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苹果皮发明人推出苹果盘:可读取iPhone资料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南方周末:苹果皮兄弟后传

苹果皮”兄弟在大芬村附近小区的简陋办公室。(陈新焱/图)

“苹果皮”兄弟沉寂一年后,再度推出的新发明是“苹果盘”,而他们下一个开发领域将是智能手机。一年来,他们在创业中不断被骗,也不断成长。他们的故事,是数千万草根公司的缩影。

四个月前,在深圳大芬村附近的一个住宅小区里,来自河南的潘氏兄弟在这里租了一套四室两厅的公寓,作为他们创建的衍生科技公司的新办公地点。

最大的那间是哥哥潘磊的办公室,茶几上是广东商人的标配——一套褐色茶具。靠墙放着一张宽及两尺的老板台和可以仰躺的大班椅。两面墙上,“大展宏图”和“鸿业腾飞”两块牌匾闪闪发亮。

唯一让人感到一点高科技气息的是,约20名新招的员工散落在客厅、卧室和厨房的各个角落,人手一台电脑。他们中既有潘磊的朋友、邻居,也有陌生人。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和潘氏兄弟一样年轻。

一年多前,潘氏兄弟在深圳一间仓库里捣鼓出一款产品,将不能打电话发短信的iPod Touch变成了iPhone,因此被称为“苹果皮”兄弟。沉寂了一年之后,兄弟俩近期又将发布一款新产品——“Apple Pan”。

“Pan”是兄弟俩——23岁的潘泳和25岁的潘磊的姓,同时也是“盘”的拼音,翻译成中文,意为“苹果盘”。

用户将这个状如方形U盘的东西插入iPhone的充电接口,就可以在iPhone上直接读取盘中的电影和音乐,还可以将iPhone中的照片直接复制剪切存入盘中——不用连接电脑,也不用连接苹果的应用商店iTunes。和传统的U盘一样,“苹果盘”也有USB接口,用户还可以将盘中的文件与电脑中的文件互拷。而且,这玩意不仅适用于iPhone,也适用于iPad,iPod Touch。

此时,潘氏兄弟已经卖出了2万多台“苹果皮”,赚了一百多万。但他们这条创业之路却走得一波三折。

两次被骗

一年多前,潘氏兄弟还蜗居在深圳姑父家的一个废旧仓库里。当兄弟俩东拼西凑几十万元,准备投入生产自己发明的“苹果皮”时,市面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山寨产品,没有资金来源的他们也随即陷入了困境(详见本报2010年8月25日《“苹果皮”兄弟仓库创业记》)。

但幸运的是,前来找他们的人络绎不绝——有生产厂家,也有风险投资商。其中一个电话来自潘泳的母校——河南黄淮学院。

那是2010年9月的一天,来电者是黄淮学院国际软件专业的系主任。对方称,看到潘泳的事迹后很振奋。一通表扬之后,问潘泳现在有何难处,并表示学校愿意给他提供帮助,希望他有空时回校看看。

几乎与此同时,题为《黄淮学院毕业生潘泳取得骄人成绩》的新闻稿就挂上了这个地处中原腹地、少有人知的大学的网站。文中写到:“潘泳的成功,是对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一次检阅。对在校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榜样作用”。这时,潘泳已经毕业离校一年多了。

一个多月后,潘泳回到了母校,面对全校师生做了一场“热情洋溢”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学校史无前例地为他颁发了10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并选拔3名优秀学生给他当助手。

校方此后刊发的一篇新闻稿中还提及,将为其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不过,据潘泳介绍,他一直不知道这位老师是谁,而学校选拔的3名学生,到其公司实习几个月后,也自行离开。

学校资助的10万元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相对于三四百万的生产费用,这笔钱依然是杯水车薪。此时,一些有生产能力的代工厂老板们找上门来,提出了解决方案:由他们投钱,潘氏兄弟提供技术,卖出的利润,五五分成。兄弟俩决定接受。

经多次接触,他们选中了一家生产商,推出“苹果皮一代”。然而,在出了几千台货之后,合作方突然停止了合作。与此同时,他们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只不过对方换了个名字:C皮。追查之下,兄弟俩发现,生产者赫然就是自己的合作方。

首战失利,但他们不甘放弃,重新寻找了一个合作厂家。这一次,潘泳特意给软件加了密。不久之后,“苹果皮二代”出世。

然而,兄弟俩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在出了近一万台货后,第二个合作厂商也停止了供货。对方破解了潘泳的加密技术,在市场上推出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苹果皮加强版”。

二度被骗,让兄弟俩对这样的合作模式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们决定找一个只做代工不做销售的企业合作,由自己来投钱,下订单生产。

虽然没能赚到“大头”,但与一年前相比,兄弟俩的状况也大大改善。iPhone4一上市,一直没能用上iPhone的兄弟俩就各买了一台。他们不仅将远在天津治病的父亲接到了深圳,还把在北京做汽配生意的二弟潘岩也拉了过来。三兄弟重新注册了公司——深圳衍生科技有限公司,对股权重新进行了分配——研发出“苹果皮”的潘泳占股50%,潘磊和潘岩则各占25%。

现在,兄弟三个也有了初步分工。口才最好的大哥潘磊统领全局,有生意经验的二弟潘岩主管财务,而以技术见长的三弟潘泳则继续抓技术。他们原本是一人一个办公室,但唯独有些内向的潘泳拒绝了,他说:“一个人待一个房间,不习惯。”

南方周末:苹果皮兄弟后传

“苹果皮”兄弟新发明的“苹果盘”。

从“苹果盘”到智能手机

2012年2月17日,潘磊在带南方周末记者参观完新的办公室后,有些不自信地问:“怎么样?有没有点样子了?”

靠“苹果皮”赚了一些钱之后,潘氏兄弟就开始招兵买马。半年多的时间,公司已经搬了两次,原因是招收的员工越来越多,原来租住的地方已经容纳不下。

在潘磊的构想中,这远远不是他满足的现状。原本在江门做装修生意的他,每天的生活可能是:拉单,砍价和出入各种各样的建材市场。但弟弟无意中鼓捣出的“苹果皮”,将他推到了一个管理者的位置上。他总是笑着说,“有什么办法,我得硬着头皮往前冲。”

“苹果皮”做出来的时候,他想的是如何尽可能地从中赚到钱。然而,连续两次被骗,以及随着“苹果皮”上市之后热潮的消退,他开始意识到,仅靠这一款产品,肯定成不了大器。

  1. “最美退役军人”20名先进人物事迹简介
  2. 光明日报:产城融合的乐章
  3. 来自乡村的智慧:自制剥笋机的故事
  4. [美丽河北]透过经典故事看河北历史上的“最美工匠”
  5. 任正非讲汉字改革的故事,称“哲学改变僵化教条”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相关推荐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