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刘瑞龙与红军石刻标语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四川省巴中市境内保存着大量的革命史迹,尤以红军石刻标语最为集中。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政府专门派工作人员赶赴北京,拜望了苏区时期担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老红军,请他讲述红军当年在川陕苏区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的情况。

  刘瑞龙说:“1932年秋,由于叛徒陈资平窜到上海,我就不能在上海活动了。同年10月,党中央派我前往川陕工作。”

  刘瑞龙化装成商人,化名王大舜,随党中央交通员崔远凤一起,越秦岭、翻巴山,历时一个多月,车行、步行4000余里才到达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县。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总部都驻在通江县城。“我到通江后见到了上海的老战友、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曾中生同志、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同志,彼此之间非常高兴”。

  如何把苏区人民发动起来,积极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来,党的宣传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川陕省委宣传部和红军总政治部把党的宣传工作抓得特别紧,制定了不少措施,要求苏区全体党员干部在做一切工作的时候,宣传工作要打先锋,红军发展到哪里,党的宣传工作就到达哪里”。

  刘瑞龙老红军说:“除了发布广告、开展读书、讲演、谈心、演戏、唱歌、办刊物、办报纸外,在川陕苏区最独具特色的宣传形式,就是利用那里山高石头多的资源优势,发动各地党组织,组织书写队、錾字队,在群山之巅、道路两旁、关隘渡口、村民院落、街道周围、祠堂庙宇、坟园墓地等处的石崖、石墙、石碑、石柱、石坊、石门廊、石板壁上錾刻言简意赅、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乡土味浓的石刻标语。”“如今我还记得一部分呢!当时常用的标语口号是:‘列宁万岁!’‘争取苏维埃中国’‘军民合作’‘铲除封建势力,推翻国民党统治!’‘平分土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准备和敌人作战’‘建立苏维埃政权’等等。人民看了这些标语,斗志倍增,敌人看了胆战心惊。石刻标语在动员群众,打击敌人,战胜敌人,保卫苏区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至今,在巴中市通江县县城对面的山崖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幅气势宏大的红军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当地的老人说,这幅标语是红军解放通江后刻的第一幅标语。为此,通江县政府专门向刘瑞龙老人求证。

  刘瑞龙老红军介绍说,红四方面军入川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惊恐,蒋介石连电四川各派军阀停战言和,共同对付红军,并委任田颂尧为川陕边“剿匪”督办。(至今,在巴中市城区南龛坡的山崖上还完好地保存着红军石刻标语“打倒军阀田颂尧”——笔者注)田颂尧先后集结38个团6万兵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围攻红军。当时红军的兵力不足敌人三分之一,力量悬殊。为了动员苏区军民,团结一致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各级宣传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通江县城是苏区的首府,所以行动早、动作快。我们率先组织总部、省级机关在县城内的石壁上、城墙上和崖石上刻了不少标语,第一幅就是县城对面山上的“争取苏维埃中国”。

  通江县沙溪乡景家塬村的红云崖上有一幅全国最有名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这幅标语刻于1934年,单字高5.5米,宽4.7米;笔画宽0.7米,深0.35米,字间距7.1米。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并载入《中国名胜词典》。据当地老红军讲,当初准备刻的是“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几个字。刘瑞龙到沙溪视察工作,发现这幅标语字太多、字又小,这么高一个崖,应该刻一幅大标语,就改成了“赤化全川”。

  红军在苏区留下的众多石刻标语,产生于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根植于苏区人民心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苏区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口述/刘瑞龙 整理/冯六生 赖兵)

德迅网 » 刘瑞龙与红军石刻标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