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位杰出的人物对坦克的发明起了决定性作用。一位是身为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他曾用其特殊的才能帮助福斯特公司,以便促使皇家海军关心“陆地巡洋舰”的发展。另一位是英国皇家工程师斯温顿,当后来海军的兴趣减弱时,是他坚持自己关于研制坦克的意见,并争取到了总参谋部的支持。斯温顿能够把军队的要求加以确切的解释,使工程技术人员明白这种要求,并能根据该要求绘制成生产图纸。
在这个时期,福斯特公司也有两位杰出的人物,他们是该公司的总经理威廉·特里顿和在英国陆军部任特殊职务的麦吉尔·沃尔特·威尔逊。他们共同负责按军队的要求制造出一种机械装置——“小威利”。这一装置虽取得了成功,但还没有达到斯温顿提出的越壕和爬高墙的能力。
把跨越8英尺宽的壕沟和冲破铁丝网的能力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导致了对车辆的重新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根据这种标准制造了传统的长菱形坦克,这就是英国于1915年8月在履带式拖拉机的基础上制造出的第一辆坦克样车“小游民”坦克。该车重18?3吨,发动机功率105马力,时速3?2千米,乘员2人,车上装一门发射2磅炮弹的火炮和数挺机枪。
1916年,第二辆坦克“大游民”问世了。这种坦克定型投产后称I型坦克,发动机功率105马力,时速达6千米,乘员8人,装2门发射6磅炮弹的火炮和4挺机枪。I型坦克于1916年9月15日首次投入索姆河战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批用于实战的坦克。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坦克的履带都通过车体顶部两侧并构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圈。这种结构带来了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不可能把旋转炮塔安装在车体顶部;二是履带前部的最大高度非常接近车体的最大高度,这使坦克具有良好的爬坡能力,但也会产生一种危险,即子弹爆炸飞溅对乘员会产生威胁。因为当时的装甲防护只是铆在框架上的锅炉钢板,上面有许多小裂缝,灼热的子弹碎片就从这里钻入车内。为了对付这种情况,坦克乘员不得不穿上防弹衣,戴上链接式面罩。
1916年7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发动了规模巨大的进攻战役。9月15日英军出动坦克49辆,用以支援步兵冲击,但由于坦克质量太差,又缺乏指挥经验,结果有17辆发生技术故障未能进入出发阵地,在接敌过程中又有14辆因故障而中途停顿或淤陷,真正参加战斗的只有18辆坦克。这些坦克有10辆被击坏,7辆受轻微损伤,只有一辆完好返回。但它毕竟是一种新式兵器,不仅震撼了敌军,也鼓舞了士气,使英军得以前进了4~5千米。
到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坦克的设计出现了各种极端情况,例如1924年设计的维克斯独立坦克,竟然有5个旋转炮塔。当然,这些设计一直只停留在图纸上,极少数也只是停留在样车阶段。正当欧洲军队还在对轻型坦克及重型坦克的可行性进行审查时,美国的一位富于创造发明的天才沃尔特·克里斯蒂完成了一系列的设计,这些设计对坦克研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起初克里斯蒂参与制造了一种既能靠履带也能靠轮子行驶的车辆,这就避免了全履带车在当时固有的不可靠性。经过对几种变革的试验战车的研制之后,克里斯蒂集中力量制造了一种快速、可靠并能保持较高越野速度的履带式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火器之间的激烈对抗,促进了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趋于成熟,普遍采用装一门炮的单个旋转炮塔和单一的履带式推进装置,从而确定了现代坦克的总体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