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2)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2)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

1.“在这场化解过剩产能,员工分流安置的大改革中,与我同样在C公司工作的媳妇选择了内退,由于孩子仍在上高中,所以她继续留在S县,我就转岗到J公司来了。”L讲述着这一年来家庭与事业的变化。

L所说的J公司,是位于T市D区的J化工有限公司。L原本是C公司生产处的科长,2015年11月,他随同其他235名同事一起,转岗到了J公司,新岗位是调火班组的一名普通调火工。

在L来J公司之前的半年多时间里,已经有215名同事先一步来到了J公司,也就是说,共有451名C公司的职工转岗到了J公司。

“C公司2016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是80万吨,计划安置职工的任务是5786人,我们通过内部退养、休长假、解除劳动关系员工自主择业、转岗安置、创新创业、争取市所属相关单位提供企业用工岗位和公益性用工岗位等6种途径,实际分流安置员工5865人。”C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W说。

针对本市工业偏重、业态偏旧、新动能不足等问题,T市打响了“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粗钢370万吨的产能压减任务,盘活空置楼宇440万平方米。

“我们把‘降成本’作为‘重头戏’,组织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专项行动,包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用工、融资、能源资源、物流、制度性交易、创新创业等各方面成本,取得了明显成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T市落实两批40项降成本政策,为企业减负近600亿元。

在补短板方面,T市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8万亿元,大众变速器、力生制药、伊宁骨科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两化搬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

同时,T市不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目前,T市优质钢管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钢丝绳、预应力钢绞线等金属制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优质钢管、精品板材、高强棒线材和高档金属制品特色产业集群;现代石化已具备3500万吨原油、2200万吨炼油、13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培育了红三角牌纯碱、灯塔牌油漆、普兰娜牌化妆品等中国驰名商标。另外,海鸥手表、飞鸽自行车借助科技,成为智能终端;山海关汽水通过提品质焕发新生机……一批老品牌“老树发新芽”,重新焕发青春。

T市高新区为鼓励科创企业落户,专门出台支持重大项目发展的政策预兑现制度、投贷联动六条政策、“创通票”等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力神电池、今日头条、汉柏科技等重点企业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多层次创新创业需求。

目前,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总量分别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累计达到15家,企业有效专利达到17886件,人均知识产权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在体制机制创新激励下,T市各项创新指标显著攀升。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相继入驻T市,产学研用创新联盟30个,众创空间达到139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发展到8.8万家,小巨人企业3900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200家。

据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显示,T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自2007年以来始终稳居全国第三,其中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2016年超过了3.1%,继续处于全国前列。

2.Z市领导为更好地加快该市“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步伐,选取了大量国外关于“三去一降一补”的相关成功案例以供参考。以下是Z市领导所选的国外案例:

随着20世纪50年代原油、天然气的涌入与70年代汽车、轮船需求量的锐减,德国大型钢铁产业集聚区鲁尔区饱受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困扰,多家企业被迫关门。

为了应对新技术革命浪潮给鲁尔区造成的巨大冲击,鲁尔区地方政府制定了“新产业化”政策,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一是建立技术设计园区,引入并创建212家新兴企业,创造了3650个工作岗位,并通过引入新的人才强化对年轻劳动力的技术转型改造。产业结构的改变极大促进了就业结构的优化,截至2010年,化工、物流、商业贸易和医疗保健行业吸纳了56万从业人员。二是根据地区的发展历史和资源禀赋进行工业遗产综合开发,打造“工业旅游”品牌。例如,保留传统行业的小规模模拟生产,让游客参与工业流程;或将废弃工厂改造成文化娱乐设施。由于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不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传统产业员工过剩的问题。三是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从1961年起,13年内,鲁尔区从一个没有任何大学的地区变成欧洲境内大学最密集的地区。为了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鲁尔区还从多特蒙德经过波鸿、埃森、哈根直到杜伊斯堡建立了一条横贯全区的“技术之路”,把区内的经济中心和研究中心联系起来,对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经过30多年的经济转型,鲁尔区从德国的煤炭及钢铁制造中心逐步变为以传统工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产业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综合经济区,实现了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从制造向服务的成功转型。

与此同时,科尔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多市场、少国家”的经济政策,从税收、劳动力、能耗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推进私有化,促进私人部门投资,最终成功地将德国经济从危机中拯救出来。

“二战”后,美国政府不断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加强对经济的管制以抑制垄断、负外部性等各种市场失灵,加之受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财政货币刺激,导致经济出现滞胀。

