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记者:荔枝文艺课代表 蓬松熊)
4月12日-4月20日期间(周一闭馆),南京图书馆“家国书运”——八千卷楼藏书特展挂牌营业中,荔枝文艺课代表闻风出动,义不容辞先行打卡。
经过“以身试展”,付出“脑汁涂地”的代价,荔枝文艺课代表可以很负责任的向大家推荐,此展富含营养,兼具观赏价值与学习价值,无论是古籍善本的发烧友还是尚未入门的新手“小白”,或是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值得前来观看。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非专业领域选手,此展过于营养,前来观展需备好体力和脑力,以及一些……emmm……脂肪能量。此话怎讲?泡在展厅一上午,一边看展一边暴风吸入了大量知识点后,本课代表竟然……看饿了!?可能是观展过程中,大脑持续高能读写信息,脑容量过载发出警报直达胃部神经,抗议罢工。如此体验,翻开本课代表看展经验的新篇章。
下面本课代表就为你详细解读关于本次展览的三大关键问题。
狠敲黑板!猛划重点!各位观众请注意!
Question1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展?
从本次展览的主题中可以拆分出这两个关键信息:“家国书运”、“八千卷楼”。逐一提取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本次展览的题中之义。
“家国书运”:这里的“家”,指的是钱塘(今杭州)丁氏家族。清代藏书文化兴盛,作为四大藏书家族之一,丁氏家族藏书始于丁国典。自此,至其子丁英,再到其孙辈丁申、丁丙兄弟达到鼎盛,其中丁丙最为突出。以示亲切,课代表接下来将昵称他为“老丁”,有关老丁其人其事,超多内幕戳这里:我敢说他是藏书家里做慈善最多的。“家国书运”这一主题,直白来说,就是聚焦老丁家的藏书、及其藏书事业,大体以时间为轴线,展呈丁氏珍藏,也折射出其家族、其藏书在历史洪流中遭遇的时运变迁。这其中,有“人事”、“家事”,有“书运”、“国运”,内涵丰富,蔚为大观。
老丁画像
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松存。
(《焦山书藏书目》六卷,书藏委员会编,民国二十三年石印本)
“八千卷楼”: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丁氏先人丁国典,慕先世丁顗(北宋藏书家)藏书八千卷,始建藏书小楼,题名“八千卷楼”。自藏书楼建立直至1907 年八千卷楼藏书整体售予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的前身),藏书楼及丁氏藏书经历多次劫难,却又在丁氏一族的努力下得以延续传承。可以说,南图今日的古籍收藏,特别是善本古籍的收藏,是建立在八千卷楼藏书的基础之上。
Question2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值得看?
策展用心
本次策展深入浅出,用心有趣,非常适合从此开启古籍欣赏入门的旅程。根据第一问,我们可以知道,本次展览主要展现的是,老丁家和老丁家的各种藏书一路走来,一路“渡劫”的故事。都说“文史不分家”,本次展览也是文史学科交叉背景下的一个微型知识宝库。大家观展时可以从丁氏家族史、中国近代史、藏书史、编辑出版史等多重维度切入,在不同的坐标轴里,标记本次展览中汲取的知识点加以思考。回去再补充一些延伸阅读的功课,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与乐趣。
讲解优质
作为非专业普通观众的一份子,观展过程中,荔枝文艺课代表屡屡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而感到力不从心。好在,本次展览的讲解员皆为南图历史文献部的相关专业工作人员,他们博学、nice还可爱!只要你能问,他们就能答!在他们的陪伴下,本课代表仿佛配备了“人肉点读笔”——“哪里不会点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蒐集”、“矜夸”、“枕中之秘”、“嘉惠艺林”……被这一连串的字符撞击视网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每个字都不一定认识,连在一起也并看不懂的感觉!不过不用担心,除了可以随手求助网络搜索以外,也完全可以向现场的讲解小天使们求教。在网络热词不断刷屏的当下,观古籍展也是一个领略、汲取古典修辞之美的好机会。
“蟫”这个字怎么读?是一种怎样的生物?“仿宋”字体又是从何而来?……这可都是南图的宝藏男孩女孩们教会我的事!想要了解更多,刷新更多有趣知识,来看展吧!
