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有哪些呢?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促进关系。中国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没有达到GEM成员的平均贡献水平。下面是姐的欢喜网(jdhx.net)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图1)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篇一:大学生辞职开店卖千层饼

  在读大学生创业故事屡见不鲜,他们充满激情、富于创造、不惧失败、勇于在创业中收获与积累人生经验,创业对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有不小的诱惑,但是创业之中的艰辛,也只有真正创业的人才懂得,虽然赚的钱比上班多,但累人也不是一点半点,卖千层饼的大学生关晓冠就懂得了其中三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的创业故事。

  年轻人叫关晓冠,河南许昌人,去年10月,从湖北科技学院毕业的他,在武汉开了这间5平方米的饼店。目前月入万元。读大学时,关晓冠常利用暑假时间做兼职。家教、报纸投递员、餐厅服务员都干过。

  关晓冠说他从小不善与人交流,与陌生人说话常常脸红,大学期间的兼职,除了挣生活费,还让自己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

  说起开饼店的原因,关晓冠坦言是由于“上班的工资太少”。去年6月毕业后,关晓冠找了份在湖南长沙一家冰淇淋店的销售工作。“说是做销售,但是制冰、打冰、包装等环节都要参与,每天还要加班到八九点,人很累,月薪只有2000多元。做了两个月我就闪人了。”

  辞职后的关晓冠萌发了创业的想法。“父母都是郊区的农民,不可能给我创业提供很多经济上的帮助,我只能先从投入少、门槛低的卖饼生意做起。武汉的高校学生多,商机应该不少。”关晓冠琢磨了几天,决定来到武汉考察市场。去年9月,他在华师大、武科大等高校周边蹲点观察后,决定把开店地点选在人流量和商业氛围都不错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附近。

  父母得知关晓冠准备卖饼的消息后极力反对。“我文化程度低,20年前从老家到城里来卖菜,好不容易把儿子供成了大学生,怎么能也和我一样做街头的小买卖呢?”关晓冠65岁的父亲告诉记者,虽然不同意儿子开饼店,但儿子执意坚持,并把大学生毕业卖猪肉,卖臭豆腐的新闻翻给自己看,最后实在拗不过儿子,只能默默同意了。

  拿着父母资助的4万元,关晓冠买来烤饼炉、微波炉等器材,租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苑小区内的一个5平米的摊位,并专门请一名有秘制配料的师傅手把手教自己做饼的工序。“别小看做一张饼,从揉面、铺面,火温都有讲究,一步不到位就会影响饼的味道。”关晓冠说,做饼的每道工序自己都亲力亲为,目前一天要做近200斤饼,每斤卖7元,成本一天可以赚600多元,每月利润超过万元。

  每天早上5点天还没亮,关晓冠就起床张罗。揉面、搅鸡蛋、切火腿肠、青椒以及调制佐料。6点准时出现在摊位,一边在炉子上摊饼一边等待顾客。给顾客切饼、称饼时,要麻利、准确。“刚开始的半个月,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做,一天下来倒头就睡,每天全身都是酸痛的。父亲知道后于心不忍,从老家赶过来帮我揉面、切菜,打打下手。”关晓冠说。

  “千层饼鸡蛋饼酱香饼,酥脆可口,免费加热……”每天早上6点,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附近政苑小区“餐饮一条街”上,一名身穿蓝色工作服,戴着眼镜,面相斯文的年轻人都会在自己的摊位前大声吆喝。“给我来2块钱的酱香饼”、“3块钱的千层饼,加辣椒”……一些在街上买早点的学生将小摊“打了围”。年轻人麻利的切饼、称重、装袋,收款,忙得不亦乐乎。

  中南财大的女生小潘每天早上都会来买2元钱的千层饼当早餐,她评价关晓冠的饼“味道不错,分量也足。”关晓冠表示,不少学生顾客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常常会来照顾生意。自己奉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遇到“熟面孔”光顾都会额外多加一些饼。

  虽然收入比普通上班族高出许多,但关晓冠对自己的生活仍不满意。“除了过年回老家歇了半个月,每天几乎都要守在摊位边做饼、卖饼,不但没有一点自己的学习和娱乐时间,还让年过六旬的父亲跟着受累。”关晓冠坦言,以前只想到了创业的风光,却对创业的艰辛没有考虑充分。“下一步,我想把赚的钱拿出一部分在其他高校周边开一间分店,扩大经营的同时雇几名帮工为我分担一下。我宁愿自己少赚一点,也不想过这样从早累到晚的日子了。”关晓冠说。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篇二:他以坚实的步伐走出属于自己的创业路

