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20日晚,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世界杯男排亚洲区预赛,中国男排与韩国男排进行比赛,获胜者将代表亚洲,参加世界杯。
两千余公里外的北京,人们早早吃罢晚饭,或是围拢到电视机旁,或是打开收音机,等待着比赛的直播,大家都期盼着中国男排能够胜利。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健儿逐渐活跃在国际赛场。在改革开放初期,体育比赛的意义往往超越比赛本身,寄托着很多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作为集体项目的排球,更是如此!
比赛扣人心弦。
开赛后,中国男排打得畏手畏脚,韩国队则攻势如潮,很快,中国男排0比2落后。
时隔40年,当年的比赛细节,仍不时浮现在中国男排前国手陈刚的眼前。“我们有些大意,赛前没想过会输给对手,不是对手打得多好,而是我们打得太差了。”
虽然落后,但队员们谁也没有丧失信心,当时在场上的沈富麟、汪嘉伟等队员都认为,中国队实力在对手之上,只要把心态放平就能翻盘。
“越是逆境,我们越要顶住。”陈刚说,他和胡进、沈富麟等队员是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要站出来,不仅要更加顽强地拼搏,还要激发大家的斗志,团结一致,争取比赛的胜利!
悬崖边上的中国男排,如梦方醒,奋起直追,1比2;2比2!中国男排扳平比分。
每得一分,汪嘉伟、侯杰等场上队员就会挥舞拳头、高声呐喊、满场飞奔……同样的挥拳、呐喊,也出现在北京的街巷。
决胜的第五局开始,因电视台租用的卫星时间已到,直播信号中断。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阵叹息,但很少有人离开,大家调大收音机的音量,继续关注着中国男排的比赛。
3比2!中国男排赢了!中国男排冲进世界杯了!
北京大学校园,沸腾了!北大学子们振臂高呼,兴奋地涌出宿舍,一夕之间,燕园门口的马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
当时在北大读书的王奇,如今虽已年过半百,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激动的夜晚。他回忆,当时大家在校园里庆祝,后来又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一起,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庆祝这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胜利!
“中国队万岁!”“中国万岁!”年轻人高喊着口号,震耳欲聋;有人起头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纵情高歌,唱了一遍又一遍;人群之中,有位北大同学呼喊建议,“同学们,咱们换个口号,喊得整齐一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大家一齐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一句鼓舞了整个民族的口号,就此诞生!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报道北大等高校学生庆祝中国男排胜利的消息时,文章的标题就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充满力量,蕴含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口号,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华夏大地上迅速传播。
这是爱国的宣言,更是报国的誓言。
比赛当晚,身在香港的中国男排队员,并不知道比赛已掀起了巨大反响,队员们还觉得比赛没有打好,有些内疚。
第二天早上7时,时任中国男排领队的孙志安,拿着一大堆各行各业发来的贺电,读给全队听,队员们兴奋极了。沈富麟回忆,当大家听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时,热血沸腾。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口号,陪伴着中国男排,踏上世界杯的赛场。最终,中国队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这也是中国男排国际大赛的历史最佳战绩。
陈刚直到今天依然记得当年中国男排受到的礼遇。“作为中国排球人,能够在祖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并让国人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这是我们一生的荣耀。”陈刚说。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也激励着中国女排。
1981年11月16日晚,日本大阪府立体育会馆,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袁伟民率领的中国女排以3比2力挫日本女排,以七战全胜战绩历史上第一次夺取世界冠军。自此,中国女排踏上了“五连冠”的辉煌之路。
1981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女排夺冠报道,并号召学习女排精神!