#p#分页标题#e# 体验丰富
本次展览设有特别体验专区,观众可现场体验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钤印、抄写等多项与古籍相关的操作流程。体验专区仅限周六开放,敬请安排好观展时间。
活字印体验——“咱也来试试当年毕昇老师的手感!”
钤印体验——“俺老孙也是有印的文化人儿啦!”
Question3怎么样:面对珍稀古籍,我们到底可以“看”些什么?
与珍稀古籍面对面,如何看“门道”?在南图历史文献部策展团队的加持之下,荔枝文艺课为你定制独家看展攻略。
第一招:看版本
古籍版本原指与写本相对的刻本,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指古籍在产生及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本子。丁氏藏书中,除宋本40种左右、元本约百种之外,明刻精本、《四库全书》底本、 名人稿本和校本 、日本和朝鲜所刻汉文古籍等是藏书的主要特色。此次展览陈列的古籍,也充分体现了丁氏藏书中丰富各异的版本特点,值得细细鉴别观赏。“底本”是什么意思?“抄本”又长什么样?什么样的版本才能称得上“善本”?等你来看。
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之美誉的宋刻本
第二招:看印章
藏书印也是看点之一,旧时藏书之人、机构流行以印章的形式作为书籍持有的标记,书籍的流传辗转因此有据可循。好比我们持有的身份护照,去过的不同地区与国家,都会留下签证的痕迹。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古籍中,常常会留下不同的印章,通过对于古籍善本中印章的观察研究,也可以窥见其流通的痕迹,甚至可以发掘其流通中的趣闻轶事。
“弹幕鼻祖”乾隆也是“敲印狂人”——来自乾隆的两枚印章
丁氏收藏的《孙明复先生小集》,原为纪晓岚旧藏,故留下“臣昀之印”“晓岚”二印
第三招:看题跋
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南图所藏万余部善本古籍中,有丁丙题跋者就有二千二百余部,爱书老丁的“简陋便签”遍布各处。这些小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多为老丁记录的有关收藏此书的背景轶事、或是一些感怀,很是生动有趣。
图右的小纸条即为老丁的“爱书之跋”
以上图宋刻本《昌黎先生集》为例,咸丰年间,朋友周莲舫为丁氏买到此书,尚未运至杭州,太平军已破城。周莲舫捆书避至温州一带,遇贼人,盛书竹笥为之砍裂,所幸书本无恙。同治三年(1864),这部书才交到丁氏手中。丁氏喜出望外,感叹如有神灵呵护。老丁就在本书的题跋中记叙了此事。
你专注看展的样子最帅/最美!
今年是丁丙先生逝世120周年,南图策展团队的小伙伴告诉课代表:“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彰前人藏书之业,思前辈守书之艰,启后生笃效之志。”本课代表听闻此言,若有所思,亦有所动。
看古籍之美,赏古籍之趣。是美育体验,也是通识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体悟的传统文化课。若你要问我,今日的观后感是什么?被巨大信息量和知识点击倒在地的滋味怎么样?
“幸福!”——这是荔枝文艺课代表观展之后的深情“题跋”!
-
相关文章
- 樊正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
- 满族的风俗和文化 在中国文字史有重要地位(有大量满文古籍)
- 香港书展揭幕 经济逆境中励志书籍最抢眼
- 在香港书展感受“心灵励志”
- 第31届香港书展聚焦“心灵励志”
- 心灵励志 从心“书”发第31届香港书展7月开幕
- 著名作家黄继树携新书《灵渠》亮相广西书展
- 这是本“倒逼”出来的图画书 上海国际童书展《水哎》颠覆传统创
- 《爱上中国》中英文版首发暨多语种合作出版签约仪式在法兰克福书
- 西藏修复珍贵濒危古籍文献
德迅网 » [荔枝文艺课]:南图的这个展,让课代表接到大脑容量过载警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