里根总统上台后,政府通过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消除制度障碍。1982年出台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1983年颁布了《小企业出口扩大法》,1986年颁布了《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税收、资金等全方位支持,减轻了企业负担。

另外,里根政府通过立法不断鼓励企业创新同时保障企业创新成果。《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国家合作研究法》《联邦技术转让法》《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等法律文件的出台促进了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及技术应用。而《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计算机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则保护了刚出现的信息技术,确保研发者的合法权利,鼓励企业创新,成功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

#p#分页标题#e#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经历了三次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三次是在21世纪初期。在前两次产能过剩中,1986~1987年和1991~1992年,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都曾下降到79%~80%,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在美国21世纪初期的产能过剩中,2000~2002年,工业产能利用率再次跌落到81%以下。这一次过剩的产能不是出现在钢铁和汽车等传统制造业,而是集中于电子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产业。

为了摆脱产能过剩的困境,美国采取强制与激励相结合的做法淘汰落后产能,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一)实施了提高能效的强制性政策,规定了电动机、锅炉等相关产品、设备的最低能效强制性标准。美国1980年开始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1992年开始实施自愿性节能认证“能源之星”政策。另外,美国采购法以及几个总统令都规定政府必须采购“能源之星”认证产品。

(二)实施了有效的财政政策,包括强制性的税收、税收减免、投资赋税优惠以及为促进能效提高建立的投资银行放贷标准。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激励企业实现对最低标准的超越。例如,美国实施的《2005年能源法案》对安装特定节能技术给予了20亿美元税收激励。此外,为达到特定能效目标的节能自愿协议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

(三)企业采取破产、兼并重组等措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是互联网泡沫破裂所致,该问题最终通过企业破产、兼并重组等方式得以缓解。

20世纪50年代,日本主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显露。1960年,新上任的池田勇人内阁颁布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仅强调保持GDP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将“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维持充分就业率”作为与之同样重要的目标。具体来说,是用10年时间使GDP翻番的同时,大幅提高国民(尤其是低收入阶层)收入和购买力,使国民生活接近当时联邦德国的水准,并保证国民充分就业。在这个“三驾马车”的多目标计划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排在第一位。

在这一改革(也称为“消费革命”)的影响下,1961年至1970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国民薪资的年均增长率也超过10%,形成占总人口超过80%的中产阶层。在此期间,民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几乎连年超过60%,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因此,日本不仅成功消解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成为亚洲国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日本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注重企业人员的安置问题。新日铁住金社长近藤孝生说:“当时为了避免直接解雇员工,新日铁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并且配置了50名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员工安置。对于特定的人才中介公司,我们出资并跟他们开展业务合作。制定终期及年度人员合理化计划,根据过剩人员的不同,制定个别的派遣借调计划。我们采用的是借调和转职的制度。所谓的借调就是派遣,把劳动关系留在我们公司,工资的差额由我公司来进行补偿。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把劳动关系转到派遣的地方,工资的差额继续由我们来补偿。”

20世纪70至80 年代的英国同样陷入了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泥淖。零售价格同比一度飙至25%,GDP 增速出现负增长。1974 年英国公营企业的亏损额达12 亿英镑,占英国当年GDP 的1.5%。国家对企业的财政补贴逐年增多:1974至1975 年英国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需要国家补助6.09亿英镑,1979至1981年为18 亿英镑,而1984至1985 年增至40 亿英镑。到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财力已无力承担国有企业的补亏。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决意推行私有化,率先开启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具体来说,取消补贴、破产重组、出售国有股权是英国煤炭行业私有化的三大措施。与美国市场崇尚市场化处理方式不同,英国政府在此过程中对过剩产能企业的财务支持由改革前补贴转向改革后债务处臵。一方面,生产补贴大幅缩减,1980 至1989 年英国给予煤矿的补贴高达73.94 亿美元,而在1995 年时已缩减至1.75 亿元;另一方面,政府出资并免除债务,1992 年拨款10 亿英镑作为煤矿关闭处臵费用,1994 年耗资30 亿英镑免除英国煤炭总公司(前身为英国国家煤炭局)的债务,分别占当年GDP 的0.1%和0.5%。

经过改革,英国恶性通胀得到控制,英国经济触底反弹,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波动率大幅降低。因此,撒切尔夫人的结构化改革被认为挽救了英国经济。

德迅网 »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2)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