  西政刑侦学院大四学生雷刚,从卖书籍、特产代理到自创品牌开公司,走出了自己的大学生创业路。

  身穿墨绿色的呢子大衣,脚踩大头皮鞋,右手提一个棕色的方形皮包。初见雷刚,很难将他的形象与大学生联系在一起,反而更贴近他的另一个身份,重庆乐业居家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雷刚是西南政法大学刑侦学院侦查学专业的大四学生,近期,他以创业明星的身份闯进“感动校园———西政学子年度人物”前20强。听说了学长的创业经历,大一新生鲁昕说,从大一时的书籍、特产代理,到大二、大三时的棉被代理,再到大四自创品牌开公司,“他以坚实的步伐走出属于自己的创业路,一步步接近远方的梦想。”

  卖参考书一星期赚500元

  雷刚初次接触创业,是在高三毕业后的夏天。听说在重邮上学的朋友组了一个创业团队,想着放暑假没事,用雷刚的话说,他也跟着去“混”了一周。“7、8月份最热的时候,我跟他们到万达广场周边的快餐店里拉赞助,平均每天问十多家。”由于初次涉商没经验,前后跑了一个星期后,最后一笔赞助费也没拉到。

  但正是这一次的参与,点燃了雷刚心中的创业梦。

  大学开学后,雷刚一直留意着周边可能出现的商机。西政少不了要学习各种法律条文,又想着还有一个月就考英语四、六级,11月份,雷刚果断拿出5600元的新生奖学金,到北滨路一家批发书城进了5000元的辅导书。

  先是在本专业宣传,接着在各大校园的QQ群里宣传,以低于周边书店的价格,雷刚的辅导书被刑侦学院的同学抢购一空。一个星期赚了500多元。

  大一下学期,学校举办创业大赛,学生自组团队推销装有牛肉、麻花、米花糖的什锦盒,销售数量最多的队伍即胜出。在与同班的3名同学达成共识后,每天晚上9点-11点,4名同学“横扫”各大院系寝室。雷刚说,比赛共七天,因长跑比赛只参加了前面四天,最后,团队以销售出50盒的成绩获得第四名。

  卖棉被攒齐学费和生活费

  初中同学的学姐在国内一家纺织品企业做校园代理商,大二开学前一周,通过介绍,雷刚取得了该品牌在西政的校园代理权。由于需要自己组建销售团队,利用大一比赛结识的人脉,雷刚先招了12个代理人,随后,每个代理人又各自组建了六七人的销售团队。

  雷刚说,他们当时就像打游击战一样,在楼道摆摊、发传单、进QQ群宣传、“扫荡”寝室,能想的招儿全用上了。埋头苦干了3天,最终卖出150套棉被,“一年学费7000多元,收益不方便透露,但学费还是赚回来了。”雷刚坦言。

  尝到甜头后,大三开学后,雷刚继续接手该品牌在渝北区的校园代理。这一次,加上四所院校代理人的销售团队,雷刚一共召集了200多名同学。以同样的销售途径,上一次只赚回了学费,雷刚称,这一次,他把学费和生活费一块给赚齐了,共约2万元。

  开销售公司半个月卖200万

  留意到学生群体对寝饰市场的巨大需求后,今年2月,雷刚和朋友在沙坪坝区注册了一家重庆乐业居家纺有限公司,以销售6件套学生棉被为主。开公司前,雷刚还特意去江苏考察了一周,并选定了货源合作商家。

  雷刚的父母做了十多年的蔬菜、水果生意,深知其中辛苦,听说儿子打算创业,夫妻俩好言相劝,要儿子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份体面的工作。但一个月后,夫妻俩非但没有劝回儿子,反而被儿子说服,并决定投资。

  今年9月,前半个月的营业额达到200万元。雷刚说,校园棉被的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开学,为了不荒废时间,今年9月,他另外投资,与同校的师弟师妹在学校周边开了一家200平方米的休闲吧。雷刚认为,当一个人怀有创业梦想的时候,最希望的是别人能拉一把,既然学弟学妹找到了自己,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一定会伸手相助。

  他的大学观 大学里谈场恋爱也不错

  “大学算是人生一场不错的经历,尽力充沛的情况下,谈场恋爱也不错。”雷刚坦言,大二时,他曾谈过一场1年的恋爱,但不久后便意识到自己无法平衡恋爱和生活的关系,“感觉生活失去了目标,浑浑噩噩度日。”随后,两人和平分手。雷刚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业,或是其他方面,大学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兴趣所在,然后通过自己的坚持,一步一步地实现理想。

  他的创业观 创业初期不要计较得失

  像大多数大学生一样,雷刚说,大学二年级,自己的梦想也曾是报考国家公务员[微博]。但思考了一学期,他最终打定主意,或许创业更适合自己。雷刚总结了几点创业经验:

  1、观察到别人还没有做好,或还没有涉及的市场,要进行细分市场,并加以调研和规划。

  2、创业初期,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3、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前面两点,商家才能销售得有底气、有尊严。

