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90后创业励志故事

  有些90后选择创业,并干出了属于自己事业,以下是姐的欢喜网(jdhx.net)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0后创业励志故事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90后创业励志故事范文

  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办自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每天获得1万多元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

  “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07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在郑州牧专外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卖杂货的地摊。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姜茵做老板和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但因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我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时候,郭高林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决定创办自己的蔬菜超市。2007年6月底,郭高林回学校领取毕业证时,将想法告诉给了好友,结果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会放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武亮亮、郭妍妍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2007年8月22日,以郭高林的名义注册的“咱地里”蔬菜自助店在郑州市马李庄正式开张。

  开办四家连锁店

  有了自己的店铺,郭高林和好友们开始忙碌起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郑州毛庄、刘庄、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是他们考察好的几个蔬菜批发市场。刘庄最大,是蔬菜的主要分批地,所以第一次进蔬菜时,他们就直奔刘庄。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批发的蔬菜动辄就是几千斤,不散批。他们磨破嘴皮子,最后才批了200斤大葱、几包大蒜和几百斤土豆,结果大葱烂了一屋子,损失了几十斤,剩下的半个月才卖完。

  “我们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掉头到陈砦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才发现,这里的蔬菜种类多,价格也不贵,适合我们的采购需求。直到现在,我们的蔬菜一直都是在那里采购的。”郭高林说。

  那时每天早上5点,郭高林和王彦峰就要爬出热被窝,蹬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每一片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王彦峰说。

  开业第一天,他们甚至都不会用收款机,还收过假币,丢过东西。蔬菜生意对时间的要求很特殊,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最忙,过了高峰期才能轮流吃饭。进入冬季,屋里既没暖气又没空调,因为要净菜、剁肉,还未入冬,几个人的手都不同程度地被冻伤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坚持是有难度,但万事开头难,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做事。”郭高林说。

  郭高林和大伙儿一起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受累,认真做市场调查,虚心向同行和前辈“取经”。

  在几个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地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咱地里”蔬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品种齐全,黑板上的价格标得清清楚楚,价格低廉。除了蔬菜,店里还有副食品、杂货和冷鲜肉,吸引了不少顾客。大学生热情的态度,使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

  就这样,“咱地里”蔬菜自助超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还是有优势的: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种类多、干净、不缺斤短两;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蔬菜超市在几个大学生的精心操持下逐渐走上正轨,并加盟了双汇集团,经营双汇冷鲜肉。

  那段时间,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但除去成本和开支,他们的赢利非常有限。“创业初期,我们没打算赚钱,首先是学习和积累经验,培养客户群,赚钱是以后的事。”郭高林说。

  随着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郭高林决定扩大规模。2007年12月,郭高林在郑东新区成立了第一家分店。这家店面附近,是一个有1000户人口的住宅小区,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了郭高林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规模扩大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员工素质、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新店开业后,销售状况并不理想,新店的寂静,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是,真诚的倾诉和相互安慰、鼓励,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我们咬着牙走过来了。”郭高林说。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他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包括收银制度、招聘培训制度、采购制度、仓管制度。这些正好是他们在大学所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咱地里”发展的基础。

  现在,4家店都已实现赢利,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已超过30万元。

  90后创业励志故事范文二

  张国强出生在河南汝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他便梦想长大能够考上大学,15岁那年,由于没有考上高中,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挫伤,放弃了上大学的念头,踏上了漫长而艰苦的打工之路。然而沉重而枯燥的工地生活,使张国强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在外漂流了几年后,他重新回到家乡。

  1994年4月成为张国强命运的转折点,北京文安保安公司到他的家乡招聘保安,想到去大城市打工,能开阔眼界,获得更多的机会,张国强报了名,离开家乡来到北京。经过昌平保安基地的培训,他成为一名保安员,被分配到北京大学保安队。

