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年龄渐长的缘故,近年来在阅读趣味上,我开始偏向纪实类文学作品,这其中,当然包括访谈录。上周在网上购得一本受到媒体好评的《怀尧访谈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看完后的感受,只能用“悲喜交加”来形容,此外我想不到别的词语。 悲的是,在当下娱乐至死的语境下,竟然还有这般精巧、迷人而深入的文化访谈;喜的是,访谈录出自一位80后之手。我注意到,1984年出生的吴怀尧,高中二年级退学,21岁时成为一家知名财经报纸的封面报道记者,其间因独创《中国作家富豪榜》一举成名。
在《怀尧访谈录》这本书中,收录了吴怀尧与陈丹青、沙叶新、朱大可、李银河、阎安、阎连科、岳南等十余人的对话,那篇未竟访谈《九问余秋雨》,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吴怀尧并没有局限于文化话题,谈话范围拓展到被访对象的童年经历、个人成长等内容,而且他倾听和追问的重心,并非采访对象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更让人惊讶的是,许多以前我们从未听说的文化大家,被吴怀尧请到了台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时白林。说来真是汗颜,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身边还有这样了不起的文化贡献者。当我们反复传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时,时白林却远离大众视野,妇孺皆知的《天仙配》,只是他的作品之一而已。唯一遗憾的是,这篇访谈并不长,读后意犹未尽,很不过瘾。此外,在我的印象中,画家陈丹青一直都是愤青形象,但是看完《多面丹青》后,我开始真正尊重他了,因为我看到一个公众知识分子金刚怒目背后的菩萨低眉。
在我看来,真正的对话,就应该如此,彼此敞开心灵,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深切的人性关怀。读《怀尧访谈录》,除感受文字力量及大家风范,震撼亦在书外。换言之,《怀尧访谈录》又是一本励志书,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何其重要。高中退学的吴怀尧,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三无人员”(无文凭无背景无资历),他能独开天地,并且得到文化界的好评和热捧,这多少值得大家反观己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那些不知道吴怀尧的大学生和那些没有看过他访谈录的媒体人,我都寄予深切同情。
(责任编辑:潘幸知)
[我来说两句]
-
相关文章
- 神童不能复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访谈录
- “写作是我抗疫的最好方式”——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
- 张胜云人物访谈录: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胶东红色文化品牌
- 隔夜的寿司能加热吗
- 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 荣城归哪个地级市
- 咬人的是公蚊子还是母蚊子
- 农村常见的鸟
- 老小区分户后暖气费用几个月交几个月吗
- 集中供暖用的是不是暖气片
德迅网 » 《怀尧访谈录》:文化界的励志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