如今,当年振臂高呼的北大学子皆已年逾半百,但因这句口号而凝聚的“以一己之奋斗,共亿万之同胞,求中华之振兴”的信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日久弥新、不曾褪色。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时隔35年再度在北大响起。时空不同,面孔不同,但那种因中华民族取得辉煌成就而产生的骄傲自豪,如此熟悉。
2018年5月2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又一次响彻北京大学的校园。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他对青年学子说——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圆梦在路上
零的突破
摆臂、蹬冰,冲刺、撞线,金牌,零的突破。
这一切,只有不到45秒,中国人却已梦想了22年。
圆梦的那一刻,深深印在杨扬的记忆里。
2002年2月16日,盐湖城冰上中心。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即将开始。杨扬站在起跑线上,她在最内侧,这是半决赛成绩最好选手的位置。发令枪响,她一马当先,直到终点,她还是第一名。夺得金牌,她握紧双拳,尽情宣泄。
这块金牌,是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零的突破。这块金牌,更让杨扬彻底放下了背负了整整四年的压力。
杨扬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1984年,8岁的她踏上冰场。这一年的夏天,第23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射击选手许海峰,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当时的杨扬不会想到,十几年后,她也会站在奥运的赛场,肩负着“零的突破”的重任。
1998年1月,在国家短道速滑队的小会议室里,杨扬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拼搏,为国争光”是她的誓言。2月,长野冬奥会举行,已夺得过世界冠军的杨扬被寄予厚望,很多人都认为,自1980年开始参加冬奥会的中国,将在长野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而杨扬就是最有希望为中国圆梦的运动员。
杨扬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想赢怕输,负担过重,比赛中,她连续被判犯规,最终只赢得一块银牌。中国队的“冬奥金牌梦”只能寄托新世纪。
四年后,变得更强的杨扬再次出征冬奥会。此时,连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外国媒体都确信,杨扬将横扫四枚金牌。
但开局依然不利,1500米比赛,杨扬只得了第四名。难道又要功亏一篑?
失落的杨扬,连吃饭都躲着人,她委屈地想,“为什么压力都给我一个人?”但很快,她就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p#分页标题#e#500米比赛的前一晚,队友们帮杨扬复盘1500米比赛,杨扬以为队友们会指出她的失误,没想到所有人都把失利的原因往自己身上揽,帮杨扬减压。“那一瞬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感受到大家的信任,我忽然间就放下了,我要为这个团队,为我的祖国,勇敢去拼,我一定行!”杨扬回忆着,眼圈有些发红。
杨扬没有食言,她终于为祖国圆上冬奥金牌梦。
2006年8月,一共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的杨扬退役了。但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2015年7月,马来西亚吉隆坡。杨扬作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陈述团成员之一,再次为国而战。站上发言席时,杨扬觉得仿佛又站到了赛道的起点。此时,她已怀孕6个月,“我的宝宝,与妈妈并肩战斗。”杨扬笑着说。
陈述时,杨扬的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她讲起一个小城姑娘,是如何因为冰上运动走向世界……杨扬的陈述打动了很多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们看到了“运动改变命运”的美好。
最终,经过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不记名投票,北京以44票对40票击败了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成为全世界唯一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在杨扬看来,“双奥之城”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两届奥运会,更是向世界展示富强中国的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014年2月,习近平在索契看望参加第22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说,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总书记的话,杨扬深有感触。她深切感受到,体育和每个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以前的体育,更多的看重金牌,为国争光;如今,体育正在成为普通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杨扬庆幸于生在这个时代,见证着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们要办一届绿色、节约、廉洁的冬奥会,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强身健体,让人民群众生活过得更好。”
梦想与期待,正在一点一点实现。
如今,社区村庄、公园中,健身设施、运动场地越来越多,运动健身的队伍日益壮大,广场舞方兴未艾,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攀岩等受到青睐……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站上冰场,驰骋雪道,在北京,冰雪嘉年华等成为大众冬季休闲娱乐的首选;在崇礼,近几个冬季,滑雪的游客几乎每年都在以50%的速度增长,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的意义,不仅仅是竞技成绩的辉煌,更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一张张因为运动而红润的面孔,正一起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奋斗者
水冰转换
“100553平方米。”李云峰脱口而出。
