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朱自清就曾写过一篇《什么是散文?》,他首先指出散文是“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古时的散文概念是与韵文、骈文相对的),“所包甚狭”,又进一步论定现代散文即抒情文、小品文。朱自清的这一思路颇具代表性。只看近几十年来纯文学期刊所刊载的散文情况,便可发现现代散文走的是一条不断狭窄化的道路。写作者与研究者作为边缘人的焦虑感迫使他们不断地区分什么是文学的、什么不是文学的,并最终将散文写作引向类型化、专业化。然而,散文之所以为散文,恰恰在于它是不专业乃至“反专业化”的。正如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所言:“使散文更好地成为‘业余的文学’,才是散文的出路和正宗。”此处的“业余”指的并不是对写作技术门槛的降低,而是指散文是内在于人的,它是一个人的学识、经历、思考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的呈现。
换言之,它要求写作者必须不那么“用力”,必须尽可能地舒展。可是,当我们越来越将散文写作的未来寄托在几个发力点上的时候,即便因为力量的集中而取得一时之效,但终究是与自然、舒展、雍容、松弛的文境渐行渐远了。因此,如果要我对散文下一定义的话,我愿说,散文不是对生活的艺术性描摹,对于优秀的散文家而言,散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何亦聪,系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