期待?!由于交流的畅通无阻,这是古往今来创作者最有可能寻找到他的“理想读者”“理想观众”的时代。

噱头或许能“争得来”流量,但只有品质才能“留得住”人气。留得住才意味着人们接受并享受了文艺,文艺才实现了创作初心,也才可能拥有长久生命力。

德迅网 » 人民日报评翻拍剧:只靠大IP、明星演员留不住观众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