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林轩,今年20岁,是在聊网(talkways.com)的创始人。网站致力于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和获得更多视角的平台,目前正在内测调试阶段。从公司注册到现在有半年,已获得数位投资人的百万级投资offer,估值过千万。
最近有不少朋友都问我,作为90后,是如何开始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等一些问题,后来我想索性就写篇日志,可以给更多有同样梦想的朋友做参考,也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为过去一年的努力和成长做一个小结。
我懂的肯定没有各位企业家和投资大牛多,不过我觉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独特的机遇和情况,有时最能帮你看清道路的不是已经遥遥领先或者到达终点的人,而是快你几步的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如果有我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如果你有不同观点,请尽管用力使劲喷。但有一点请注意,这只是我创业以来的个人感悟,而非成功学。
在深入讨论前,我要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项目,因为之后会经常引用到。
我的项目叫在聊网,是一个在线英语教学的平台,美国名校在校生或毕业生注册成为老师,并填写非常详细的资料,中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不同学校、专业和经历的老师,选择不同的课程,通过在线视频对话完成学习,然后支付由老师自己设定的费用,并对老师的课程评分,来督促老师的授课表现。
因为文化差异,美国的父母基本上都不会为自己的孩子支付全部学费,有60%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会有平均一万五千美金的债务(利息从毕业当天开始算),他们有非常巨大的压力在上课期间挣钱,所以愿意每小时挣取5到20美金来做视频家教。在中国,同质量的老师课时费要在这个价格的5到10倍左右。
虽然视频教学在某些方面不如面对面,比如互动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教学效果会被老师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质量弥补。另外,在你随时随地学英语的同时,还交到了和你兴趣相投的海外朋友,获得了更多视角甚至资源。
在中国做事,不一定是最好的就会被人选择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指点子,而是指即使别人知道了你的点子,来抄袭你,你也能做的比他们好的原因。核心竞争力有内在的,你的能力和特长,比如你的技术特别厉害,而且在一个领域已经研究了很久,水平算是国内TOP10的;还有外在的,你的资源和渠道,比如你的大舅是某个大公司的高管,然后能成为你的第一个大客户(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帮盖茨签了第一大单)。
外在的核心竞争力经常是短暂的,因为你如果发展的不错,那么很快你原来有的资源就会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但是你可以靠它起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摸索和积累,同时也需要不停的进步。如果你缺失核心竞争力,即使你是市场中的第一个,你的公司会很快被抄袭,然后被清出局。
有些年轻创业者会有一个想法(尤其容易出现在海归身上),觉得创业就是要证明自己,如果自己足够优秀,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在乎去“走关系”或者利用身边的资源,排斥了外在竞争力。其实我一开始也是这种想法,后来发现是非常错误的。创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证明你自己,没人会记得比尔盖茨在初创时用了自己母亲的资源,但大家都知道微软的成功和盖茨持续了13年的世界首富。
我还记得之前在美国创业的一次经历。当时17岁,自己在做校报。学校不给我们赞助,印刷要自己筹钱,就做了广告位招商,整版广告的价位是400美金,后来我们每期都会有一个。但其实校报的发行量并不是那么高,每期1000份,拿到报纸的人很多都直接扔掉了,大部分读者也只是看看封面故事。
