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西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当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程研究范式也正逐步突破传统研究框架的束缚,开始从更为广阔的视域中对课程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此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和频繁,多元文化的地球村正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外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外语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能说几句外国话、能做翻译,而是为了使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既为我国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我国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反观我国英语课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过去几十年里,虽然改革的步伐从未间断过,但是真正重大的突破乏善可陈。究其根源,英语课程研究视域的狭窄是主要原因。研究视域的狭窄,必然无法为英语课程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打破传统的研究视域的限制,从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入手,采取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对英语课程展开深入研究,势必成为我国英语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论文立足于文化的立场,着力对英语课程的文化本性以及文化功能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鉴于语言与文化、课程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认为,英语课程自身具有显著的文化品格。在通过对英语课程文化品格内涵的阐释以及对其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英语课程研究和发展中所存在的“文化品格失落”现象,提出了“语言——文化——课程”三位一体的英语课程理论建构框架,并从课程理论研究的维度以及英语课程建设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我国英语课程的文化重构问题。 具体来说,本论文的基本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任何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研究背景展开的,并且都与前人的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导论部分从研究背景出发,论述了选题缘由、目的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阐述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预测。 论文第一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课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理性反思,并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其名称的变化,把这一时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通过对英语课程发展历史的考察以及相关文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英语课程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阐释了英语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英语课程文化品格的内涵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之一。在第二章里,首先通过界定文化、文化品格等核心概念,对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进行了释义。本论文认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是指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关于语言的教与学的课程,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行、文化气质与文化性格。然后分别从语言学、课程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出发,论述了英语课程文化品格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英语课程文化品格的自主性、建构性和实践性特征。 论文第三章为英语课程文化品格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等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重点关注了英语课程中凸显出来的文化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析,为英语课程的嬗变和重构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为彰显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必须要对英语课程进行系统的文化建构。在这一建构过程中,首先明确了英语课程文化品格的构建目标以及要遵循的整合性、平等性、情境化、发展性以及实践性等原则。在此基础上,论文分别从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四个方面对英语课程文化品格的建构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论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就是围绕前述问题分别展开探索。 本论文认为,英语课程文化品格的生成建基于实践之域,其发展孕育于文化氛围之中,其创新有赖于自身的使命担当。因此在未来的英语课程实践中,应不断提升教师主体的文化素养、着力营造涵养品格的文化环境,自觉发挥英语课程的文化使命。

姐的欢喜 » 《西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