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简介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WEIQIAO TEXTTLE COMPANY LIMITED)位于鲁北平原南端,紧靠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占地1000公顷,现有总资产135亿元,银行信用等级AAA,海关信用等级AA,纳税信用等级A,是一个集棉纺、织造、染整、服装、热电、铝业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企业集团;技术装备居国内一流,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连续6年居全国棉纺织行业首位。魏桥创业集团是目前世界上纺织能力最大的棉纺织企业,是中国企业500强和山东省26户特大型企业之一。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8亿元、利润5亿元、自营出口创汇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36%、36%和73%,其中,销售收入、利税和自营出口创汇均位居全国棉纺织企业第1名。 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14.3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税15.1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利润8.56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自营出口创汇4.39亿美元,同比增长66%。2004年1-8月实现销售收入1296459万元,同比增长158.09%;实现利税145375万元,同比增长67.36%;实现利润86151万元,同比增长59.59%;完成自营出口创汇34797万美元,同比增长39.42%。
  魏桥创业集团下辖魏桥纺织、魏桥热电、魏桥铝业三家子公司,形成了“以棉纺织为基础,以‘纺织-染整-服装’和‘热电-金属冶炼-金属压延加工’为两翼”的产业格局。魏桥纺织是魏桥创业最大的控股子公司,2003年9月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2698)。主要生产两纱两布,高支高密、弹力面料,牛仔布,化纤布等十大类2000多个品种,于2003年公司总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棉纱线44万吨、坯布8.4亿米。“魏桥”牌产品以其档次高、质量好、规格全的优势,覆盖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魏桥热电是魏桥创业的自备电厂,现有装机容量42万千瓦,到2007年,将形成30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魏桥铝业是魏桥创业的新兴产业,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7月投产,到2007年,将形成年产25万吨铝锭、15万吨铝深加工的生产能力。
  魏桥创业集团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办工业十佳企业、全国工业系统利润大户、全国工交财贸系统排头兵,1996-1998年被评为全国商办工业利税第1名,199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7-2002年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和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1998-2002年被评为全国自营出口先进生产企业,1998-2002年被评为全国棉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董事长张士平是全国劳动模范、第九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魏桥创业企业文化及其它
企业精神:拼搏进取,求实创新,快速高效,勇争一流。
  企业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棉纺织生产为基础,以“纺织——染整——服装”和“热电——电解铝——铝材加工”为两翼,规模化生产、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增长,把企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
  企业经营方针:销售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销售干,供应围绕生产办,计划围绕效益变。
  企业治厂方针:管理从严,生产抓紧,质量从优,经营搞活,生活关心。
  企业质量方针: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精纺细织,顾客满意。
  企业技改战略:量力而行,滚动发展,跳跃增长,良性循环。
  技改管理方针:“五同五早”。即: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人员培训、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同步进行,早施工、早安装、早投产、早达产、早回报。
  质量管理方针:一票否决,两个不准,三不放过。
魏桥创业的企业愿景
进入世界五百强
坚定“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信念,将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实现这个理想要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棉纺织领域要在做大的基础上,向下游发展,延长产业链,进入家纺、服装等深加工领域。魏桥纺织产品的质量要瞄准日本、韩国;成本运作不能高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魏桥创业集团建立了棉纺织样板车间,我就是要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武装棉纺织厂,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最终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使魏桥集团在未来发展中更加强大。
  二是在发展棉纺织业的基础上,以热电为纽带,向海洋化工和铝材深加工领域拓展。两年后,铝业、电业的利润将大大超过纺织业,集团可以用铝电业反哺纺织业,保证15万职工的工作稳定、生活稳定、收入提高,促进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我相信5年以后的魏桥创业集团,不论是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还是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都会有更大的提高。
魏桥创业CEO--张士平
当一家在25年前只有60万销售额的公司发展到今天全球最大的棉纺织基地,魏桥创业这家2007年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三的公司的CEO张士平理应受到高度赞扬。事实也是如此,有人说过“山东有两张,东有张瑞敏,西有张士平,很了不起。”
张士平,被业界誉为“纺织巨子”“纺织传奇”,他1964年参加工作,1981年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1994年任邹平县位桥棉纺织厂厂长,1998年任山东魏桥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3年任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3年当选山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7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和2003年先后当选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多年前,张士平所在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只是一个仅有60多名职工的小型油棉加工厂,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5个工业园、14个子公司、占地1000公顷、职工总数达14万人、集棉花加工、棉纺、织造、染整、热电、铝业等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企业,成为山东省26户特大型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棉纺织能力最大的企业,其品牌影响力已经蜚声海内外。直至去年上半年,该集团销售收入依然保持了50%的增长速度,2005年以355亿元的销售收入、21.1亿元的年利润、257亿元的总资产跻身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六位。张士平这位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的当家人,也随着魏桥创业集团的惊人发展声名鹊起,被誉为“中国纺织行业巨人”,充满了传奇色彩。