  来到北大的张国强感慨良多,儿时的梦想在中考落败后幻灭,命运却安排他来到了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看着莘莘学子在自己周围埋头苦读,夜间巡逻时依然能看到自习室亮着灯,他被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气氛感染着,更加感到知识的匮乏。当时,保安队也有自学的同事,队里领导逢会便鼓励大家努力上进,在这样的氛围中,张国强下决心开始了自学之路。

  一开始,张国强没什么自信,觉得自己只有初中文凭,文化层次较低,先从读书看报开始,学校报栏里的报纸他每日必读,有时候值完晚班,校园里已经静悄悄了,他借着报栏里的灯光阅读新闻,回到宿舍已是深夜,他坚持把读报心得记录下来,孜孜不倦地获取知识,充实着自己。

  1996年,张国强偷偷报了函授课程,并未跟同事和领导说,当时的他有些自卑,怕万一考不上让人笑话。他利用业余时间,一本本地啃书,翻资料,为了节省时间,他早晨到食堂买几个馒头,就着白开水就吃了三餐。别人看电视、打球、聊天的时候,他都在自己的小屋里苦读。一开始那些深奥的法律知识把他弄得焦头烂额,学了这章忘了那章,他就一遍遍地读,一次次地背,慢慢理解消化那些深奥的理论,经过三个月紧张而艰苦的学习,张国强参加了第一门法理学的考试。坐在考场里的他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儿时的梦想在脑海里翻滚,他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考过。

  法理学的考试张国强以60分通过,虽然只在及格边缘,却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从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踏上了漫长的自考之路。

  领导鼓励,高校氛围令自强学子不断奋进

  北大保安队的领导,得知张国强自学考试的事情后,非常支持,几次找他谈话,对他的自学之路予以肯定,并表示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在学习中遇到任何困难上级都会积极协调,创造条件。北大保安队的大队长王桂明还多次在集体会议中表扬张国强,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积极的进取心。

  领导的支持和认可成为张国强最大的动力,他先后参加法律学13门自考后,经过四年的艰苦学习,于2001年专科毕业。当他从老师手里接过大红烫金的毕业证时,禁不住泪流满面,他终于能在北大学府里圆自己儿时的大学梦了。

  从初中基础学起,到拿到大专文凭,没有任何老师辅导和同学帮助,张国强硬是靠自学完成了自身的一个跨越。拿到大专文凭的他并不满足,又相继报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和中央党校的经济管理学专业。

  清华大学的一些课程是网上教学,这可让张国强犯了难,再三犹豫后,他硬着头皮找到领导,没想到领导马上报告给上级,很快就为他配了一台电脑。张国强可以在线阅读老师的讲义,做练习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这台电脑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平凡小保安的求学之路,竟让领导如此关注。

  中央党校的课程都安排在周末,周末也是保安队最忙的时候,由于出入校园的闲杂人员太多,每到周末都要加强巡逻。遇到上课或考试时间与值勤冲突时,领导总会积极为他调配换班,还有很多同事主动要求替他代班,同事们的理解和鼓励感动着张国强,他说,我能拿到学历真的要感谢太多人了。

  两个学校同时读,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张国强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精力和努力。有时值完一天勤,腰酸背疼的,真想躺在床上睡个好觉,可想到自己的梦想,想到支持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他咬咬牙洗把冷水脸继续看书,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会在校园里走走,静静地看着那些深夜还亮着灯的宿舍,看着身边匆匆走过的学子,他们成了他最大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勤勉的学子在2001年到2006年之间,先后拿到了中央党校和清华法学院的经济管理文凭,并准备参加司法考试。

  文武双全,读书之余工作更要出色完成

  在艰苦的自学之旅中,张国强并没有懈怠本职工作,他认为来北大当保安是他生命的转折点,这个职业带给他深深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学习并不是放弃工作的借口,他要用出色的业绩回报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在初到北大时,张国强就喜欢上了自己的职业。在很多人眼里,保安不过就是看看大门,巡巡街,装装样子。可张国强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使命来保卫学校的安全。一开始他负责勺园到会议中心的巡逻工作,每天他都要把保安服穿戴整齐,在这条路上往返好几十次,消除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2006年5月,学校发生了多起自行车被盗案件,张国强从学校的监控录像上看到一个女学生的背影很可疑,巡逻时便多留了心眼。8月的一天,一个熟悉的背影出现在张国强眼中,根据经验他认定那就是盗窃案中出现的可疑背影。他尾随那个女生一个多小时,暗暗通知周围巡逻的另一个同事,两人一起守在一所宿舍楼后,眼见她熟练地撬开自行车,骑车经过路口时,立刻将她拦住,带回保安队,这个经验丰富的女贼终于栽到他手里。