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面积。2004年12月,当“水立方”还处于土方施工阶段时,李云峰就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到水立方。16年来,他登过比赛大厅上空的马道,爬过两层膜结构之间的空腔,钻过高度不足一米的设备夹层,上过“水立方”的屋顶……他用脚步丈量过100553平方米的每一个角落。
2008年,蔚蓝色的“水立方”惊艳世界,一项项世界纪录在这里诞生。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水立方”变成了市民的戏水乐园。
2014年APEC会议,这里又成为大国外交的舞台。
十余年来,“水立方”举办了1600余场各类主题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为约261万人次提供了游泳健身服务。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曾评价“水立方”是设施最完善、运行程度最高、赛后运营最好的奥运场馆。在李云峰看来,这是对在“水立方”工作过的所有人的肯定。
2022年北京冬奥会,“水立方”将再续神奇,变身“冰立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
水、冰,一字之差。李云峰和同事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科研团队迅速拿出方案开展场地实验。“我们把水池子的水放空,通过不同的结构体系,混合做了三个样板,然后请专家进行评判,最后选定了钢结构混凝土板的转换方案,”李云峰说,“冰壶项目对场地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经过测试,我们的方案完全满足要求。”
又一个难题,接踵而至。
“水立方”是按照游泳、跳水等运动的需求设计建造的,其馆内湿度要保持在65%至70%,温度常年保持在27℃到28℃之间。这显然不符合冰壶比赛的要求。“冰壶场地表面要撒冰点,这直接决定了冰面的滑度,一旦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好,冰面就会结霜,就会影响比赛。”李云峰说。
清华大学江亿院士率领科研团队攻关,最终形成了用空调实现分区控制的方案。改造后,“冰立方”运动员比赛区域10℃左右,看台观众区域16℃至18℃,这既满足了冰壶比赛的需要,又保证了观众的舒适度,还节省能源。经过2019年中国青少年冰壶赛,今年4月“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冰立方”完全达到预期要求,为冬奥会筹备贡献了“中国方案”。
水冰完美转换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在“相约北京”测试活动期间,李云峰和团队中的党员们冲在第一线,每天工作17个小时,来不及回家就在单位凑合一宿。每个人都咬牙坚持,“党员的模范作用就体现在这。”李云峰说。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首钢,那是一段很好的经历。”李云峰说,现在北京冬奥组委就设在首钢园区,也许这就是缘分。李云峰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定是一段完美的经历,为“双奥之城”奋斗过,被他视作最骄傲的事情。
圆梦大事记
●1979年 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84年 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在射击项目中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2001年 北京获得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2002年 杨扬夺得冬奥首金
在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杨扬以44秒187的成绩,赢得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首枚金牌。
●2008年 北京奥运会举办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这届奥运会上取得了51枚金牌,首次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实施
《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2015年 北京获得冬奥会举办权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
●2018年 提出“三亿人上冰雪”
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1981年3月20日晚,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世界杯男排亚洲区预赛,中国男排与韩国男排进行比赛,获胜者将代表亚洲,参加世界杯。
两千余公里外的北京,人们早早吃罢晚饭,或是围拢到电视机旁,或是打开收音机,等待着比赛的直播,大家都期盼着中国男排能够胜利。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健儿逐渐活跃在国际赛场。在改革开放初期,体育比赛的意义往往超越比赛本身,寄托着很多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作为集体项目的排球,更是如此!
比赛扣人心弦。
开赛后,中国男排打得畏手畏脚,韩国队则攻势如潮,很快,中国男排0比2落后。
时隔40年,当年的比赛细节,仍不时浮现在中国男排前国手陈刚的眼前。“我们有些大意,赛前没想过会输给对手,不是对手打得多好,而是我们打得太差了。”
虽然落后,但队员们谁也没有丧失信心,当时在场上的沈富麟、汪嘉伟等队员都认为,中国队实力在对手之上,只要把心态放平就能翻盘。
“越是逆境,我们越要顶住。”陈刚说,他和胡进、沈富麟等队员是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要站出来,不仅要更加顽强地拼搏,还要激发大家的斗志,团结一致,争取比赛的胜利!
悬崖边上的中国男排,如梦方醒,奋起直追,1比2;2比2!中国男排扳平比分。
每得一分,汪嘉伟、侯杰等场上队员就会挥舞拳头、高声呐喊、满场飞奔……同样的挥拳、呐喊,也出现在北京的街巷。
决胜的第五局开始,因电视台租用的卫星时间已到,直播信号中断。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阵叹息,但很少有人离开,大家调大收音机的音量,继续关注着中国男排的比赛。
3比2!中国男排赢了!中国男排冲进世界杯了!
北京大学校园,沸腾了!北大学子们振臂高呼,兴奋地涌出宿舍,一夕之间,燕园门口的马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
#p#分页标题#e#当时在北大读书的王奇,如今虽已年过半百,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激动的夜晚。他回忆,当时大家在校园里庆祝,后来又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一起,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庆祝这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胜利!
