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以前,香港没有一家独角兽公司。坊间时常拿来作比的一个例子是:卢森堡拥有一家独角兽企业(时尚电商集团GFG),捷克共和国也有一家(杀毒软件公司 AVAST Software),而此两国的经济规模之和尚不及香港。
沈南鹏觉得可惜。香港有六所顶尖院校,亚洲十强大学更是占有三席,香港科技大学成立不过二十余年,却已位居世界百佳高校,但是香港予人的印象,更多是高效的政府、开放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校科研并未得到更多重视和开发。
过去几年里,沈南鹏一直参与安永企业家奖的评比工作,该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商业奖项之一,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曹德旺2009年成为该奖项首位华人获奖者。“每年香港新晋安永企业家获得者和大陆相比,有相当的差距。”沈南鹏说。
他认为,科研产品是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商业转化的,拥有伯克利和斯坦福的硅谷是最好的例证。“香港这几所大学聚拢的研究、人才资源,可以做类似的事情,这方面香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沈南鹏比对香港和大陆的创业环境,发现香港缺乏创业创新的生态体系。“在大陆,创业是一件非常‘酷’的事,创业者能相对容易拿到天使投资,能有机会入驻孵化器,香港已经有了一些初步尝试,但没有成为气候。”
曾有媒体评论,香港缺少独角兽企业的部分原因,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范式更加青睐作为香港经济基石的金融和房地产公司提供的稳定工作,而不是风险极高、崇尚独立发展的科技初创企业。
2016年7月,沈南鹏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香港大学教授陈冠华联合发起HONGKONG X科技创业平台,“X代表了未来、无限、想象力。”沈南鹏说,“我们要在香港打造一个创业的生态圈,希望让香港年轻人意识到,除了金融服务业、房地产行业,还有另外一条路叫科技创业。”
HONGKONG X要做的是汇聚创业基金、孵化器平台以及创业支持公益机构三方面的力量。第一期基金为3亿多港元,计划在未来4年中,支持120个早期项目,50多个天使专案。除基金外,还有支持创业的公益组织,由红杉中国提供捐助扶持,每年投入几百万港元。
沈南鹏说,“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把香港的创业氛围提升到和北京、上海、硅谷、伦敦一样的水平。”
HONGKONG X联合了香港高校科技界十余位教授和科技精英,这些导师团队覆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医药、医学和金融科技等多个前沿学科领域。
“这些‘超级教授’是香港的宝藏,还没有被完全挖掘,比如李泽湘就帮助汪滔在大疆科技公司发展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沈南鹏说。
成立几个月内,HONGKONG X平台收到五六百份创业计划书,最终选择了十几家进行了投资。“这个数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沈南鹏说,“这就对了,这就是我们原来计划达到的目的。”
捐赠教育全链条
与他的投资逻辑相似,沈南鹏认为,做公益,要能够深度参与机构的成长,对参与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投资中和农信,因为我们对普惠金融做了不少研究;发起HONGKONG X,因为我们深知科技转化为产品的方法和挑战。”
耶鲁北京中心也在这一逻辑之内。沈南鹏199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22年后,他联合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和同样毕业于耶鲁、莲花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始人黄中核发起创立耶鲁北京中心,并个人捐赠1000万美元,创下耶鲁中国校友史上最大的单笔捐赠。
这是耶鲁大学313年来首个在海外设立的实体中心,“耶鲁这样一所全球高校,它应该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产。”作为顾问委员会主席,沈南鹏对耶鲁北京中心的期望是:成为跨国界与跨领域的文化交流平台。
耶鲁大学与中国有着近200年的历史渊源。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1854年毕业于耶鲁,获文学士学位,归国后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等处任职,倡导西学东渐、洋为中用,促成了留美幼童计划。1872年-1880年,共有50多名中国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
1901年,一群耶鲁校友创办了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是美国大学中最早也是惟一一个专门推动与中国合作的机构。4年后,29岁的美国医师爱德华·胡美受雅礼协会之邀,携妻抱子到达长沙,建立了湖南省第一所西医院—湘雅医院。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北大校长马寅初、教育家晏阳初以及林徽因、吴敬琏等大师,均出自耶鲁。
“耶鲁有太多优秀的教育内容可以引进到中国,所以当耶鲁校长(苏必德)考虑如何进一步和中国的高校、社会组织建立深度交流时,我们就产生了成立耶鲁北京中心这样一个想法。”沈南鹏说。
苏必德是耶鲁大学第23任校长、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上世纪90年代以与约翰·梅尔教授开创了“情绪智力”理论及“情商”研究而著称。
耶鲁北京中心落地两年后,沈南鹏发起捐赠的耶鲁大学“中国情商基金会”也于今年得以成立,聚焦中国儿童的情商教育。“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没有这一课的,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是重要的一课。”他说。
耶鲁北京中心成立以来,每年举办超过200场学术交流活动,内容覆盖教育、医疗、环境、慈善、商业、投资、艺术等多个领域,其中,由沈南鹏主导打造的、针对创业者的“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项目”尤其引人关注。
2017年最后一期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课程上,沈南鹏邀请多位企业家分享公益和创新慈善的理念与做法,一位80后董事长当场表示,公益是其深植内心的梦想,要将慈善之事列入自己的人生规划。
“耶鲁的校训是光明与真理。”耶鲁北京中心董事总经理、同样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李恩佑说,“真理是追求个人的卓越,光明是要照亮我们的社会,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项目的内核,与耶鲁的校训一脉相承。”
耶鲁北京中心的成立,使沈南鹏在教育上的捐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从学生到教师,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