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湖南师大附中的英语教学为什么都能做到如此国际范?这是因为学校的英语教研组是一个敬业奉献、专注专业、与时俱进的团体。
责任:为学生掌握“桥梁”和“云梯”奠定基础
这个团队现有在职教师46人,外籍教师6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7人,拥有硕士学位者13人,平均年龄35岁。这个团队为什么会如此爱岗敬业,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为学生掌握“桥梁”和“云梯”奠定基础。英语是世界性的语言,是国际交流的“桥梁”,是学生攀登高峰的“云梯”。在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心中,国际范的教学能在中学时代把“桥梁”和“云梯”送到学生手中,是他们的神圣责任!
一艘航船扬帆破浪,要靠船长凝聚全船上下一条心。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团队爱岗敬业,成绩斐然,与他们几任教研组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上任教研组长蒋立耘,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任教33年来,她始终兢兢业业,把每一天都看作事业的新起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先后获得湖南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长沙市“优秀外语教师”、湖南师范大学“三育人”优秀个人、湖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各类奖励39次。
现任组长尹一兵是湖南省英语专家评委库成员、长沙市教育局英语教学督导员、湖南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从事英语基础教育25年,带了10届高三,对人教版、外研版、牛津版英语教材均有教授和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和常规高考备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思考。
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老师们个个奉献拼搏,开拓创新。近5年来,湖南师大附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都是百分之百,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茅;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2017年高考单科优秀名单,51名英语单科优秀的学生中,湖南师大附中学生占了11席……这些数据就见证了他们的奉献,体现了他们的实力,见证了他们国际范教学的成功。
“这是一个更容易快速获得知识、分享合作、创新、充分融合的时代,所以,不是为了高考而学习英语,是为了掌握英语这门工具,去发现、探索这个世界。这是我们传递给学生的一个理念,更是我们学科的培养目标。”蒋立耘说。
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摸索、实践、完善有师大附中特色的“三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三导”是指课前的引导、课中的指导与课后的督导,“四学”是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后的体验学习。学生蔡依廷对一堂语法课记忆犹新,在学习语法非谓语动词过去分词时,甘智英老师以“灰姑娘”的故事开场,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思考哪里用到了过去分词,最后让学生运用过去分词讲述自己的故事。既将过去分词的语法规则内化于心,又运用所学语法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课堂备受学生喜爱。
在“三导四学”模式下,师大附中外语组的老师们坚持让学生用英语去发现、探索、呈现事物,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用英语进行深入研究。谭泽睿在一次演讲中,用英语讲数学,尹一兵老师看到后心头一喜,马上鼓励他看英文数学原著,谭泽睿的英语水平大幅提高。他发现一个没有人探索的数学理论,着力完成了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英文论文,论文题目是《在平移素数数列中的无平方因子数》。他把这篇论文作为“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的参赛论文,论文答辩时,他越讲越放松,到了最后10分钟的问答环节,他用英语应对自如地回答评委们的提问,最终从各国400多支队伍的较量中脱颖而出,获得全球唯一的金奖。在尹老师的鼓励下,在谭泽睿的带动下,班上不少同学研读英文原著,有的用英语讲物理,有的用英语讲数学,国际范十足。
师大附中被誉为“金牌摇篮”,自1991年以来,该校共获得学科奥赛国际金牌29枚、国际银牌10枚、亚洲金牌11枚,享誉国内外。夺金的牛娃们说到自己的成绩,都说英语让他们如虎添翼,帮助他们在国际舞台闪亮登场。
育人:既当老师,又当班主任当父母
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经历:既是英语老师又是班主任,他们之中 90%的老师都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年届五旬的蒋向华、刘淑英老师现在依然战斗在班主任一线。
蒋立耘在担任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之前,当了12年的班主任,她这样形容那12年的时光:“既要教授英语学科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思想和生活动态,从精神上引导学生成才。总而言之,既当老师又当妈。”2000——2006年,蒋立耘连任两届理科实验班班主任,期间,她班上的学生王伟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胡蓉蓉获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当时,班上学生来自全省各地,而且多数是住校生,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外地求学,而且经济条件各有差异,班主任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参加奥赛的学生,培训一般都是安排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只要有一个学生在学校,班主任就不会离开。有一年寒假,胡蓉蓉在校自学,蒋立耘帮她找吃的、住的地方。而王伟家境贫寒,身体瘦弱,但是每年的冬季都要去东北接受培训,于是,蒋立耘掏钱给他买大衣、棉鞋等,并细心地以“校友资助”的名义交到他手上。在蒋立耘无微不至的关心下,王伟学习无后顾之忧,最终获得国际奥赛金牌,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王伟感恩附中和老师,在北京大学本科学习期间,他每年寒暑假回到母校义务培训学弟学妹。
