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对在农村的致富创业故事很感兴趣呢?现在请看姐的欢喜网(jdhx.net)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致富的励志创业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致富的励志创业故事:小土豆也可以卖出好价格
许多时候,地里生长出来的东西因为卖相不好、个头太小等种种情况,要么滞销,要么直接被人丢弃一旁。其实,这些农产品很“无辜”,因为人们没有根据它们潜藏的某些特色,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市场。且看本文的主人公是如何解决类似棘手问题,为滞销的土豆找到好出路的。
一直以来,大陆市场里的土豆都是越大越热销,因为大土豆卖相较好,料理起来也方便。可是在台湾的云林县,大小土豆同样热销。
云林县地处台湾的中南部,是台湾的农业主产区。云林县最常见的农产品就是土豆,但由于台湾的耕地有限,所以这里的土豆种植面积不大,品种也单一,几乎只种植“克尼伯”这一种土豆。几年前的台湾市场与大陆市场一样,大土豆能卖到每公斤5.4元人民币,可小土豆却根本卖不了钱。原来,土豆在台湾的食用方式主要以咖喱和沙拉为主,所以人们习惯选用大个土豆,而不选择那些零碎的比较小的土豆。正因如此,云林县的农户采收土豆之后都是按照个头大小区别对待,盒装的是190克以上的大个土豆,袋装的是75~190克的小个土豆。
一般农户的小土豆都占到产量的20%,可是它们得不到蔬菜市场的认可,于是每年都白白浪费掉了。3年前,云林县的土豆大丰收,可是多数农户处理完大土豆后就开始发愁了:该对剩下的小土豆怎么办呢?但是有一个名叫张智荣的土豆种植户对着成堆的小土豆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它们找个好出路!
他四处寻找土豆收购商,可是收购商一见他的土豆那么小都不愿搭理。一天中午,在外奔波的张智荣又饥又渴,他四处张望,发现附近只有一家食杂店。他进店买了两包薯片和一罐可乐,准备将就着吃一点。谁知,他拆开包装一看,偌大的包装袋里竟只有几片大薯片。
张智荣掂了掂另一包薯片的重量,再瞅瞅包装封面的净含量,发现薯片重量也明显不足。他又看了看产品信息,发现生产这种薯片的厂家就在前面不远处。张智荣细细想了一下,决定找上门投诉。
这是一个小型的薯片加工厂,厂长听到有顾客投诉,急忙赶了出来。张智荣把那包未拆封的薯片递给厂长,厂长一接过手就知道张智荣要投诉他什么了。可他还没来得及道歉,张智荣就先问开了:“请问贵厂一直都是收购大个土豆来加工薯片吗?”
厂长点头称是,他还无奈地说近段时间有不少消费者前来投诉。张智荣说:“我今天的确也想投诉贵厂包装的薯片重量不足。但我觉得,你们之所以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完全是因为薯片太大的缘故。这样大的薯片,在包装时很容易就撑满袋子,而工作人员看到袋子涨开,自然就误以为薯片量够了。另外,不知您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一般的顾客在吃薯片时,都希望一口刚好吃进一片薯片。您有没有想过,做产品时多为消费者提供一些便利?”接下来张智荣话锋一转:“所以,贵厂要想改变目前被投诉的状况,办法只有一个:与我合作,收购小一些的土豆来加工薯片。”说到这里,张智荣亮出了自己土豆种植户的身份,并说明家里积压大批小土豆的情况。
厂长听完欣喜万分。一直以来,他都是收购大土豆来加工薯片,可是这样做不仅成本高,而且包装过程中因薯片太大经常出现空包或重量不足的情况,引得消费者怨声连连。此刻,张智荣的一个合作建议解决了他所有难题。他们都相信,小个土豆能成为双方的增收点。
就这样,张智荣与这家薯片加工厂达成了合作协议,以每公斤2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了积压已久的小土豆。之后他又如法炮制,找到其他薯片加工厂的老板,请他们去收购云林县其他农户家的小土豆。克尼伯这个品种的土豆淀粉含量相对较少,非常适合制作薯片,口感更加脆爽。而小土豆大大降低了收购成本,因此薯片加工厂的老板个个都很乐意与土豆种植户合作。这一年,云林县售出了近80万公斤的小土豆,农户净赚160万元人民币。此后的几年,农户和薯片加工厂一直都默契地合作着,把以往白白浪费掉的20%小个土豆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用一个投诉换来一桩生意,还牵出了双赢局面,张智荣就这样另辟蹊径为小土豆找到了好市场,彻底打破了“个大、品质好的土豆才有利润可赚”的思维方式。他的成功更说明,只要创意好、方向对,什么样的农产品都会有市场。
致富的励志创业故事:金领辞职做有机食品创业
看准有机食品商机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碧波路上一幢三层高的办公楼里,大家见到了上海同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军。