  作为全国著名学府的北大,经常要搞一些有重要领导人参加的大型活动,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江泽民同志亲临致词,整个保安队严阵以待,张国强被安排在离主席最近的位置,更是不敢有一丝懈怠。整个活动他像上紧了发条般紧张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保安所有的自豪感与价值观在那一刻迸发。后来他回忆当时的情况,写下了《我为主席站岗》一文。

  非典戒严、同一首歌、普京访问北大、温讲话……每一次大型活动中,张国强都以自己的细心和机智出色完成了执勤任务,并得到大家认可,在2004年荣立二等功,2003年和2005年荣立三等功,并于2006年被提升为北大保安队的副大队长。

  自学成才,只为扎根深爱的保安战线

  张国强成长为有双学历的保安队长后,许多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纷纷向他招手。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留在了保安队,他说:是保安队培养了我,我要将所学的知识回报于这个行业!

  转眼间张国强已在北大保安队工作了13年,他深爱着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保安员的自豪和满足感是很多人无法体会的。他在一次给年轻保安员的讲座中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天都有宝马奔驰从咱们每个月挣七八百元的保安身边开过,那没什么可羡慕嫉妒的,也不要不平衡和自卑,咱们保安员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时刻都在消除隐患,保护着全校师生的安全!”

  有很多人不理解,苦学了这么多年,拿到法律和管理双学位,真的不想找个有前途的工作吗?北大保安队很多保安自学成才后,都走上社会,找到更好的岗位,收入也翻了好几番。这对于月收入只有1700元的张国强,难道不是一种诱惑吗?

  对此,张国强心态很平和,每当他和王队长送走一批自学成才的保安,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北大保安队凭着多年来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社会输送了不少人才,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感到自豪。

  张国强自己的理想就是扎根保安战线,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管理中。他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安全感,社会的稳定发展更需要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而保安战线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核心任务就是保障群众的安全。

  目前的保安业良莠不齐,有时在路上看到有的保安衣冠不整,行为不检,或者看到媒体报道保安打人事件,张国强心里都会特别难受,觉得这些人在给保安行业抹黑。为了提高自己队员的素质,张国强时常给他们培训,普及法律知识,让大家树立法律意识和服务理念,与新来的小保安谈心,打消他们工作中的抵触情绪,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学习。

  国家在去年推出了保安职业等级标准,保安行业也逐渐在企业化,张国强心中的保安业应该是具有高效管理,拥有高素质人才的一支队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保安战线做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为保安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90后创业励志故事范文三

  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

  一个标准的90后,即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即不是“海归”,也非重点高校毕业,仅是个普普通通的职高学校的大专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了千万财富。这个创造财富奇迹的个案,对于今年号称“史上大学毕业最难就业年”的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而言,也无疑是值得探讨和思索。

  这个标准的90年后叫丁仕源,1990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人。丁仕源在他小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深圳龙岗,因为他父亲在这里开了一家小医院。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所以父母都希望他能够过上一种平静安稳的生活,根本没想过要他去打拚赚大钱。

