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上午八点钟,在长春林田远达创业园里,姜乃君开心地和大家打着招呼。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她明亮的双眸显得那样炯炯有神,看起来就像是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励志奶奶”二次创业
小电动车是姜乃君的标配“座驾”,每天早晨看到它,就知道姜奶奶来上班了。
“励志奶奶”二次创业
姜奶奶一直都有着开“小卖店”的愿望,虽然年事已高,但她仍然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馈社会。去年7月11日,姜奶奶与人众筹开办了97超市,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励志奶奶”二次创业
别看年岁大,时代落不下。姜奶奶坚信着“没有人说97岁不能创业,更不能剥夺97岁学习的权利。或许年纪大了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稍慢,但如果不学习就一定会被落下。”卖货、收款、点货,能伸手时就伸手。二维码、POS机,新鲜玩意全都懂。姜奶奶的超市,开得是相当走心了。
“励志奶奶”二次创业
姜奶奶开超市的想法,最初是遭到家人反对的。儿子认为母亲年纪大了,应该颐养天年,不该再去为个“小买卖”而奔波操劳。但对于姜奶奶来说,年龄不应该成为人止步不前的理由。
“励志奶奶”二次创业
第二次创业,就是姜奶奶向往的“老有所乐”。超市日均收入七八百元,姜奶奶紧盯经营动向,她的坚持和创业精神影响着所有人。
“励志奶奶”二次创业
提到这是二次创业,就不得不讲一下姜奶奶第一次创业的经历。那段从最初租厂房、无设备的窘境到如今的“中国标识十强”的创业故事。
新闻链接---
姜奶奶创业30余年 从小作坊到品牌服务商
姜奶奶的第一次创业是在她66岁退休之后。她所在的棉织厂给了家中一个入职名额,她清晰地记得当时是每个月18块钱的薪水,但儿子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不想接妈妈的班。“和现在的大环境不一样,那时更需要解决的是温饱和脱贫的问题,不接班就得另寻出路。”就这样,她带着儿子开启了创业路,先后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小生意。
66岁与家人着手创办起了一个手工小作坊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头脑灵活的姜奶奶觅得了新的商机。
“1990年的时候,长春还很少有会做标牌标识的个人和企业,当时铜字标识正在兴起。”姜奶奶觉得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而摆在眼前的只有锤子、剪子、老虎钳这样简陋的工具,没有人会技术,也没有资金购买到一定量的铜片基础料。
困难挡不住有决心的人。姜奶奶儿子买了废旧的铜字开始自学技术,从拆解再到组装原本就是一个再生产的过程,慢慢地也摸索出了门道。家人着手创办起了一个手工小作坊,专门生产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的招牌铜字。和所有刚起步的企业一样,这个家族小厂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车间简陋,资金短缺,人员不齐,技术不成熟,市场认可度不高……一家人最初是靠着勤能补拙的精神支持下来的,老一辈跑业务,拉订单,年轻一辈则要下功夫钻研技术,赢得市场认可。而姜乃君除了筹钱、接订单、亲自脚踩着“倒骑驴”拉运生产物资外,还要担负起一家主妇的责任——给全厂七八十人做饭。 “那时真是拳打脚踢,晃着膀子干呐!” 姜乃君由衷地回忆说。
98岁高龄仍时常与儿女沟通当前形势
企业逐渐发展,由最初的小作坊不断搬迁,变成二层楼、三层楼,直到占地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厂房,工人由最初的一二个人变成五六百人,企业产值也开始以亿计数。生产的内容也由初期的标牌、铜字、遮阳棚、遮阳伞逐步升级为3M广告灯箱,到如今一跃成为品牌服务商,先后赢得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雷克萨斯、丰田、本田等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的青睐,成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信赖的合作伙伴。
在这个过程中,姜乃君一直参与公司管理,她总结说,公司能创业成功,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个市场风起云涌的时代,除了最初的一股子执着和勤奋外,靠的还是不墨守成规,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思维。“手脚再勤快,如果一直只做小标牌,肯定不能发展成今天的企业。”她表示,所以随着品牌标识、广告产品的逐渐进化,她的企业也马不停蹄地跟进新的生产和服务项目。随着“原创设计”概念如火如荼,她和后继者又逐渐把眼光从最初的标牌制作移到了广泛的“设计”领域。2014年,传统产业逐渐受到冲击,为了转型升级,林田远达创立了林田创客公园,扶植一些大学生创业者的创新项目,而如今,企业又再次转型,与吉林大学合办创客学院,同时斥巨资打造中国汽车科技创新基地。
年岁渐大,姜乃君渐渐从生产一线退出,把前线工作交给了儿子和孙子。
“励志奶奶”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