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散文里藏着民族的文化性格

  三卷本《20世纪中国散文读本》展现百年散文的变迁史

  散文里藏着民族的文化性格

  散文中国

  曾焕鹏(文学教授)

  三卷《20世纪中国散文读本》在手,纵观能历览世纪百年的时代风云,横视能涵盖中国各地的散文概况,不愧是一幅五彩斑斓的20世纪中国散文的浩然长卷,是“一部民族文化性格的演变史,一部民族审美性格的变迁史和发展史”。

  当前图书市场的散文选本,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年度型,断代型,题材型。这三种选编类型各有利弊:年度型选本“时”短“文”显,快捷的时效性满足了读者急欲了解最新散文佳作的阅读欲望,但缺少时间沉淀淘洗,难免有鱼目混珠和遗珠之憾。断代型选本“时”长“文”广,比之年度型选本质地的厚重自不待言,但时效性自然是略逊一筹。题材型选本“时”厚“文”博,所体现的选编者的主观意愿最强烈最浓郁,多少削弱了它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也相对限制了一般选本理应具有的丰富性。

  在众多散文选本中,袁勇麟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散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颇具新意。《读本》共分三卷:“现代卷”选编了1949年之前鲁迅、周作人、冰心、朱自清等散文名家的代表作,“当代卷”选编了1949年以来内地杨朔、邓拓、余秋雨、史铁生等散文名家的代表作,“台港澳卷”则选编了1949年以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余光中、张晓风、董桥、小思等散文名家的代表作。这种选编法本质上属于断代型,即把选编目光定位于20世纪百年中国散文。所不同的是,选编者根据时代的更移,先把这一百年的中国散文从宏观上分为“现代卷”与“当代卷”,再将“当代卷”按地域的不同另外分出“台港澳卷”。这样编排,既顺时推进又约定俗成,不仅符合时代推移的实际情况,又审时度势,弹性划分,一来照顾地域的特殊性,二来使这一百年中国散文的完整性有了一个清晰的呈现。三卷在手,纵观能历览世纪百年的时代风云,横视能涵盖中国各地的散文概况——读者所披览的是一个充满“活气”的散文百花园,是一幅五彩斑斓的20世纪中国散文的浩然长卷,是“一部民族文化性格的演变史,一部民族审美性格的变迁史和发展史”。

  《读本》的第二个特色,体现在入选的作品大多思深质佳,文笔清新,是在选编者多年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一种淘金式的选择。选编者以质取文,精中选秀。谁的作品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生活本质就选谁,谁的作品占有那个特定时代文学发展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就选谁。为了使选编更具体细致、更宏观立体,选编者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评点”:每卷之前配置一篇高屋建瓴的洋洋数万字的“导言”,每篇之后附有一篇精悍到位的数百上千字的“赏读”。读“导言”,你会对20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宏观的把握;看“赏读”,你会觉得此篇选得有理,评得在理,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本》的第三个特色,体现在选编者对20世纪中国散文发展历程特有“灵气”的辩证审视与敏锐把握。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散文本体界说兼容并蓄、文体净化的辩证审视,二是对散文文类体式多样共荣、沉浮变迁的敏锐把握。编者的选编目光定位于记叙抒情散文、散文诗与杂文等广义散文,并将逐渐与散文母体疏远的通讯、特写与报告文学这些趋向新闻文体的品类驱除在外。取“文学”品类,舍“新闻”品类,仍然保持了散文本体原本“杂、多、广、泛”的多品类集合体的特色,仍然框住了20世纪中国散文以文学散文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所特具的“灵气”,不失为一种万花筒式的集锦选编风格。

  图:

  《20世纪中国散文读本》(三卷),袁勇麟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版,每卷35.00元。

姐的欢喜 » 散文里藏着民族的文化性格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