示范:送教送培,国际范辐射偏远地区
#p#分页标题#e#除了是师大附中外语教师之外,蒋立耘、刘淑英老师还是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湖南省干部管理学院送培项目的首席专家,尹一兵、甘智英、周彦、邓云浩、谭莎、蔡茜等老师都是国培、省培学科专家和名师。他们积极参与国培、省培工作,经常利用周末送培下县、下乡,2014——2017年,蒋立耘就先后进行了26次微讲座,利用周末、寒暑假到省内多个学校进行教师培训。附中的英语教师们通过微讲座、现场授课等方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辐射至偏远地区,提升当地教师英语教学水平,让国际范教学思维和方法在全省各地开花。
送教学校学生英语水平与师大附中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去年送教到华容县,授课地点是怀乡中学,师大附中外语教师周彦决定不换成县一中的学生,积极与当地学生沟通,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更改课件,降低难度,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话题,让学生由忐忑到开口说英语,给华容县的中学英语老师上了一堂高水平的示范课。送培送教过程中,师大附中教研组老师们还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当地风俗习惯融合,给师生送去亲切之风。比如在湘西自治州送教时,就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
其实,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的送教送培工作早在2003年就开启了,当时,师大附中开通了网校直播平台,上课直播,备课也直播,通过此平台,100多所学校共享师大附中教育资源。
根基:夯实基础,走出国门领略世界文化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师大附中英语教研组在教师夯实专业基础方面做了相关规定: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活动;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在备课组内上一节研讨课,每个备课组每学期在教研组内推出一节高级教师示范课和一节对外接待课,教研组每学期要向全校推出一节主题研讨课;每位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18次,教研组长定期检查老师的听评课记录并作好检查记录,等等。这些规定树立了教研组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他们还注重开展课题的研究。刘淑英老师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英语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蒋立耘老师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词块理论的应用研究》的核心研究成员。近8年来,英语教研组承担了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湖南高考英语试题结构与题型研究》的课题研究、湖南省教科院《牛津高中英语必修Project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和4个校本课题的研究,每位老师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
在校内,英语老师通过“英语口语培训班”培训其他学科老师尝试双语教学。现在,李小聪、彭娟等老师都能驾驭双语教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师大附中副校长黄月初介绍,学校先后与亚洲、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的多所学校缔结为友好学校,每年外派两名英语老师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学术访问。英语组陈益、苏晓玲、黄赞和欧阳红英4位老师先后走出国门,走进美国中学生的课堂随堂听课,走进缅因大学和UBC,与各国大学生一起学习世界文化和语言教学艺术。袁秀老师曾在美国进行过两年的交换项目,更加熟悉美国文化。这些老师不仅在语言技能上已炉火纯青,而且在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修养上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周悟拿进校时,钟爱文学,成为湖南省作协最年轻的会员,出版《梦呓·红楼时光》等2本集子。在英语老师尹一兵的影响下,她选择英语文学,考入浙江大学学中外文化交流与跨文化传播,现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研究丹麦、瑞典、美国等国家的文学发展,通过英语展现中外文学的魅力。
#p#分页标题#e#英语教研组老师们就是这样爱岗敬业,与时俱进,形成了一个蓬勃向上的工作群体。他们国际范的思维和教学不仅备受学生的欢迎,也受到校内外教育工作者的赞扬,多次被评为长沙市、师大附中“优秀教研组”,先后有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位教师被评为湖南省师德先进个人,4位教师荣获湖南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6位教师获得“长沙市优秀英语教师”称号,赢得省内外同行广泛赞誉。
相关链接:【潇湘晨报】51名英语单科优秀,湖南师大附中学子占了11席
来 源:科教新报
编 辑:苏晓玲
-
相关文章
- 2022年学大教育停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在线学科教育培训
- 2021“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揭晓
- 不得利用晨午检和自习课进行学科教学 新学期北京中小学上课时间
- 人教社回应英语教材现wuyifan 小学英语课本多次出现wu
- 加强紧缺学科教师招聘补充 做好中小幼教师招聘工作
- 合肥和长沙的科教实力 长沙和合肥哪个城市教育好
- 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价增设负面清单 增设负面清单有什么意义?
- 数学学科教师工作体会10篇
- 英语学科教师工作心得2022(10篇)
- 当英语补习成为历史,开学后英语课怎么上?
德迅网 » 【科教新报】英语课,为什么上得如此国际范?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