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口号串起的中国现代史
对于网络时代来说,“淘宝体”、“咆哮体”这些流行语早已过气,而对于现实社会,这些“混搭卖萌型口号”才刚刚开始。
文 | 壹读iRead实习记者 李越 整理
和媒体记者一样,“顶层推动”、“美丽中国”、“五位一体”等十八大报告中的新词,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眼前一亮。
事实上,每届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都会产生载入历史的新词汇。比如十六大的“政治文明”、“政治参与”、“党内民主制度”,十七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理疏导”、“文化软实力”等等。而正是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此后为国人所熟知的众多口号。
作为历经数千年且广为流传的语言表现形式,口号既成就了历史本身,又影响了历史发展。
口号串起的中国现代史
几乎不会再有比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开幕词的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深入人心的口号了。1949年中共建政后,一句口号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后,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赞叹当代“妇女能顶半边天”,告诉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指明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倡文艺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7年到1987年间政治运动频繁,催发了标语口号前所未有的“繁荣”。“大跃进”时期,在“超英赶美”的带动下,全国一举“大炼钢铁”,追求“亩产万斤,要叫卫星飞上天”,“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号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标语的“盛宴”,从街头巷口到私人住宅,无不标语和口号齐飞,大字报和张贴画一色。然而,“狠抓革命、猛促生产”背后却是工矿交通企业的停滞,“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荒废了一代人的青春,更多的口号则演变为暴力,并最终以一场浩劫告终。
外交语言也有很多口号—对于意识形态不一致的“美帝国主义”、“印尼反动派”和“苏联修正主义”,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彻底打倒”。
1976 年,“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揭开了新的篇章。随着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成为19 7 8年、1987年和1992年的关键词,中国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三个代表”、“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求真务实”、“构建和谐社会”,甚至北方方言“不折腾”也出现在了领导人讲话中。
如同保存中国50多年历史的语言活化石,建国以来的政治口号以一部简略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共和国各个阶段的轨迹。
至今,凡遇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要节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有关部门仍会发布口号,譬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时,中共中央共发布口号29条,40周年时这个数字增长为40,而60周年时达到了50。
不过此时与彼时的口号已有天壤之别。合作化时期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现在早已演变为“只有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移山填海,战天斗地”成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狠批洋奴哲学”成了“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也已经改为“以人为本”。
#p#分页标题#e#第2页 :一语定乾坤,一语覆乾坤
一语定乾坤,一语覆乾坤
如法国群众心理学家勒庞所说:“名望是说服群众的一个基本因素”。领袖人物的话语权威,常使一句话就可上升为口号。1958年8月,毛泽东视察河南徐水县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时,对公社牌子点头称赞:“人民公社名字好”。随后在历城县北园乡,他再度肯定:“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这两句话中提炼出的一句“人民公社好”迅速流传开来,伴随着的则是全国各地小社并大社、大社改公社的热潮。同年10月月底, 26000多个人民公社成立,入社农民1. 2亿多户,占全国农户总数99%以上。而人民公社作为农村基层一个基本组织方式,直至20世纪80年代方才解体,影响数亿农民达20多年之久。
一语可定乾坤,一语也可覆乾坤。“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口号从出现到消失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四个伟大”口号初次出现在1966年《红旗》杂志第12期《红卫兵赞》一文中,随后群众集会和报纸文章中,这个口号广为流行。但毛泽东本人并不乐意接受,1970年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毛泽东用湖南方言中的“讨嫌”一词批评“四个伟大”,这个口号遂停止使用。
有时甚至无需言语,领导人的一句题词、一句批语,一旦上升为口号,同样会对现实施以深远影响力。1963年2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杂志新一期学雷锋专辑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同年3月5日,这7个苍劲行草字登上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版、雷锋电影上映和雷锋活动的开展,雷锋从普通人变成代言人,这个名字也从称呼变为了符号,3月5日亦成为“学雷锋纪念日”。
