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理财误区

  一、投资理财误区有哪些?

  1.赚得少就不用理财

  其实,理财跟我们赚的钱的多少,没有多大的关系,钱多有钱多的好处,钱少有钱少的理财方法。人都说格局有多大决定你的心有多大,有时候目光短浅只会造成财富的流失,一般人总是想等自己赚了大钱,才来理财,殊不知,小钱认真对待也会变成大钱。一个人如果可以将自己与家庭的财务打理得井井有条,那么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省下钱,才能让自己赚取越来越多的金钱。

理财误区(图1)

 

  2.用省钱的方法来理财

  我们都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省钱过日子一定要有一个度,若我们把握不好这个度,生活品质就会随之降低,这种用降低生活品质的观念来省钱是万万不可取的。所谓的理财并不是让自己的收益减少外流,而是应该采取更多的有效的方法来合法赚钱,积累财富。

  3.迷信小道消息

  有一部分投资者就是喜欢道听途说,听风就是雨,把小道消息当成重大内幕来听。其实现在是一个信息相对对称的社会,大家肯定深有体会,如果你关心某个经济领域,你获得的信息一定不会比那些专业人士少。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小道消息很可能是有问题的,这些消息有的可能是误传,有的很可能就是陷阱。如果投资者不谨慎地加以甄别,不仅仅是收到一个假消息,遭遇一场骗局那么简单,而是可能会导致投资失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4.存在风险就不买

  存在这种偏激理财观念的小伙伴是对理财产品不了解,任何一种投资理财都有风险,不管是股票、基金还是银行类理财产品都是如此,只想着获取收益而不愿承担风险的理财观念是陈旧落后的。一切要向前看。

  5.高估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

  几乎每一个理财者都知道,在投资理财之前,要学习一些知识和技巧。很多人认为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在投资理财的市场所向披靡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有些人只要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理财信息,都会不假思索的去盲目投入,一拍脑袋就做了不理智的举动。还有的人毫无主见,不加分析,一味的去听从理财专家的话,说到哪就打到哪,人云亦云,不考虑自身实际,实行不切实际的理财行为。

  6.理财就是投资

  有这种观念的小伙伴是对投资和理财这两者的概念。投资固然是理财,但理财的内涵绝不局限于投资。理财是为了让财富保值增值,所以严格来说,投资其实只能算是理财的一部分。众多优秀的企业家如马云、王石等在具有巨大资源的同时,依旧不会忘记理财。因此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更应该积极理财,让储蓄获得更多的增值,利用这种价值的增收进一步改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与富足。

  二、老年人理财误区

  误区一:跟风投资

  由于现在55岁以上老人接触的投资渠道多是传统的银行存款,他们认为在这些领域投资相对安全、可靠,谨慎操作还是有一定收益的。但对股票、基金、外汇、保险投资、余额宝、支付宝、贵金属等流行的理财方式接触甚少,加之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慢,新信息反映迟钝,这些成为老年人在现代投资中的“短板”。因此,老年人在现代广泛的投资渠道上切莫跟风,看到别人投资收益较高,就跟风投入,这样风险太大,付出的成本太高,多年的积蓄可能会付之东流。

  误区二:预期收益等同实际收益

  目前,社会投资渠道广泛,理财方式五花八门,理财产品眼花缭乱,收益计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加之,销售人员为拉业绩,壮规模,夸大投资收益,故弄玄虚,有的销售人员还设计精美的收益演示表来吸引投资者,用高额收益来迷惑老人,撬动老人的购买欲望。老年朋友在购买这些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清楚:不论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公司的理财险种及贵重金属及其他投资渠道设计出的未来收益,都是预期收益而并非实际收益,切莫把预期当实际,老年朋友要时刻牢记“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这句投资理财名言。

  误区三:保险理财不如银行存款利息高

  笔者接触到好多到保险公司退保的老人,问其退保的原因,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购买这个险种不如固定存款利息高,而办理退保手续的结果是本金损失了一大截。在很多退保老人的眼里,保险理财不如银行存款利息高,其实不然,银行存款是在保本基础上,有利息,存取相对自由。而保险投资多数是客户与保险公司签订的长期合同,有的险种期限在30年、50年以上,有的险种既有保障、又有分红和定期返还,收益较高,有较强的吸引力。但受年龄原因、身体状况、缴费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旦中途退保,只能按现金价值领取,有的险种只能领到所交保费的30%,由于是个人违约,损失只能承担。因此,老年人在办理保险投资理财时,尽量不要提前退保。

  误区四:老年人不能参加保险

  在我国的保险投资中,被保险人的年龄与保费的缴纳数额有密切的关系,年轻人保费低、保障高、受益性强,年龄越大缴费越高,一般超过50岁的人,基本没有合适的险种可以购买,老人尴尬地被拒之门外。但是,近年来,国内的商业保险公司针对老年客户群体,开发出了适应老年经济收入特点和年龄结构相匹配的保险品种,更加适合老年人的理财投资,而这些新开发的险种帮助老年人走出了50岁以上不能参加保险的误区。

  误区五:对理财投资过于保密

  在我国,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情况下,挣钱能力日趋下降,收入逐渐减少,花钱速度却没有减慢。很多老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资金家底,用于哪方面的投资都要瞒着亲戚朋友,怕走漏风声惹出事端。有些老年人甚至将自己的银行存单、保险单、企业债券及其他债权证明放在不易找到的地方。然而,一旦发生“意外”,其家人难以查找,有的债权在有效时间内难以主张合法权益,有的债权超过诉讼时效,个别不讲信用的人趁机赖债难以收回,老人多年的积蓄就会付之东流。

理财误区(图2)

  三、家庭理财误区

  1.急功近利

  年轻人往往急躁、不够沉稳,青年白领虽然属于高素质人群,但是年轻人的急躁特点仍然不能彻底摆脱,在家庭理财方面的表现就是急功近利。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家庭投资更广泛。

  2.过于保守

  许多人把存款当成唯一的理财工具。的确,在诸多投资理财方式中,储蓄风险最小,收益稳定。但是,央行连续降息加上征收利息税,已使目前的利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外汇存款利率更是降至“冰点”。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存款实现家庭资产增值几乎是不可能;一旦遇到通货膨胀,存在银行的家庭资产还会在无形中“缩水”。存在银行里的钱永远只是存折上的一个数字,它既没有股票投资功能,也没有保险的保障功能,所以应该转变只求稳定不看收益的传统理财观念,寻求既稳妥、收益又高的多样化投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理财收益。

  3.追求短期收益,忽视长期风险

  近年来,在大多数城市房价涨幅普遍超过30%的市况下,房产投资成为一大热点,“以房养房”的理财经验广为流传,面对租金收入超过贷款利息的“利润”,不少业主为自己的“成功投资”暗自惊喜。然而在购房时,某些投资者并未全面考虑到投资房产的真正成本与未来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只顾眼前收益。其实,众多投资者在计算其收益时往往忽略了许多可能存在的风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4.追求广而全的投资组合

  分散投资、避免风险是许多人在理财过程中坚定不移的信念。于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买一点股票,买一点债券、外汇、黄金、保险,家庭资产不平均或者不平均分配在每一种投资渠道中。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

  5.不考虑家庭实力,盲目跟风

  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各不相同,理财的侧重点也不相同,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资产分配状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更重要的是,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点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投资取向以及理财方式。

德迅网 » 理财误区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