  4、多与比自己优秀或专业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不断更新思维模式。

  5、有想法的朋友要多去实践,多去尝试,要注意风险的把控;如失败,风险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从雷刚的创业经历来看,他可以算得上是在校大学生中的“创业牛人”。一方面,雷刚抓住了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天时、瞄准了校内大学生刚性需求的地利,以及快速组建创业团队的人和,再加上自身具有的“天赋”,才使得其成为没有经历九死一生就取得成功的幸运儿;另一方面,雷刚对创业拥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对创业的目标也非常清晰,并且能够脚踏实地从“微小生意” 做起,到把反对自己创业的父母变成自己的“忠实粉丝”,最后慢慢发展成为具有自创品牌的公司,也是其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篇三:“乔帮主”的小栗子大梦想

  一种名为“举个栗子”的小吃最近火遍了众多一线城市。很多市民好奇这好吃的栗子是起源地是哪儿?实际上,这是河北经贸大学毕业生乔志忠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2013年,他用大家的口头禅“举个例子”创办了一家栗子品牌。从首家店开张,至今一年多时间,“举个栗子”已经全国各地开了15家连锁店,微信公众号聚集了13000多名忠实“栗友”…

  创业伊始

  乔志忠创业伊始对“举个栗子”的定位是,就要不同于街头常见的大锅现场炒栗子。

  首先,“举个栗子”这个店名的别出心裁,就能赚足眼球。而且他认为任何传统的街头传统小吃,都需要一种轻奢品。因此,他以精优的标准挑选栗子,他店里的栗子,个头均匀,每天定量翻炒。当到了炎炎夏天,你还能吃到“冰栗”。店里将加工好的栗子封装好,放到恒温的冰箱里,拿出来时,栗子是冰的,口感反而更好。冷柜+“冰栗”这可以说是一次突破,这种模让乔志忠这个年轻人大获成功,从未有人想把这两种结合一起,结果两者结合的“冰栗”反而销量大增。

  别出心裁

  乔志忠只在店内卖栗子? 他竟然还会骑着小摩托送栗子外卖。

  买完栗子,你还可以加入“栗友”群,和爱吃栗子的朋友参加公益活动献爱心。

  26岁时,你在做什么?白手起家,26岁的乔志忠已是15家店的老板,人称“乔帮主”。

  他开的小店“举个栗子”时刻从顾客角度出发,把心思用在客户体验上,卖栗子也能卖出不一样,践行着“互联网+”模式。乔志忠说,他的梦想是把“举个栗子”做成全国第一栗子品牌。

  他做了15家连锁店

  “举个栗子”的团队自称“栗子帮”,乔志忠自然是“帮主”。创业初期,“帮主”乔志忠曾不好意思地对员工讲过这样一句话:“想互联网创业,这地方确实有些小,现在是小,很快就会宽敞了。”

  万万没想到,他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根据的。2013年11月,第一家“举个栗子”开张。短短一年多时间,乔志忠开到了15家连锁店。

  1988年出生的他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与活力,他很清晰自己的定位——纯草根儿创业者。

  乔志忠来自山西农村,家庭并不富裕。小时候,他卖过野菜,卖过蚕宝宝,商业头脑展露无遗。也就是从那时起,经商的小火苗在他胸中越烧越旺。如今,“举个栗子”在年轻人中口碑很好。乔志忠说,能走到今天,全凭自己的敢想敢做。

  互联网+ 糖炒栗子

  乔志忠从没想过去做街边大锅现场炒栗子的行当,那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他想的是怎么卖才能跟别人不一样?

  我卖栗子是卖得创意,乔志忠说。他的栗子个头均匀;每天定量翻炒,保证顾客能吃到热栗子;一次吃到三个坏栗子,免费调换一斤;买够十五元送湿巾和剥栗器,这样顾客吃起来方便,又不怕脏手。“举个栗子”还有特色包装袋,在宣传上,有自己的小玩偶。也许正因为这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让“举个栗子”荣登行业佼佼者,受到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

  小栗子,大梦想!

  打造全国第一栗子品牌。这是“乔帮主”的梦想。

  “举个栗子”能发展得这么好,“产品+社群”是乔志忠的一大法宝。现在,“举个栗子”有好几个社群,每个店也都有自己的微信群,群里经常是热热闹闹的。要留住“栗友”不是一件容易事,“口碑是最重要的。”乔志忠一直强调。

  为了提升“栗友”的凝聚力,他的团队充分调动“栗友”的积极性,给“栗友”选歌的权利只是一方面。

  乔志忠还有一个跑步群,“奔跑吧,栗子帮”是他们的口号。为鼓励大家锻炼,他为每一位参与跑步的员工购买了跑鞋。“前段时间,一个井陉的孩子患了尿毒症,‘栗友’们在半天时间内为他筹集了1.5万元医药费。”乔志忠说,我们想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栗子帮”是在用心做事。

  从小栗子中发现大商机,培养消费者的参与感,给消费者一个不一样的传统产品。这应该就是举个栗子“火”起来的真正原因吧。
 

  看了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还看了:

1.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2.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

3.创业真实的例子

4.大学生创业故事

5.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6.学生成功创业案例分析

    相关文章

姐的欢喜 » 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