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道德经》不是励志书

  没有任何预兆,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道德经》突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原因是湖北一所理工科大学将《道德经》引入课堂,一家大报发了篇长文予以推介,说这部哲学经典“9年滋润8000学子心田”,据称找到了一条“适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路子”。

  当代人与传统经典的日渐隔膜是不争的事实,也让人有些 无奈。所以,当《道德经》这样一部并不好懂的哲学经典不仅进入青年视野,而且开始发挥“滋润心田”之作用时,我辈真是幸何如之!《道德经》是怎样滋润学子心田的呢?“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处于最低的位置,而一个人想当好班干部,也不能高高在上,说大话狠话,把别人压在下面。我要做一个如水的班干部,因为水无孔不入,能战胜一切至刚之物。”这是该校一位班干部在学习《道德经》后写下的心得,也是媒体宣传的典型。不知别人观感如何,反正我觉得有几分搞笑:老子的《道德经》就是这样一部教人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的励志书?而通读报道,该校从校领导到任教老师到学生,还真是把《道德经》当一本励志书使用的,比如任教老师就认为,《道德经》对中华民族的很多传统美德的论述“见解独到,令人信服,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良好效果”,一位研究生则高度赞扬“《道德经》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从人与万物产生变化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来解释人类应当遵循的道德规律,其道德观念具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和价值”,最让人称奇的是,“机械学院机关搞聘任制,一些员工闹情绪,《道德经》课堂就从学生中搬到教职工中”。也不知道老子的三言两语最终是否平息了员工因利益分配而起的不满情绪?

  我有些啼笑皆非。《老子》虽然又名《道德经》,但它是阐述道家思想的原典,根本不是励志书,更不是德育书。并非励志书、德育书就有什么不好,而是像宣扬某种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功能,从根本上说不是《道德经》这样思想深邃的文化原典能够担负的。诸如人应该宽容、节制欲望等等观念,时下谁人不知?刘墉等当代小品文作家更是出了无数点拨青年如何做人的集子,比老子的那些玄妙莫测的话明显更对青年的胃口,如果就是为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捡来就是了,还有何必要非得到几千年前的老祖宗那里去生拉硬拽?老祖宗的东西要不要学要不要继承发扬?当然要的,但传统经典对人的熏染应该是潜移默化,通过长期积淀,不期然而然,使人的境界自然升华,而绝无可能立竿见影顿收奇效。指望靠背几句祖宗格言,就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职称竞升、聘用上岗等实实在在的纠纷和矛盾,只会是美好但注定要落空的愿望,这就像过去古人曾经做过的,外敌入侵,以为能靠念念《孝经》感化、退敌一样。

  弘扬传统文化不必急功近利,否则一些大张旗鼓炒起来的事情往往会以闹剧收场。

德迅网 » 《道德经》不是励志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