凭借领导人名望背后的权威支持,普通人的一句话也可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改写历史的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出自南京大学普通讲师胡福明的笔下。1978年5月10日,他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刊登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次日由《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于第一版。如胡福明所料,文章一发表就被如“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思想上是反动的,在政治上是砍旗的”等批评浪潮淹没。然而正是此刻,文章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
此后的事情已被载入史册:1978年6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以这篇文章为题,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这场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不过,普通人创设标语口号实际另有门槛,即需与政治背景相吻合。1984年35周年国庆首都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这一场景被摄影记者定格,并刊登在次日《人民日报》第二版。这句去掉领导人姓氏和敬语的口号看似“不合常规”,但在当时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却显得格外亲切,一时为许多人耳熟能详。
除此之外,作为决策的又一载体,历史上数次重大会议中也孕育出了诸多口号。1950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以志愿军的名义出兵朝鲜的决定,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八届十中全会产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十二届六中全会诞生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二大上提出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等。
疯狂的变形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社论中一句“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第一次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在这3个字获得毛泽东“(发明者)功不在禹下”的肯定之后,农业“高产卫星”、工业“大炼钢铁”,各条战线上掀起了建设狂潮。
伴随着这股狂潮的,是街头巷口此起彼伏、越发密集的口号。1962年发表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中展示了这场“盛宴”的一角:“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可见,口号诞生之后,也从未停止其不断衍生的过程。“一句产生一万句”的背后也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这是一个由上至下激烈度和强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事实上,为了更好地令教育程度不高的群众理解口号并依此行事,农村地区往往会创造出更为直白直观的口号,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司长张建称之为“通俗翻译”。
然而,这些“翻译”既通俗又不通俗。1982年,中央提出“只生一个好”、“计划生育人人有责”等计划生育口号,但推行至农村时内容似乎已经变了味:“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这些口号至今仍“活”在层出不穷的网帖中,被冠以“中国特色的雷人标语”。
细数这些“雷人”标语,它们或暴力蛮横、毫无人文关怀,如“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一刮、刮、刮!”;或内容粗俗荒谬、徒留笑柄,如“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驴!”;或法制意识淡薄,如“谁刁难投资者,谁就是人民的罪人”—这句花费50万元设立在黑龙江某高速路沿线的宣传口号,据市委书记自述,其实是为了“使投资者一进来就感觉到浓烈的招商氛围。”
#p#分页标题#e#第3页 :口号也在“走进新时代”
口号也在“走进新时代”
时至今日,诸多标语口号已隐退时代舞台幕后。1981年矗立在蛇口工业区马路边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被搬入了博物馆;西安鼓楼城门洞下昔日的“抓革命,促生产,为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也已为遗迹;冷漠生硬的口号逐渐“下墙”,2011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启动“洗脸工程”,“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等人性化的标语或雕塑开始现身城乡街头。
或者,口号以另一种形式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亲!吃路边摊不卫生哦!”、“明明是化工桶烤的红薯!有木有!”像小学生运动会入场时那样,武汉市城管女执法队队员组成一队,对占道摊贩们举起了写满“发嗲”网络用语的标语牌。对于网络时代来说,“淘宝体”、“咆哮体”这些流行语早已过气,而对于现实社会,这些“混搭卖萌型口号”才刚刚开始。
中国“口号文化”的影响仍在继续。2001年A P E C首脑峰会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就曾引用邓小平那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作为开场白,寓意亚洲需要发展。今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后,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评论中,以“没有提到大的政治口号”作为衡量标杆,称赞了习近平此次讲话的新风格。
参考资料:韩承鹏 《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2007年4月12日;
-
相关文章
- 新股中签是中签后的第二天扣款吗
- 魏丑夫(战国时期秦宣太后的男宠)
- 闪耀迪迦(是迪迦·奥特曼得到光之力强化后的究极形态)
- 金默玉(大清王朝最后的一位格格)
- 滴滴流水是抽成后的吗
- 为什么基金转换前后的基金份额不一样
- 办理病退后的待遇怎么样
- 义务兵工资多少钱一月2021 2021年义务兵退伍后的待遇介
- 下降三部曲后的走势会怎样
- 特岗教师入编难不难 三年后的出路是什么
姐的欢喜 » 李越:“口号政治”与背后的历史变迁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