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陈启源(近代民族资本家)

生平

家庭背景

陈启源世代以农桑为业,而他本人则广泛涉猎诸子百家,星象舆地诸书,并曾和外国人有所接触。1854年,启源的二哥去越南谋生,不久,他也前往越南经商,从事杂货、纱绸生意,经十多年经营,成为知名侨商。

他在南洋经商时,不但积聚了一定的货币财富,成为有名的华侨商人,而且在海外耳闻目睹机器生产的优越性。在泰国时,他看到法国人在当地办的机器缫丝工厂,生产效率高,质量又好,于是对机器产生兴趣,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改装。他想到自己的家乡盛产蚕茧,而且机器缫丝并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和很高的技术,于是将自己改装而成的新式缫丝机器带回家,以一个华侨商人的身份,于1872年在南海简村与其弟陈启枢合资创办了近代中国第1家机器缫丝工厂——继昌隆缫丝厂,总共投资7000余两白银。

他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器技术,并加以改造,实行半机械化生产,以蒸汽机为动力,使用机器缫丝,这种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弹性也较好,获利丰厚。实现了中国近代的纺织业从手工操作走向机械化的机器缫丝业,工效提高了十倍,质量也高出三分之一,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很快畅销于欧美和东南亚各地,继昌隆缫丝厂由此驰名于世。当地资本家有见机器缫丝远胜于土法缫丝而纷纷仿效,至1881年已有10厂,丝机2000多架。

迁往澳门

但这新生的近代工业却遭到土法缫丝业界的嫉恨,也遭到了当时封建势力的非议,说是“男女同一厂房里工作,有伤风化”云云。即使陈启源以开办杂货、米店、药店来繁荣简村经济,以办学、兴建水利,对乡民施米赠药来争取乡人的支持,仍无法冲破封建势力。1881年,一家名叫裕厚的缫丝厂,遭反对机器缫丝的两三千民众持械捣毁,还酿成人命,事态十分严重,地方官府费了不少周折,才把风潮平息。陈启源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避风头曾一度迁往澳门。

重回家乡

数年后,陈启源又重回家乡,开办全部机械化的继昌隆缫丝厂。之后,广东各地华侨也相继回国开办各种工厂企业。80年代以后,手工缫丝业中,效率较高的足缫机逐渐取代了手缫机,陈启源设计的一种半机械的缫丝小机,也逐渐为广大的手工业者所接受。在20世纪初的广东缫丝业中,手工缫丝和机器缫丝又形成了“并行不悖”的局面。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广东缫丝开始衰落,陈启源的丝厂也未能幸免。丝厂刚刚创建时,厂址是陈氏住宅博豫坊,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一片厂址又还原为陈氏遗族的住宅。

创业之路

缫丝工业

18世纪产业革命后,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展科学养蚕,改进丝绸机械,成为近代丝绸机器工业的发祥地。在中国最先开办近代机器丝绸工业的是外国人,中国丝绸工业最先走入近代化的,则是缫丝工业。1861年5月,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生丝出口商—怡和洋行的派美哲引进了100台西欧缫丝车,在上海开办了纺丝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机器丝织业,则比外国人在中国兴办的晚了十一年,最早出现在广东。

19世纪60年代,中国生丝的重要产地江浙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丝的产量一度锐减。欧美的生丝消费者转而向未受到战争破坏的广东地区大量收购。到了70年代,广东土丝的发展和对外输出已达到了高峰。但欧美丝织业者迫切需要品质良好的生丝,并且明确提出愿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如同欧州用机器生产的厂丝。

继昌隆

1872年,广东南海人华侨商人陈启源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过程十分艰难。首先是资金短缺。

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的资本银全由其兄陈启枢自安南汇回。同时,还受到了封建旧势力的阻挠。在办厂的过程中,当地的地主豪绅以高烟囱破坏风水、男女工混杂有伤风化等为借口,阻碍新厂的开办。1876年,由于欧洲气候不佳,意、法等国蚕茧严重歉收,洋商争先恐后来华采购生丝,一时丝价狂涨,继昌隆也在这一年获得了厚利。另一方面,经过几年之后,机器缫丝女工的技艺已臻成熟,产品质量逐渐稳定。这时候社会上对新缫丝厂的看法才有了转变。

个人贡献

陈启源思想开明,敢于带头废除不良习俗,造福乡里。过去,南海、顺德农村女子嫁后有“不落家”陋习,新娘新婚三天后,即回娘家居住,只有逢年过节才返回夫家住一两天,直到怀孕了才落家。

在落家时,不论婆家贫富,都要摆一席酒宴,宴请当年曾参与婚礼的亲戚朋友,叫做“鸡米酒”。这习俗苦了贫苦的家庭,如不摆过这酒席而悄悄落家,将被乡邻所鄙视和非议。陈启源决心革掉这个陋习,他从本家做起,凡是从他父亲起所衍生的后人,不论男婚女嫁,落家时一律不摆“鸡米酒”。乡里目睹富甲一方的陈启源尚且不摆“鸡米酒”,从此相率仿效。

陈启源还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他曾着有《毛诗稽古编》三十卷,着有《桑蚕谱》、《周易理数会通》、《陈启源算学》等着作。《毛诗稽古编》是书三十卷,附考一卷。用十四年时间,三易稿乃定。其坚持汉人之说,不容一语有出入,引据赅赙,疏正详明,俱为有本之言,为清征实之学代表。

家庭

陈廉伯、陈廉仲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行者陈启源之孙,陈廉伯在民国时曾任广州商团团长。

陈氏兄弟均建有豪华公馆,当年广州洋务、工商界头面人物组织的“荔湾俱乐部”就设在陈氏兄弟的公馆内。这里既有西式别墅,又有中式庭院,庭园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的陈廉仲公馆有仿罗马、希腊的柱式及拱门,又有由峰峦、岩洞、亭台、路桥组成的著名石山“风云际会”,石上有树,石下有池,池水曾通荔湾湖,游艇可至石山脚下。陈廉仲公馆现已作为荔湾博物馆,而毗邻内有螺旋形楼梯的陈廉伯公馆现仍有多家住户。

后世评价

1874年,陈启源在南海西樵简村开办继昌隆丝厂,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机械丝厂。当时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正处于日渐声微的阶段,在陈启源父子制造的国内第一台机械丝机诞生后,国内沿用了几千年的手工丝逐渐被机械丝所取代,使“厂丝”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土丝”,从而大大促进了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的国内种桑养蚕业、机械丝业、和生丝贸易业的持续发展,为中国丝业继续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创造了奇功,并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末民初,时局动荡。陈启源利用中央政权无暇顾及地方社会的三十年的时间空隙里,充分发挥其个人能量,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进行实施,将家乡建设成为一个大不同于当时苦难中国的城市,一个让生活在动荡流离年代的国人看得见梦想的城市。 在一个中国历史上政治格局最为纷繁杂乱、国仇家恨接踵而至的悲情时期,陈启源开创了南海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

民间纪念活动

陈启源纪念馆位于西樵镇简村旧农会内。陈启源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县委、县政府与其家属商议,决定将先生骨灰安葬在云山下。陈家主动自理安葬费。云山距离县城中心一公里半,远则积山万丈,争气负高,含霞饮景,参差岱雄;近则圭壁联植,环美幽丽,沱水通脉,清滢秀澈,岩泽气通,如珠走镜,似仙境也!先生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茹。碑石正面,集先生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为先生家人撰联并书,联曰:“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姐的欢喜 » 陈启源(近代民族资本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