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取尉在厂房内摆放平菇、秀珍菇菌包
7月10日,酷暑难耐。在澄迈县大丰镇才存村,来回奔走的“徐厂长”身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但脸上却难掩笑意,“我出点汗没关系,只要面前这些平菇挺过高温、健康生长,20天后能卖个好价钱就成!”
“徐厂长”名叫徐取尉,2015年本科毕业后,他进入海口一家企业就职,负责为各个单位撰写环评报告书,彼时的工作环境、待遇都令亲朋称羡。“但在我内心,始终有股‘闯一闯’的小火苗,激励着我‘逃离’舒适的办公室,投身创业热潮。”徐取尉说,到2017年初,他和2位朋友凑足20余万元本金,返回家乡投资建厂,成了“种蘑菇的小男孩”。
说是蘑菇厂,实际上只有一间小厂房,厂里也没有雇佣一名工人,从卸料筛料、菌种培育到菌包生产,“徐厂长”都是亲力亲为:每次运来20多吨的平菇原料——橡胶树粉碎木屑,他和合伙人要花上数日手动过筛、发酵、搬运、搅拌,常常累得一回家便倒头就睡;菌包全靠人工装填,时间一长,徐取尉的手多处开裂,酸痛异常……
“辛苦还是其次,最怕就是努力还得不到回报。”徐取尉记得,最初,自己看中的便是平菇受市场欢迎、易种易管等特点,但创业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受市场欢迎,意味着竞争者多,价格难有突破;而易种易管并不意味着对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全无要求。起初,高温、高湿等不利条件就让充满抱负的徐取尉碰了一鼻子灰。
“有时雨天过后,温差增大、湿度增加,平菇就会‘野蛮生长’,直径可超过15厘米。”徐取尉表示,这样一来,产出的平菇“颜值”将大幅降低,口感也会变差,难有销路。于是,徐取尉和合伙人通过给厂房装排风扇等方式降温,同时不断调整玉米粉、麦皮等原料配比,精心栽培菌种,改进土壤酸碱性,使自家生产的平菇健康生长,逐渐打开了市场。
“简单来说,便是抢在其他供货商无法供货时,向市场推介我们产量、质量均稳定的平菇,以品质赢得消费者青睐。”徐取尉说,目前,蘑菇厂可月产平菇4500公斤,年销售额超过12万元。
站稳脚跟后,徐取尉还希望通过注册、经营品牌,改进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家平菇的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把蘑菇厂越做越红火,“回到家乡,我就是想实实在在地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当个名副其实的‘厂长’,从而带动乡亲父老共同增收,一起致富。”
全国首家!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启动仪式在澄迈举行
重磅丨中冶建研院海南分院院士工作站落户澄迈县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
【读报时间】《澄迈要务报》第706期来啦!快来一起掌上读报吧!
来源:海南日报
文/陈卓斌 王家专
图/王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