  然而,丁仕源从小就与同龄人相比就要成熟很多,显得颇为另类。他喜欢冒险,喜欢挑战,敢于去“冲杀闯荡”。 小学时,班上很多的同学都喜欢跟着他去玩。虽说从小爱贪玩,但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12岁小学刚毕业的丁仕源,竟然自己跑到龙岗区成人培训中心报名参加新闻、营销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12岁就学这些东西,多少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就是这不可思议的举动,让他在两年后读初中时,竟然就有了用武之地。14岁那年,他看到有家服饰专业的报纸在招聘记者,他竟然报名前去尝试。招聘单位见他年龄太小,自然是不予通过。可是,准备充分的丁仕源拿出了深圳300多家服装企业的相关资料,并大谈各企业的风格特色,顺便表达了自己对服饰行业的看法。这家招聘单位的领导非常吃惊,当场决定聘用他。于是,丁仕源闯出了自己的第一项事业。他不仅当记者,而且还代理客户广告,每天都利用课余时间跑客户。在这家报社干了一年多之后,丁仕源就去了另一家服装类报纸做兼职工作。在为这家报社工作中,丁仕源结识了一大批女模特,并积累了这些模特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丁仕源是个有心人,他知道这些资料以后可以成为自己干一番事业的资本。

  果然,在2006年时,16岁的丁仕源就开始介入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选美比赛。由于他在几大服饰专业报纸做过客户外联工作,对模特、企业等情况都比较熟悉,因此一些选美比赛机构看中了他,让他负责组织策划、统筹、招商等事务。丁仕源工作非常卖力,到处联络,甚至不惜自己倒贴交通费、通讯费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参与了200多场模特大赛、酒会、晚会等活动。还好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在活动结束后,都会给他一些提成和奖励。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丁仕源可谓是一举三得,赚了钱,积累了人脉资源,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后来,由于各项选美比赛太多太滥,招商比较难到位,收益难以确定,故丁仕源便放弃了参与这些活动。他开始把模特介绍给客户拍平面广告或广告片,他从中赚取一点介绍费。所以,在读书的日子里,丁仕源经常是下午一放学,就马上回到家换上西服直奔市内,去赴约商谈、签约,或参加各发布会、开幕式等。学校和老师对丁仕源经常早退和缺课很有意见,但是,丁仕源都让父母给忽悠过去了。

  丁仕源是边读书边赚钱,他的目标就是要在上大学前,创立自己的公司。尽管许多的商业活动影响了他的学习,但是他最终还是班上少数几个考上高中的。17岁上高中后,丁仕源还利用业务时间在一家娱乐公司当总经理;此外,还负责一个模特网站的推广活动。当丁仕源感觉自己的资本已积累到足够开一家公司了,于是便决定开一家公司,让自己为自己打工。2008年,丁仕源筹备创办了“深圳互动文化传播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全是自己几年来辛辛苦苦赚来的,未拿家里一分钱。后来,又成立了“松雷文化集团娱乐部”,还参股多家文化传播公司。

  2009年,丁仕源参加高考,成绩很一般,只考了400来分,一本二本读不到,他只好选择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他一边读书,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两个公司。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他竟然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大学生身份,而另一个则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

  直到2010年11月,“第2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在深圳信息学院举行时,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才知道,这次大赛的助理导演和国际总决赛赛务统筹的丁叮,就是自己学院的新生丁仕源。

  学校知道丁仕源的双重身份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他才华的平台。学院鼓励他参加职业规划大赛,他不但是积极参加,而且一举获奖。在大学的三年中,他上课的时间不多,经常是开着自己的奔驰车往返于公司和学校之间。

  大学毕业之后,丁仕源便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公司经营上了。现在他的两个公司经营得都还非常不错,资产达到了1200万元。他把最初创办公司时加盟的亲朋好友都设法让他们退出去了,他深知,如果公司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那根本就不便于公司抓好内部管理,所以,他宁愿花钱请职业经理人来给自己干。

  时下,丁仕源说公司团队成员都是从各方面渠道挑选来的,人员不仅素质较高、很专业,而且也都很敬业,公司业务开始得有声有色。他期待着在自己30岁时,能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

看了90后创业励志故事的人还看

1.90后创业励志故事

2.90后微商创业励志故事

3.90后大学生创业励志故事两则

4.90后创业励志文章

5.9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

6.90后成功创业励志故事

姐的欢喜 » 90后创业励志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