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我在中国当大使】“中国抗疫经验值得学习”

在孟加拉国,帕德玛河、贾木纳河、梅格纳河三条大河奔流入海,千里沃野一望无际,平日里如碧绿的翡翠,丰收时着金色的盛装。建设一个繁荣的“金色孟加拉”,是孟加拉国国父穆吉布·拉赫曼的梦想。如今,孟加拉国被亚洲开发银行评价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经济体”。

时值中孟建交45周年之际,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马赫布·乌兹·扎曼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专访,述说两国之间延续千年的友谊,憧憬合作蓝图。

“中国推动抗疫国际合作”

2019年底赴华履新的扎曼,在中国见证了一场抗击疫情的全民战争。“中国抗疫令我惊叹,从疫情隔离到治疗手段,一切方法都是如此现代化。”扎曼表示,一支中国专家组不久前赴孟加拉国协助抗疫,“中国抗疫经验值得学习”。

在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馆一角,几排摞到天花板的蓝色物资箱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贴满了写着“谢谢中国”“给中国朋友们”的中英文标签。“当满载中国援助抗疫物资的飞机抵达孟加拉国时,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扎曼说,孟加拉国也带来了礼物,以感谢中国援助。

抗疫专机一来一回,孟中物资有来有往,构成了孟中携手抗疫的一个缩影。扎曼认为,疫情再次提醒人们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所有人团结起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才能战胜新冠病毒。“中国在研发新冠肺炎疫苗上取得不小进展,并承诺把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中国为推动抗疫国际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扎曼说。

“中国手机很受欢迎”

谈起疫情结束后的最大愿望,扎曼希望,能尽快开展庆祝孟中建交45周年的系列活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两次到访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孟加拉国国父穆吉布·拉赫曼两次访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早在建交前就为两国人民种下了友谊之树,如今这棵大树已是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谈起两国多领域的合作成果,扎曼滔滔不绝。

“1957年,孟加拉国国父穆吉布·拉赫曼访华时,曾写过‘我眼中的新中国’,这里的‘新中国’说的就是正在消除贫困的中国。”扎曼说,当他来中国当大使后,在访问各地的过程中亲眼见证了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和中国城乡差距的缩小。

在扎曼看来,中国减贫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一国的发展不仅在于经济增长,更在于缩小贫富差距、确保收入分配公平。扎曼表示,减贫也是孟加拉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如何减贫方面,孟加拉国从中国获益良多。两国农业合作对孟加拉国减贫的助益,扎曼大为赞赏,“中国在帮助孟加拉国研发更高产量的大米,这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在交通、电力、能源等各个领域,都有中国企业同孟加拉国建设者同甘共苦、勤勉开拓的身影。由中国中铁承建的帕德玛大桥是孟加拉国迄今最大的基建项目,这座公路和铁路两用的“梦想之桥”将把从达卡到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的通行时间从9小时缩短到4小时;孟加拉国连续两年成为中国企业在境外签约电力项目金额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孟加拉国电力系统升级和扩建项目使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受益;孟加拉国最大港口城市吉大港专门为中国投资者划出一片“中国经济特区”,为当地青年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细数两国合作的丰硕成果,扎曼表示,孟中两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有良好合作。当前大约有10万中国投资者在孟加拉国投资木材、药品、皮具、手工艺等领域,未来希望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兴业。

数字经济领域,两国企业的合作大有可为。扎曼说,中国手机在孟加拉国很受欢迎,中国电商平台已通过和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在孟加拉国开展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孟加拉国正在为2021年实现“数字孟加拉”的目标而努力,中国企业未来可以在这个进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希望引进更多中国影视剧”

中孟两国的友好往来,不仅仅是建交以来的45年。

“对我们来说,‘一带一路’并不是新概念。”扎曼表示,古代陆地丝绸之路早已将中国和南亚联结在一起。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两度到访孟加拉地区,孟加拉国王赠送给中国明代皇帝的长颈鹿成为轰动一时的“麒麟”瑞兽。“茶的发音在孟加拉国和中国一样,这都是两国文化交流的印迹。”

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越拉越紧。扎曼说,如今中国人日常收看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也被送到了孟加拉国。“孟加拉国有40多个私营电视频道,许多电视台播放中国节目。”

2019年3月,孟语配音的首部中国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登陆孟加拉国电视台,引发关注。扎曼期待,今后能引进更多中国节目和影视剧,编译成英语或孟加拉语播放。“两国之间需要开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动,也欢迎更多中国民间机构参与进来。”

(文/人民日报海外网 毛莉 任天择)

本文系人民日报海外网“我在中国当大使”栏目出品,特别鸣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姐的欢喜 » 【我在中国当大使】“中国抗疫经验值得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