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致富养牛的创业故事

  养牛创业致富是很多农村朋友的梦想,现在请看姐的欢喜网(jdhx.net)小编为您精心推荐的致富养牛的创业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致富养牛的创业故事(图1)

  致富养牛的创业故事:90后不做大学教师回乡养牛创业

  “90后大学生牛倌”的贺根特别喜欢牛,割草、拌饲料、喂食样样活儿都会干。每次到牛舍,他都会快步走进去,主动拍拍牛的脑袋,然后拿草给牛吃,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11年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2011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

  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2012年4月,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致富养牛的创业故事:女孩回村办厂卖年糕

  读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嫁一个好人家,这是大部分人眼中女孩子理想的人生轨迹,而闽清女孩李丽清从闽江学院毕业后却选择放弃城市生活回农村卖起了年糕。

  倒浆、看火、包装、送货,是李丽清一家人从2003年到2011年的年三十的场景,别的家庭温馨的围坐在一起吃饭唠嗑的时候,他们还在锅炉旁不断忙碌,累了就轮流在米堆上睡一会;“我最怕的就是过年,”李丽清说:“我创业就想让我的家人轻松一些。”抱着这样的念头,2011年刚刚本科毕业的她开了一个年糕厂,并以爸爸的名字“新禧”命名。

  奋斗的最大支撑是家人

  李丽清的爸爸为了供三个孩子读书,从2003年开始制作售卖年糕。每到销售旺季全家人不分日夜的赶工,每次父亲出去送货李丽清都在心里默算时间,总是担心缺乏睡眠的父亲在送货的路上出了什么事。李爸爸善于研究,他一笼一笼的实验,一笼一笼的倒掉,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们的年糕从批发商的末位选择变成了第一选择,在旺季所有的批发商都是先拿他们家的产品,他们家卖完了才会进其他家的年糕。

  李丽清读大学的时候就想着早点毕业早点开始赚钱帮家里分担,看着父亲的年糕品质越做越好,李丽清想:“这么好的东西我为什么不把它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于是大学一毕业,李丽清就说服家里拿出了全部家当,开年糕厂。

  “开始创业后,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他只要把关原料,控制配比,其他的体力活都有机器和工人代工,”李丽清说道。

  高品质的关键是真材实料

  李丽清的工厂开在老家闽清东桥镇山限村,2011年的时候这个村子还没有接自来水,在他们四处寻觅水源的时候却无意发现用山泉水做出来的年糕口感特别好。经过检验,他们所用的水也符合饮用的标准。从此,他们的“秘方”之一就此确定。

  说到自己年糕香甜软糯,Q弹且不粘刀的原因李丽清笑言真的是没什么其他秘方,就是他们用的所有原材料都是实实在在的,她说:“我们是以给家人吃的标准来生产年糕。”

  现代人追求手工制品,在李丽清看来机器做出来的年糕口感一点儿不输手工。机器可以做到限时限速搅拌米浆,控制蒸煮的温度,这些都是手工根本做不到的,机器做出来的年糕的口感反而更细腻。

  研发新产品扩大市场

  虽然李丽清家的年糕口感、品质都颇受好评,但是没有响亮的品牌和知名度,他们的销路还是局限在批发和代工。年糕又是季节性特别强的食品,需求量大的时间集中在春节前后,其他时间工厂生意惨淡。本科毕业却卖年糕,难免遭来邻里的闲言碎语,而整天埋头工作也让李丽清无暇找对象,这一切都让她一度终止创业。在父母的劝说下她也尝试了几个月朝九晚五的生活,这一体验更坚定了她继续努力的心,“我从无到有,做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我的家人现在不用那么辛苦了,其实我已经达到我最初创业的目的了,我为什么不再拼一拼?”李丽清决定还是给自己打工!

  如何扩大市场仍然深深的困扰着李丽清,作为海西青创扶持的创业青年,在一次与导师的交流中她得到了启发:福州人喜欢吃粳米白粿,但是市面上却很难买到真正粳米白粿,这个产品既有特色又不受季节限制,李丽清决定尝试。现在她已经研制出了标准化的原料配比,正在着手联系销售的渠道

  虽然李丽清的事业还在慢慢生长,还没有达到世俗概念里的成功,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家人开开心心安安稳稳的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这个看起来纤瘦的女孩的身体里真的有大大的能量!

  致富养牛的创业故事:90后不做大学教师回乡养牛创业年赚百万

  贺根的根在农村。“90后大学生牛倌”的贺根特别喜欢牛,割草、拌饲料、喂食样样活儿都会干。每次到牛舍,他都会快步走进去,主动拍拍牛的脑袋,然后拿草给牛吃,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图为2月12日(正月十三)贺根在新建的牛舍喂牛。(记者 谢湘 摄)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

  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11年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2011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

  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

  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2012年4月,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猜你感兴趣:

1.养牛创业故事

2.两个放弃高薪返乡养牛的故事

3.创业养牛致富经故事

4.养牛创业的致富故事

5.致富养牛的创业故事

6.养鸭创业故事

7.返乡农民养殖创业故事

姐的欢喜 » 致富养牛的创业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