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前言:12月13日,是全国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著名军事记者田柳女士策划了主题为《不能忘却的记忆》大型公益活动走进了南京师范大学,让代表这个民族中坚力量的解放军、代表民族未来的大学生们与代表民族过去的抗战老兵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场活动长达3个小时,期间不仅仅有老兵的讲述,还有多个二战侵华罪证的展示,同时,著名历史学者张连红教授、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王传宝教授、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1213志愿者同盟创始人文心女士为同学们进行了分别进行了宣讲。下面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官兵也对这场活动的写下了他们的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1)吴沁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看着老兵们依旧铿锵坚定的步伐,听到他们依旧中气十足醇厚有力的歌声,我仿佛穿越回他们的年轻时代,那是勇往直前的峥嵘岁月,也是抗战历史的辉煌诗章。

  当老兵们喊着口令齐步走出,我没有办法不为之动容,全场的掌声里也满是敬意。他们少年参军,“艰苦奋斗不回头”,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在缅甸远征中,他们流血不流泪,他们喊痛不喊悔,在前线生死危急关头,在后方的坦克教学部队,他们一样忠诚地付出青春血汗。当主持人问起曾经的战事,他们总要起身,“坐着我没有办法讲出来”,讲得滔滔不绝。原来,沧海桑田,那样沸腾的激情在血脉里从不曾寂灭。

  给我最印象深刻的老兵们唱起战争年代的歌曲,原本话语缺乏气力、磕磕绊绊,一瞬间雄壮有力起来,全场寂静中歌声铮铮入耳。“一首歌就是一次政治教育,就是一场战争动员。”当一位老人唱起来时,其他老人竟情不自禁也唱起来,这大概就是革命情谊了,这大概就是英雄气概了,不管时间多久远,不管我们是否相识,唱起这支歌,我们就是战友,铁血豪情永不磨灭。

  几位贵州的画家在网上得知南师大举办“抗战老兵进校园”的活动,自费赶来为老兵们画像,他们曾走访多地为老兵们留下珍贵的画像,离去时他们不舍地向老兵们鞠躬;南京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来到现场,讲述在缅甸修建纪念塔、和日本政府周旋的感人故事。

  铭刻在血脉里的是不能忘的民族魂、战斗情,我们没有忘记。当老兵们为73917部队的士兵们佩戴上红花时,革命精神在这里传承,当一阵阵掌声不停歇时,民族记忆在这里长存。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2)赵诗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就像一张张慢镜头回放的老照片、旧视频一样,听着老兵爷爷们讲述故事时,胸臆中充斥的不仅是无限的敬意,还有为他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私奉献的感叹。

  如今,在和平年代里安然成长的我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到那种属于那个时代的艰苦奋斗,通过老兵爷爷的口述,让我们有幸领会当年硝烟弥漫的战火,这更让我们泛起对今日和平来之不易的感激。另外,最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张修齐爷爷的一番话,一位经历过侵略岁月的战士说出的、带着最大包容与广阔胸襟说出的一番话,张修齐爷爷说,我们要同日本过去、现在的右翼势力斗争,但也要维护和日本人民的友谊,这二者是需要区别对待的。现在的年轻人需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才是真正的铭记?什么才是真正的斗争?我们如今怎么看待中日关系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我们要的不是盲目的、跟风作出不理智的行为,而是发自真心的、真正的去做一名理智的爱国者。

  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良多,更坚定了我对老兵爷爷们的敬佩之情,可以这么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我们的和平。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3)丁昊 南京师范大学