他的办公场所特点鲜明,在会客室的橱柜里,摆放了各种酒类、谷类、茶叶等有机食品,不用细看,就知道这家公司与农副产品有关。就在这间会客室里,他向大家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以及自己的梦想。这位中年男子说话时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在不知不觉间,你会被他身上所特有的乐观精神所感染。
姜军原本是从事创投行业的。在2003年前后,同济大学陈德棉教授发起创办了以创业投资为指向的上海三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中国50多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姜军的研究领域是有机食品方面,通过将近3年的调查研究,他发现我国食品行业存在巨大投资机会,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会让安全性较高的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但让姜军没想到的是,其时,找遍国内所有公司,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合作团队,于是,姜军放弃了原本丰厚的薪水,自己出来创业。
与一般的生态农场自产自销模式不同的是,姜军先建立了自己的专卖店。专卖店对外品牌统一称为“海客乐有机食品专卖连锁”。大家在“海客乐”联洋店里看到,除了出售自己农场种植的蔬菜,还出售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有机食品,包括14大类别、1000余种有机食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等,基本涵盖餐桌所需。
截止到目前,姜军已经拥有三大生态农场,包括浙江临安天目山、上海奉贤以及浦东三处。在浦东川沙农场大家看到,政府投资800万元的近200亩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正在做基础设施建设,估计7月份前后可以开始种植。
数次调整创业思路
让理想变成现实,会碰到很多很多实际问题,姜军的创业过程也是如此。比如如何与农户合作这个问题,就让姜军做出了数次调整。
2007年,姜军决定在浙江临安种植高山蔬菜。他选择了位于临安石门乡的林家塘作为高山蔬菜的生产基地。这里地势较高,海拔在800米左右,具有高山蔬菜的自然生长环境,同时这里土壤表面含有来自地壳深处的有益微量元素,在几十公里范围内并无污染源,还有天然的山泉水,同样符合有机蔬菜的生产。这样的土壤种植出的有机蔬菜不仅口味好,营养也更丰富。
但在成立农业合作社之初,姜军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即如何说服农民接受生态种植理念。土地是农民的,在他们眼里,如何耕种,自己更有发言权。几十年的耕种经验让这些农民认为,种菜不用化肥、农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问题在于,种植有机蔬菜,就绝不能用化肥、农药。
姜军只得不厌其烦地跟当地农户交流沟通,并让自己的技术员讲解如何在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通过科学管理来保证产量,以及怎样通过生物方式来防治虫害等等。好不容易让农户接受了这种生产模式,但随后又碰到了新的问题。
农民不愿意承受风险,希望做到旱涝保收。最初的时候,姜军为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也采用包干到户的做法,蔬菜由农户种植,公司负责收购。精通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姜军知道,农村包干到户的做法其实是生产方式的倒退,但是这种方式能够激发生产积极性,也有它的合理性。
但这种做法很快就碰到了现实问题,农户为了提高产量,不愿意按照姜军要求去办。 “我们要求茄子长到20公分的长度之后便立刻采摘,但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就让它在地里多长一段时间,最终收购上来的茄子已经变老了,商品品质难以保证。”姜军说。当时合作社里种植了诸如茄子、西红柿、黄瓜、豆角、青菜等,但前几批收购上来的蔬菜由于生长期过长,已经影响到了口感,但是按照约定,公司却不得不以高出市场价三到五成的价格来收购,这让姜军意识到问题很严重。
于是姜军重走“生产队”模式,把合作农户变成自己的员工,统一发工资,统一派工。由公司统一安排生产计划。但这也会带来出工不出力的隐患,因此只能要求农场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随着连锁超市规模的扩大,“生产队”模式与公司的整体运营节奏更为合拍。为了满足连锁店蔬菜品种数量要求,农场必须常年做到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每个批次生产的蔬菜可能就只有三五百斤。因此由公司统一管理,产量、生产节奏等都可够自行控制。
连锁模式实现盈利
姜军所在的办公楼一楼就配备了餐厅,专门为附近上班的工作人员提供膳食。姜军和他的同事们也在这个食堂吃饭,但他们的午餐吃得很特别——自己做。