“中国队万岁!”“中国万岁!”年轻人高喊着口号,震耳欲聋;有人起头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大家纵情高歌,唱了一遍又一遍;人群之中,有位北大同学呼喊建议,“同学们,咱们换个口号,喊得整齐一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大家一齐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一句鼓舞了整个民族的口号,就此诞生!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报道北大等高校学生庆祝中国男排胜利的消息时,文章的标题就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个充满力量,蕴含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口号,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华夏大地上迅速传播。
这是爱国的宣言,更是报国的誓言。
比赛当晚,身在香港的中国男排队员,并不知道比赛已掀起了巨大反响,队员们还觉得比赛没有打好,有些内疚。
第二天早上7时,时任中国男排领队的孙志安,拿着一大堆各行各业发来的贺电,读给全队听,队员们兴奋极了。沈富麟回忆,当大家听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时,热血沸腾。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口号,陪伴着中国男排,踏上世界杯的赛场。最终,中国队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这也是中国男排国际大赛的历史最佳战绩。
陈刚直到今天依然记得当年中国男排受到的礼遇。“作为中国排球人,能够在祖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并让国人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这是我们一生的荣耀。”陈刚说。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也激励着中国女排。
1981年11月16日晚,日本大阪府立体育会馆,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袁伟民率领的中国女排以3比2力挫日本女排,以七战全胜战绩历史上第一次夺取世界冠军。自此,中国女排踏上了“五连冠”的辉煌之路。
1981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女排夺冠报道,并号召学习女排精神!
如今,当年振臂高呼的北大学子皆已年逾半百,但因这句口号而凝聚的“以一己之奋斗,共亿万之同胞,求中华之振兴”的信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日久弥新、不曾褪色。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时隔35年再度在北大响起。时空不同,面孔不同,但那种因中华民族取得辉煌成就而产生的骄傲自豪,如此熟悉。
2018年5月2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又一次响彻北京大学的校园。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他对青年学子说——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圆梦在路上
零的突破
摆臂、蹬冰,冲刺、撞线,金牌,零的突破。
这一切,只有不到45秒,中国人却已梦想了22年。
圆梦的那一刻,深深印在杨扬的记忆里。
#p#分页标题#e#2002年2月16日,盐湖城冰上中心。第十九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即将开始。杨扬站在起跑线上,她在最内侧,这是半决赛成绩最好选手的位置。发令枪响,她一马当先,直到终点,她还是第一名。夺得金牌,她握紧双拳,尽情宣泄。
这块金牌,是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零的突破。这块金牌,更让杨扬彻底放下了背负了整整四年的压力。
杨扬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1984年,8岁的她踏上冰场。这一年的夏天,第23届夏季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射击选手许海峰,为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当时的杨扬不会想到,十几年后,她也会站在奥运的赛场,肩负着“零的突破”的重任。
1998年1月,在国家短道速滑队的小会议室里,杨扬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拼搏,为国争光”是她的誓言。2月,长野冬奥会举行,已夺得过世界冠军的杨扬被寄予厚望,很多人都认为,自1980年开始参加冬奥会的中国,将在长野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而杨扬就是最有希望为中国圆梦的运动员。
杨扬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想赢怕输,负担过重,比赛中,她连续被判犯规,最终只赢得一块银牌。中国队的“冬奥金牌梦”只能寄托新世纪。
四年后,变得更强的杨扬再次出征冬奥会。此时,连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外国媒体都确信,杨扬将横扫四枚金牌。
但开局依然不利,1500米比赛,杨扬只得了第四名。难道又要功亏一篑?