  听完各位老兵爷爷们的叙述,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作为一名学生志愿者,从大一开始就在学长的带领下接触到这些老兵爷爷们,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常常在想,我们能为老兵爷爷们做些什么,于是在以1213志愿者同盟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把我的想法和方案以策划的形式上交到学校,于是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建立了专门的社团,召集到了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聚在一起,很快就将我之前的想法付诸实施。现在,我们每两周就会有一队同学前往家陪老兵爷爷奶奶们聊聊家常,嘘寒问暖。出乎意料的是,每一次参加完活动的同学都迫不及待的期盼着下一次的探望。我曾经问过一个多次参加活动的学弟原因,他告诉我说,现在在他眼里,探望的不仅仅是老兵,而是他的亲人和牵挂。所以,请允许我在这里向老兵爷爷们致谢。谢谢他们给了我和我的同学上了最好的一课。并且请他们放心,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定会扛起我们的责任。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4)闫秀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系

  五位抗战老兵爷爷虽年岁已高,却精神饱满,我为老兵爷爷们的挺身而感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其中的奉献和无谓给世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让人们感到国民的努力奋斗是国家复兴的重要基础。

  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讲述了他与戴安澜将军的小儿子赴缅甸寻找戴安澜将军战死地,为远征军200师修建纪念碑以及赴日本追讨中国文物的过程。我们观众在现场鼓掌的同时更是在心里给吴先生点赞。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有限,可是先生一直在为国家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不得不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其中一位爷爷在谈到中日关系时特意强调友谊长存。在经历了战争痛苦的爷爷嘴里听到这样的话,感觉特别伟大,同时我们应反思不理性爱国的行为。我很荣幸参加了这项活动,感动之余还感到自己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和幸福生活,努力丰富自己,争取将来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5)王俊姣 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班

#p#分页标题#e#

  2014年,84岁的姥爷走完了他平凡却不平淡的一生。对姥爷的感情一直都是敬重大于亲昵,他是村里颇有威望的乡村医生,也是年轻时随军出征朝鲜的人民志愿军军医,但是他从未向他的儿孙们讲起过那段历史。姥爷去世后,除了血脉亲情被割断的悲恸,也让我深深的懊悔当初为什么不和姥爷多多交流,听他讲讲他所经历的故事。很幸运,适逢第三个国家公祭日,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

  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得知学校将举办抗战老兵进校园的活动,从未向当时一样那么渴望参加一场没有任何物资奖励的活动,大概心里总是想弥补我对姥爷的遗憾吧。报告厅里的盛况让我有些吃惊,看来大家和我一样,都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深深感恩着这些年迈的老兵。没有座位,我默默找了一个图书馆最高的视角最好的地方,远远的注视着整场活动。当95岁的抗战老爷爷们踏着步像个孩子一样走上舞台的时候,我的眼眶不自觉地模糊了,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的除了岁月的沧桑还有共和国的辉煌,那是一种不屈,也是一种骄傲。我不敢想象,那么乐观的他们是经历过可怕战争洗礼的人。站在那里我想了好多好多,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多么多么幸运的事,而这和平,正是我眼前这些笑着,唱着的老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我问我自己:如果把我放在战争年代,我会去打仗吗?我想我会,但是我也会很害怕很害怕,一旦牺牲,我会失去我最爱的家人和可爱的朋友们。那种强烈的畏惧让我对眼前的这些老兵更加敬重更加爱戴。

  我去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去过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去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每去一次都会唤醒我心中的沉痛的民族情怀。我惧怕看到那些惨烈的影视资料和实物资料,但我又告诉自己,这是历史不容忘却的证明,身为一个中国人,身为一个历史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让赤忱的血液在身体里流淌.

  12月13日,请让我们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静静地为逝去的灵魂和尚在人世的老兵祈福,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6)解放军73917部队军官 赵博博

  听了老兵们的故事,很心酸、很感动、很震撼,接过老兵带的大红花,就是接过一份精神、一份传承、一份力量,感觉身上的荣誉更强了、责任更重了。我们要向老兵学习,要发扬他们那一代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发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发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今天站在南京看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国富军强练兵善战才能远离屈辱,在这些值得无比尊敬的老兵面前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会将听党指挥化为英勇无畏,将科技创新筑成金戈铁马,将血肉之躯练就铮铮铁骨,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复兴保驾护航。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德迅网 » 《不能忘却的记忆》观后感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