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各方回忆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诞生:激励一代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排在香港的一场胜利,使北大学生呼喊出一个时代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是继“五四运动”之后,北大学子又一次历史性地表达出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需要。

  其时,我正在北大就读,耳闻这一口号响彻北大校园和海淀中关村的街道,热血沸腾之中,谁也没有去追寻这一口号是何人率先呼出,以至一呼百应,并最终成为那个时期的“国家口号”。

  事过两三年后,大家离校谋生,似已淡忘当初那一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在《光明日报》供职的原北大中文系学生刘志达,谈及此事,刘志达淡笑言之,这一口号是他带头呼出的。而这个口号也是“五四”时期北大学生的“振兴中华”口号的一个延续。而共同的“策划”还有同班的李春。

  据此,我在当时的《体育报》上撰写了《一个口号的诞生》,首次披露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一响彻中华大地的第一个呼者的情况。(如寄)

  中国男排北大联欢

  “文革”期间,中国排球事业受到巨大冲击,国家队解散,队员停止训练,技术急剧下降,再加上连续多年没有与外界交流比赛,水平陷入低谷。1976年,体育系统开始“拨乱反正”,当时国家体委重新组建国家男女排球队,任命袁伟民为女排主教练,戴廷斌为男排主教练。

  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子排球队与韩国队(前南朝鲜队)在香港争夺参加当年晚些时候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排球赛的入场券。尽管中国队赛前信心十足,但韩国队开局便以2比0领先,将中国队逼入绝境。第三局开始前,主教练戴廷斌要求队员打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比赛再次展开,中国男排亮出撒手锏——中国式快攻——双快、梯次、前交叉、背交叉……层出不穷的快变战术打得对手防不胜防、晕头转向。“网上飞人”汪嘉伟施展“前飞、背飞”,“世界跳发球第一人”徐真充分发挥发球优势,场上局势瞬间扭转,15比5、15比7,中国男排很快扳平大比分。

  决胜局中国队以15比9再胜韩国队,获得世界杯参赛权。

  赛后,中国男排并没有太多庆祝活动。第二天早晨,领队孙志安拿着几麻袋各行各业发来的祝贺男排取得胜利的电报,队员们看到后非常兴奋,没想到比赛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返回北京后,孙志安宣布队伍暂停训练,全队去北大与学生们联欢。3月29日,中国男排坐着大客车到了北大,队员们刚下车,学生们一拥而上,便把他们抬了起来。从北大校门,一直抬到礼堂。在庆功会上,热情的师生冲着教练和队员们鼓掌、喊口号,最响亮的就是那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几天之内,这一口号传遍全国各地,北大学子的这一心声,成为那一时代的最强音,感动了中国。

  回想当年的瞬间,汪嘉伟不无感慨:“1981年,竞技体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电视直播这种全新生活方式的促进下,成为抒发爱国激情、吐露时代心声的突破口。”

  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

  距北大图书馆正门不远处有一座纪念碑,上书八个字: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它记述着32年前发生在北大的一段往事。今天,当年的北大学子刘志达再次回味——

  背景:1981年3月20日,男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在香港进行,中国队与韩国队(前南朝鲜队)争夺进军世界杯的入场券。在0比2落后的局面下,中国男排连扳三局,击败对手。喜讯传来,北大几千名学生兴奋地游行,他们高唱国歌,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受访人:刘志达 (北京大学中文系1977级文学专业本科生,光明日报高级编辑,现已退休)

  记者:那天晚上,你是否看了中国男排的比赛转播? 

  刘志达:当晚,中国男排与韩国队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决赛,胜者代表亚洲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男排世界杯。下午,北大各宿舍楼的电视室里早早就有人用小方凳占了位子,准备观看这场比赛的实况转播。我平时对体育不是很热心,不过对排球还是懂一些。我们是“文革”后恢复高考首批进校的学生,班里同学岁数不一。上大学前,我在工厂里工作过10年,在厂里有时也凑热闹打打排球,虽然成功的扣球屈指可数,但基本规则和技术还大致了解,因此那天许柏林、王林等同学在我们楼的电视室里占了位子,约我晚上一同去看,我也就去了。

  记者:当时看比赛的情形是怎样的?

  刘志达:比赛晚8点开始,7点多,电视室已挤满同学,来晚的只好站在凳子上从门口伸着头凑合看。比赛的详细情况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中国队一上来就连输两局。同学们越看越揪心,议论纷纷,有人甚至认为大局已定,中国男排肯定冲不出亚洲了。可没想到,从第三局起,中国队克服了前两局的拘谨,挥洒自如,队员们越战越带劲儿。电视室里,同学们也越看越兴奋,鼓掌叫好已不足以抒发心中的痛快,就不停地给场上队员出主意。坐在我旁边的新闻专业的一个同学使劲喊“时间差!”他一喊,我们的队员真打了一个时间差,扣球得分,弄得其他同学们也一个劲儿地高喊“时间差!”

  可比赛快结束时,转播突然中断,因为当时中央电视台租用国际通讯卫星的时间已到。1981年时,我们还不太懂这些,同学们就等。等了一会儿也不见转播恢复,估计香港的比赛已经结束了,大家就陆续回了宿舍。在楼道里,我遇到了我们班的李春。他对我说:“收音机里广播了,比赛已经结束,第五局15比9,中国队赢了!”

  记者:后来自发出去游行是怎样形成的?

  刘志达:中国队反败为胜,大家非常激动,那种兴奋劲儿释放不出去。李春岁数小,比较活跃,他对我说:“外面热闹着呢,咱们去看看!”我就跟他下了楼。不知谁找来了一面不大的鼓,两个同学抬着,还有一个在敲,敲的是秧歌点儿,大家围着看。有人摇着手中的红旗。楼上的窗子全开了,许多同学从窗户探出身向下看,还喊着什么。我俩看了一会儿,李春说:“想办法让大家在校园里转转,行不行?”我说:“有个办法,你去跟敲鼓的同学说,只要鼓一走,大家就会跟着走。”李春真就过去说。我在这边看得真切,只见那敲鼓的同学边敲鼓边点头,两位抬鼓的同学就抬着鼓走了起来。随之,大家就跟着走。鼓和旗在前面,后面越跟人越多。

  记者:游行中,“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怎样喊出来的?

  刘志达:一开始喊的口号是“中国队万岁!”当队伍行进到留学生楼时,口号就变成了“中国万岁!”后来,到了校外的马路上,队伍有些稀拉,人也没有在校园里时多了。这时,有人起头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过一会儿,队伍停住了,前面的同学在讨论往哪个方向走。当时队头正在北大南大门外东边不远的丁字路口,往北可去清华大学,往南可去人民大学。我正打听这事,后面来了一个同学对我说:“咱们换个口号好不好?”我问:“换什么口号?”他说:“团结起来,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我想了想说:“太长了,不如喊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吧!”那位同学说:“行!”我就对旁边的几个同学说:“把他抬起来,让他跟大家说,换个口号。”几个同学抬起了那个同学。他面朝大家,双手握成喇叭状,大声说:“同学们,咱们换个口号,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大家一齐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大家就跟着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记者:这八个字是怎样想出来的?

  1. 学渣逆袭考北大研究生 如此的励志令网友们敬佩
  2. 高三励志横幅:不学?将来别人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
  3. 香港最性感女搬运工背后的故事 她的励志故事值得所有拼搏人学习
  4. 阴阳师:最励志的瘸腿御魂,一般人还真拿不到
  5. 《我的健身教练》开机励志大剧引领全民健身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