失落的杨扬,连吃饭都躲着人,她委屈地想,“为什么压力都给我一个人?”但很快,她就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500米比赛的前一晚,队友们帮杨扬复盘1500米比赛,杨扬以为队友们会指出她的失误,没想到所有人都把失利的原因往自己身上揽,帮杨扬减压。“那一瞬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感受到大家的信任,我忽然间就放下了,我要为这个团队,为我的祖国,勇敢去拼,我一定行!”杨扬回忆着,眼圈有些发红。
杨扬没有食言,她终于为祖国圆上冬奥金牌梦。
2006年8月,一共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的杨扬退役了。但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2015年7月,马来西亚吉隆坡。杨扬作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陈述团成员之一,再次为国而战。站上发言席时,杨扬觉得仿佛又站到了赛道的起点。此时,她已怀孕6个月,“我的宝宝,与妈妈并肩战斗。”杨扬笑着说。
陈述时,杨扬的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她讲起一个小城姑娘,是如何因为冰上运动走向世界……杨扬的陈述打动了很多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们看到了“运动改变命运”的美好。
最终,经过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不记名投票,北京以44票对40票击败了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成为全世界唯一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在杨扬看来,“双奥之城”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两届奥运会,更是向世界展示富强中国的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014年2月,习近平在索契看望参加第22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说,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总书记的话,杨扬深有感触。她深切感受到,体育和每个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以前的体育,更多的看重金牌,为国争光;如今,体育正在成为普通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杨扬庆幸于生在这个时代,见证着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们要办一届绿色、节约、廉洁的冬奥会,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强身健体,让人民群众生活过得更好。”
梦想与期待,正在一点一点实现。
如今,社区村庄、公园中,健身设施、运动场地越来越多,运动健身的队伍日益壮大,广场舞方兴未艾,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攀岩等受到青睐……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站上冰场,驰骋雪道,在北京,冰雪嘉年华等成为大众冬季休闲娱乐的首选;在崇礼,近几个冬季,滑雪的游客几乎每年都在以50%的速度增长,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的意义,不仅仅是竞技成绩的辉煌,更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一张张因为运动而红润的面孔,正一起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奋斗者
水冰转换
“100553平方米。”李云峰脱口而出。
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面积。2004年12月,当“水立方”还处于土方施工阶段时,李云峰就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到水立方。16年来,他登过比赛大厅上空的马道,爬过两层膜结构之间的空腔,钻过高度不足一米的设备夹层,上过“水立方”的屋顶……他用脚步丈量过100553平方米的每一个角落。
2008年,蔚蓝色的“水立方”惊艳世界,一项项世界纪录在这里诞生。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水立方”变成了市民的戏水乐园。
2014年APEC会议,这里又成为大国外交的舞台。
十余年来,“水立方”举办了1600余场各类主题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为约261万人次提供了游泳健身服务。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曾评价“水立方”是设施最完善、运行程度最高、赛后运营最好的奥运场馆。在李云峰看来,这是对在“水立方”工作过的所有人的肯定。
2022年北京冬奥会,“水立方”将再续神奇,变身“冰立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
水、冰,一字之差。李云峰和同事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p#分页标题#e#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科研团队迅速拿出方案开展场地实验。“我们把水池子的水放空,通过不同的结构体系,混合做了三个样板,然后请专家进行评判,最后选定了钢结构混凝土板的转换方案,”李云峰说,“冰壶项目对场地的平整度要求非常高,经过测试,我们的方案完全满足要求。”
又一个难题,接踵而至。
“水立方”是按照游泳、跳水等运动的需求设计建造的,其馆内湿度要保持在65%至70%,温度常年保持在27℃到28℃之间。这显然不符合冰壶比赛的要求。“冰壶场地表面要撒冰点,这直接决定了冰面的滑度,一旦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好,冰面就会结霜,就会影响比赛。”李云峰说。
清华大学江亿院士率领科研团队攻关,最终形成了用空调实现分区控制的方案。改造后,“冰立方”运动员比赛区域10℃左右,看台观众区域16℃至18℃,这既满足了冰壶比赛的需要,又保证了观众的舒适度,还节省能源。经过2019年中国青少年冰壶赛,今年4月“相约北京”测试活动,“冰立方”完全达到预期要求,为冬奥会筹备贡献了“中国方案”。
水冰完美转换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在“相约北京”测试活动期间,李云峰和团队中的党员们冲在第一线,每天工作17个小时,来不及回家就在单位凑合一宿。每个人都咬牙坚持,“党员的模范作用就体现在这。”李云峰说。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首钢,那是一段很好的经历。”李云峰说,现在北京冬奥组委就设在首钢园区,也许这就是缘分。李云峰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定是一段完美的经历,为“双奥之城”奋斗过,被他视作最骄傲的事情。
圆梦大事记
●1979年 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84年 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在射击项目中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2001年 北京获得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2002年 杨扬夺得冬奥首金
在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杨扬以44秒187的成绩,赢得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首枚金牌。
●2008年 北京奥运会举办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这届奥运会上取得了51枚金牌,首次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
●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实施
《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2015年 北京获得冬奥会举办权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
●2018年 提出“三亿人上冰雪”
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
相关文章
- 北京银行存折怎么查余额
- 北京京惠保保险靠谱吗
- 北京银行是什么性质的银行
- 北京科锐是做什么的
- 北京能用医保电子凭证吗
- 北京城惠保怎么购买
- 北京城惠保怎么退保
- 北京城惠保的赔付比例是多少
- 北京城惠保异地就医能赔吗
- 北京城惠保有等待期吗
姐的欢喜 » 振兴中华口号扣人心弦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