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4个字,润物当有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现场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这24个字背出来?”
“24个字,我们经常说、经常听、经常学,但大家是否经常做?”
在8月26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围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政协常委马长庆和全国政协委员王富玉先后抛出问题,引起会场一阵思考和热议。
24个字,说来很容易,但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如何将之转化为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和理念?在常委和委员们看来,说干一致、知行合一,是培育和践行的“必经之路”。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的话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
“前不久浙江发生一件事情,一位大巴司机开车时看到路上躺着一位老人,便好心将其送到医院,结果反被老人的家人诬告,幸好车上装有摄像头,证明了司机的清白。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问的是,这种‘不了了之’真的应该吗?因为这种事情多次出现,导致大家现在都不敢做好事。有关部门能不能对这些严重违反道德底线的行为进行应有的惩罚?让全社会真正形成一种诚信友善的氛围?”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探讨,我们的学校教育孩子要乐于助人,有的家长却告诉孩子别多管闲事;老师教育孩子遇到红灯要停下,有的家长却告诉孩子没车可以直接过。”
贾庆国的话让原本热络的会场气氛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家长就像一面镜子,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发展。贾庆国坦言,“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长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因为只有好家风,才能带动好作风、好民风!”
说到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24个字很全面,很有针对性,但对青少年来说,或许有点‘高大上’。”全国政协常委卫小春认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应该有别于成年人,要研究适应青少年年龄和特点的方式方法,让24个字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有时候,实实在在去实践,或许比贴标语、喊口号更有效果。”全国政协常委、台盟福建省委主委郑建闽的感叹,源自于前不久台盟福建省委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做过的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熟背24个字的学生占90%以上,但仅有36%的学生认为其对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很大。“这样的结果令人很揪心,我们的宣传教育,不是写在黑板上,而要让青少年更多地在课堂外、在实践中去感悟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学习。”
宣传教育需要有好内容,更要有好载体。在全国政协常委苏士亮看来,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实际,运用好新媒体,及时发出积极向上的网络声音。同时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24个字在大家心里真正‘润物’且‘有声’。”
-
相关文章
- 霍震霆:千亿豪门基业长青的秘密
- 羊牧之(常州市政协专职副秘书长)
- 孔玉芳(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 政协委员称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 分数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
- 中外记者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中外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十三
-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心得
- 两会今日看点:政协会议开幕 两会今日看点:人大会议开幕
- 关于政协你要了解的知识点 关于政协的知识框架整理
- 全国政协委员许进:高考不再考英语 取消中小学生英语主科地位
- 明代"天启大爆炸":爆炸半径约750米 致数千人亡
德迅网 » 实践比贴标语、喊口号更有效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