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马伯庸谈“焚书”:成功励志“鸡肋书”太多

  文章开头便提出设问:假如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你会先烧什么书?马伯庸在文中直言:“如果是我的话,第一批被投入火堆中的书,毫无疑问是成功学和励志书;第二批要烧的,是各种生活保健书;等到养生保健类的书烧完以后,第三批需要投入火中的,是各路明星们出的自传、感悟和经历。 ”《焚书指南》究竟是哗众取宠还是独具匠心?日前,文章作者马伯庸表示,只想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给大家一个提示和参考。

  马伯庸:成功励志“鸡肋书”太多

  为什么会对这几类书产生反感?日前马伯庸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首先,成功学和励志书,我也曾买过或是借阅过这些书,但看多了之后发现这些书给人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只是想给读者传递一个简单的讯息,却用一些很复杂的语言把事情说得玄之又玄。在我看来,这些书里介绍的‘成功经验’,有言过其实甚至给人‘洗脑’的嫌疑,只会让人尽可能地远离成功而不自知。 ”

  接着,马伯庸认为市场上泛滥的生活保健书,内容互相矛盾,翻开这本书,它说这个适合某些病人吃,翻开那本书,又说不适合,弄得大家无所适从。普通读者根本无法判断书中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书怎么能对养生起到帮助?

  再有,名人传记的问题则在于,明星们争相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大家听,但其实明星们都是在美化自己,“水分”十足,真实程度惹人怀疑,且多数传记有“枪手”代笔,根本看不到明星本人的文笔,更多的是信息的堆砌,其真实性再打折扣,阅读价值更无从谈起。

  诚然,马伯庸表示,这几类书籍中也有不错的作品,但他们的光环无奈地被“鸡肋书”的泛滥所掩盖,所以不得不将其归为同类。

  白长青:

  焚书针对现象而非书本身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白长青表示,不太赞同焚书的说法,这几类书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对人的思想、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每一类图书的文学性、思想性和审美价值都有差别,不应一概而论。

  白长青说:“同类书籍出版得太多、太滥,有些又不够严谨,容易给人造成不好的印象,关键是要学会选择,不要盲目去读,可以在同类书籍里选择相对有价值的,读书要有目标,有层次,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总是在用的时候才去读,面对一大堆的同类书籍,必然会因无所适从心生反感。另外,焚书所针对的不应是某类书或者书的本身,而是这类书籍过度泛滥的一种现象。”

  白长青认为,能够保留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信息、文化记忆的书籍,如国学经典、历史、艺术创作等,再如有关物理、化学、天文等科学探索成果方面的书籍,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是必须要好好保留的,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财富。

  止庵:

  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不妨一焚

  文学评论家止庵表示,其实焚书这个话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历代文人如郑板桥、李贽等都曾抛出过这样的话题。从古到今所说的焚书,都不是按照书籍本身的客观价值去评估,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文人抒发愤懑的一种表达,借 以表达文人学者对某类书籍的不满,甚至带有“怒其不争”的成分,可将其视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式。

  止庵坦言:“如果真的要焚书,我倒觉得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类的书籍不妨一焚。这类体裁的作品,本该以真实性为特征,可缺乏的偏偏就是真实性,以讹传讹的东西太多,很多人物对话和想法都是虚构的,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内容乏善可陈。 ”

  止庵表示,在励志类书籍方面,有些还是值得一读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最近出版的北村薰《漂逝的纸偶》等,均带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对一些有心的读者而言,能够给予他们勉励和鼓舞,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记者 李爽

  链接

  书店:热门“被焚书”大都很畅销

  昨日,记者联系到沈阳市新华书店营销策划部工作人员张旺,他透露,《焚书指南》中提到要烧的这几类书,恰恰是店内比较畅销的,譬如名人自传这个类别中,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还有当年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销量都相当可观。

  张旺介绍,目前仅是关于林书豪的各种传记就有《林书豪:梦想的力量》、《林书豪向上、向上》和《林书豪有梦就去追》等8个版本,而且销量都在看涨。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书都不被马伯庸青睐,他在《焚书指南》中提到,古典名著是一定不能烧的,还有工科类的也不能烧,这些书对人类文化和发展贡献非常大。

  《焚书指南》在微博上疯转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网友“白开水瓶”表示,这篇文章把很多人憋在心里却一直想说的话说了出来,就算不去烧书,搬家时扔书也可参考此顺序。网友“下一站幸福”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同类的书也有好坏之分,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 李爽

姐的欢喜 » 马伯庸谈“焚书”:成功励志“鸡肋书”太多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