为什么要自己做饭吃?姜军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及时掌握产品的质量。姜军说:“海客乐店里所有在售产品,在经过质量检验进入销售环节之前,我们都要先吃一遍。我们有个品鉴小组,吃过之后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了品鉴关,才能进行销售。然后在销售过程中,我们也要吃,看看有没有变化,品质是否稳定等,只有通过不断试吃来掌握这些信息。”
其实,能够得到顾客的认可,才是让姜军感到最高兴的事。有一次,有个会员特地打电话告诉他,长期使用有机食品,把困扰自己多年的身体过敏毛病的苦恼给根除了。那一刻,他像一个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心理美滋滋的。
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能够为人们带来健康,这让姜军感到更为满足。为了对有机食品有更深入了解,姜军曾经专门学过营养学,并考取了国家高级营养师资格,因此在把健康饮食理念传递给自己客户的同时,自己也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而这在他身上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自己的体重曾经达到170多斤,但通过合理饮食,现在体重已经下降到了150斤左右,曾经稍高的血糖、血脂指标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当然,姜军的事业也越做越大。目前海客乐在全上海已经开了十多家连锁店,未来计划达到50家的规模。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姜军与一般的生态农场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生产方式,而不会受制于渠道。从去年开始,公司已经实现盈利,而在未来,按照他的设想,销售规模将超过5亿元。
致富的励志创业故事:山村“女强人”王贵荣的创业之路
“在家乡创业,赚钱不比外面少,又可以照顾家里。”4月11日,在龙井市老头沟镇铜尚村,看到了这位被誉为“女强人”的王贵荣。现年35岁的她热情而健谈,在讲述创业故事时,流露出女性特有的自信与自豪。
2008年,在国外打工的王贵荣和丈夫回到家乡自主创业。考察了解到铜尚村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种植业和养殖业上都很有优势,王贵荣看到了自己的创业前景。她先后购买50头延边黄牛作为启动成本,多方聘请技术人员,采用科学培育方式,用不到2年的时间发展到100多头,并在上级政策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成立了龙井市创兴牛繁育基地,建立了700平方米的标准现代化牛舍、一栋2300立方米的青贮窖,现在存栏能繁母牛360头,年出栏肉牛300头。
有了最初的一些成功经验,让王贵荣对未来充满信心,并树立了新的目标。针对铜尚村地处延边州郊边的有利条件,加上近几年旅游业进一步兴旺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她又把一部分资金积极投入到餐饮事业中,开始了多种经营。2009年,她投资建立了300平方米的铜佛和谐饭店,并担任经理,参与经营。2013年,和谐饭店在原有基础上再扩建1000平方米,成了铜尚村以及周边地区最大的餐饮店。由于设施优良、菜品可口、服务周到、科学管理,饭店的经营更是蒸蒸日上。在铜佛和谐饭店,你会看到,还不到吃饭时间,就已宾朋满座,这些消费者纷纷反映,她家的饭菜香甜可口,有一种家的温暖和味道。
随着养殖和餐饮业的不断壮大,王贵荣又想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链,建设成一个专业化、现代化、科学化的农场。于是,她又把资金投入到种植业当中去,成立了龙井市老头沟镇铜尚专业农场,种植玉米达54公顷,成为该村种植大户。
“贵荣这个人,做事情肯吃苦,心肠还好,村民都喜欢她。”铜尚村村支部书记李永浩说,王贵荣的养殖场、饭店和农场不仅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她的企业带动了本村及周边其他村民10余户投身到黄牛养殖和种植业当中,对拉动老头沟镇经济增长起到带动作用。不仅如此,每年春天和秋天,她还主动帮助困难的村民翻地、种地、拉地,在农闲时节组织10多名村民组成建筑队,承包土建工程,而且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给村里的老年会捐款,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当地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多年来,王贵荣始终秉承着“勤劳、踏实”的宗旨,将事业与助人和谐交融,谱写了一首农村创业女性的风采之歌。
猜你感兴趣:
1.致富的励志创业故事
2.一个人的励志创业故事
3.在农村励志创业故事
4.创业故事案例典型
5.致富经创业故事
6.最励志的创业故事
7.农村致富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