   2005年,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寿终正寝,先是美国三次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数量,接着欧盟设限威胁接踵而至。然而面对如此动荡的国际市场,张士平带领的魏桥创业集团不仅没有收缩阵线,反而逆势而上,出人意料地投入70亿元巨资,扩建纺织印染服装系列项目。
  张士平说,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追溯魏桥创业的发展历史,这种迥乎常态的逆向决策对张士平来说并非首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这位魏桥创业的决策者便弄潮在纺织市场和宏观政策的风口浪尖。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离经叛道”,缔造出了全球第一的传奇。
  早些年由于国家对棉花控得很死,企业除了旺季收购棉花简单加工,其余时间便无活可干。为了改变半年开工半年闲状态,张士平在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加工油料,到 1984年企业利润就跃居全国棉麻行业第一,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厂竞相学习仿效。但此时魏桥却上了毛巾厂项目,1986年当年建厂当年实现利润25万元。
  1989年魏桥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刚转入买方市场。但恰在这年,魏桥建成万吨纱锭,之后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到1992年企业年利税已达1260万元。1993年到1997年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但这一时期魏桥先后投资3.3亿元,使棉纺织能力扩大到28万锭。
  按说走到这一步,魏桥该歇歇了。原因明摆着: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连国家都不得不狠下杀手限产压锭。但魏桥不仅没有停步,反而在 5年内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
  更让人称奇的是,生产能力的猛增不仅没有把魏桥拖入滞销困境,反而带来各项指标年均 50%以上的迅猛增长。1997年到2003年,魏桥出口创汇年均增长71.5%。到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已达231.25亿元,跃居全省第九。各项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并跻身中国工业企业百强、中国出口企业百强、一跃成为全球最大棉纺企业,更在今年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排行榜中荣列第六位。
  这些事实都为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发展模式作了最好的注脚。谈到市场,张士平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从上世纪 90年代大家就认为国内市场饱和了,但直到现在中国棉纱出口还小于进口,这说明中国自产的棉纱是不够用的,关键是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把来自国外的棉纱挤出去。”    许多人不禁会问,魏桥创业每年动辄投入数亿数十亿元,钱从何处来?其实从 1981年起步之初,资金就成了魏桥发展的“拦路虎”。当时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得极死。上榨油厂时靠职工集资10万元才买了两套榨油设备;上毛巾厂时职工又集资89万元买了52台织机。这点钱现在看来不起眼,但对当时只有几十名职工的小油棉厂来说,却是职工的全部家底!“不冒这样的风险,就没有魏桥。”今天的魏桥人这样感慨。
  1992年下半年,国家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正当不少企业对资金一筹莫展时,魏桥创业却通过巧借外力打开了资金通道,先后开工合资企业8家,不但直接利用了外资,而且提高了技术档次,拓展了国际市场,并将魏桥创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到色织、印染、服装等深加工领域。
  不少企业羡慕魏桥创业与银行的关系,但这同样离不开胆识、勇气和自信。以兼并滨州一棉为例,此前几年滨州一棉合并亏损额高达 6000万元,拖欠贷款达3800万元。但魏桥二话不说将银行债务全部承揽下来,兼并当年盈利2000多万,次年盈利4000万,魏桥也由此赢得了银行的信任和厚爱。
  2003年10月以来,国家开始抑制局部投资过热,这也是魏桥进入棉纺织领域以来遇到的第三次宏观紧缩。但早在此前魏桥已把资金血脉接到了国际资本市场。当年9月魏桥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次年5月在港首次配售成功,两次总计募集资金30亿港币。为了保证发行和配股成功,张士平马不停蹄穿梭于欧美,与跨国投资巨头交流沟通,并邀请他们来魏桥实地考察50多次,大大增强了他们连续增持魏桥股份的信心,其中仅摩根大通持股比例就高达12.49%。这一系列努力不但使魏桥纺织配售获得13.8倍的市盈率,而且直接推动了国际银团的长期再融资贷款。仅2003年9月至次年上半年,魏桥就融通外资5.15亿美元。
  毋庸置疑,魏桥创业的巨大成功依靠着张士平自己对市场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同时张士平也有着自己决胜市场的“三板斧”,使魏桥创业的优势不断强化。这“三板斧”就是“快”、“高”、“低”。
  “快”,表现在魏桥创业迅速的市场反应和项目完成能力上。其所有项目基本上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以 21万千瓦热电机组为例,不到10个月就投产发电,与国内同规模热电厂比建设速度快了1倍,投资仅为其一半。9个工业园生产、财务、销售高度统一,组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根据市场需求反应极为迅速,棉布、棉纱新品种打样时间仅为3天和2天。
  “高”,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而紧盯一个“高”字也是魏桥创业的一大特点。仅 04年魏桥就从日、美等国引进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顶尖设备3890多台(套)。目前集团已拥有十大类2000多个品种,高技术含量棉布占到60%,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接纱、精梳纱和无梭布生产基地。
  “低”,魏桥创业也表现出了惊人的节能省耗能力。目前魏桥创业吨纱耗棉仅 1040公斤,管理人员仅占全部职工的0.8%,年人均劳效达20万元以上,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谈起企业的发展历程,张士平颇有体会地说:第一,要发展,就得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就要大胆干,大胆闯。1985年到1988年,公司投资600万元上了万锭棉纱厂;1988年之后又先后投资45亿元,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纺织设备,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第二,要发展,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引导大家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拼抢意识。纵观魏桥创业集团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今年6月,山东省委工作会议后,张士平与他的企业为了配合滨州市委、市政府“追赶战略”的实施,决定修改目标,将2005年比2000年“翻两番半”定为“翻三番”,也就是到2005年争取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2亿元、利润20亿元、自营出口创汇8亿美元。


    相关文章

德迅网 »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