商家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还是会愿意出400刀。这是因为作为美国政府极力保护的对象,公立学校是不能张贴任何广告的,所以独立的校报成了诸多企业可以平时在学校宣传的唯一途径。那有没有更有效率的在校内宣传的途径呢?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很多美国高中的入口旁边都是有停车位的,我们学校有三个入口,每个入口两侧很近的地方都有停车位,这些大部分是给学生的(美国学生很多17岁就开始独立开车)。我联系到了他们,承诺了他们每月50刀,租他们的 “车皮”,就是他们每天早15分钟开车到学校,我在他们到了之后把一张大海报贴在车上,在他们放学之前把这些海报拿走,然后招租这个海报的位置。我把这个想法写成了简单的一页文档,发给了附近的公司,不到一周,一个在美国非常有名的网络驾校(driversed.com)的地方市场部门找到了我,并签下了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广告合作合同。合同上写他们会给我2400刀,而我的成本,给司机的费用和印刷费加在一起只有300刀多一点。后来这件事情没有继续做,因为在Driversed要给我打钱的时候发现我当时没有绿卡,不能在美国合法做公司,不过我相信如果当时继续做的话,也许结果会还不错。
我提这件事情的原因是想说,我没有任何学历,公司没有正式注册,没有可见的产品,没有案例,连Logo都没有,仅凭一页的文档,就可以让一家完全陌生的大公司愿意跟我合作,并且给我一笔不小的钱。这是在美国创业的好处。
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回国之后带着这种美国态度尝试去做事情:我相信只要能提供最好的方案和产品,就会被人接受。但结果是我碰了很多壁。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我在中国和新东方的某位市场高管讨论赞助方案,那人说:我相信你的方案对公司会有帮助,也的确是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国做事,不一定是最好的就会被人选择,还有太多其他因素,这就是中国。
其实我想可能我的很多朋友对这一点比我还要更清楚,我只想对可能和我一开始一样理想主义的朋友们说,其实这些都只是游戏规则,你既然想要赢,想要站在最高点,就必须遵守规则。
回归主题。在决定创业之后,你需要首先根据你的内在和外在核心竞争力来选择你创业的大方向,而且这两点最好要重合。如果你想不到交叉点,那就再接着想。因为青年人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90后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在任何一点都一定要做到最好。而越往后越不容易做到极致,所以在一开始选择大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完美主义一点,找到真正最适合你自己做的事情。
我个人的例子,内在优势:我在中国读书到小学毕业,在加拿大和美国读书到高中毕业,所以我有中美双重语言和文化背景;回国后我做过几个大的英语培训公司的讲师,包括培训总监的职位,对英语培训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我很喜欢设计产品,之前创办过两份报纸和两家公司,产品都是我自己负责,而互联网企业是最需要产品构思的行业。
外在优势:我有很多在美国名校的朋友,而且通过之前在美国成立的一个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组织,带领着一支由来自哈佛、斯坦佛这些名牌大学在校生组成的兼职团队。
其实很容易看出来,把这些条件都结合在一起,我创业的方向就已经出来了:一个在英语培训行业,着重利用美国名校团队和资源的互联网产品。
我相信,每个用心的人都会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不是因为幸运,更多是自己创造的机会。比如很多人会觉得我能有北美生活的经历就很幸运,但其实我小时去加拿大是因为父母的离异,是被迫的。而在离开北京之前,我对媒体非常感兴趣,在小学有办自己的报纸,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北京电视台还算个小明星。
去加拿大之后,自己的那股傲气和“京范儿”非常不招人喜欢,同时因为完全不懂语言,之前热爱的电视节目和报纸都不能再继续做了。所以后来我在加拿大的三年就选择了闷头学英语,为之后在美国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每一件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是福是祸其实都很难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做出最好的选择:逆境时踏实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强,顺境时发挥优势,获得更多机会。
-
相关文章
- 抖音创始人张一鸣技术出身,连续创业,身价百亿
- 快手创始人程一笑:1.5亿日活背后的产品逻辑
- 消逝的创始人:张旭豪、王晓峰、周航选择离开
- 张旭豪放下枪杆:饿了么的十年创业故事
- 下一个首富将在这个产业!专访宝祯禄养生创始人唐广君
- 包大师创始人纳兰正秀:创业者,谁不是满血一站到底?
- 北极光创投邓锋说:成功企业家的八大基因
- 起底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像石佛一样的年轻人
- 人人车李健:一个创业者的自省思维清单
- 对话积木盒子创始人董骏:活下来是对行业最好的贡献
姐的欢喜 » 在聊网90后创始人张林轩:我为什么要创业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