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毕业答辩观后感

毕业答辩观后感
连续两天的毕业答辩,答辩人不同、研究内容不同、技术方法也不同,但是在我看来,有一些问题却是类似的。
首先,从文献综述来看,文献综述的量还是不够的,因此所研究问题的意义和创新性容易被答辩老师所质疑。文献综述中,如果把相关文献都齐备的归纳总结,那么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必定一目了然,也就无庸置疑了。
其次,研究方法上,大家也有些共同的问题。在提出所欲研究的问题之后,恰当的研究方法对于证明问题更为重要。我所指的共同问题,不是某个研究中一个方法上的漏洞,而是大家对于研究方法的态度。我们课题组有个习惯,大家在实验编程、仪器和软件的设置时,习惯性的师妹问师姐,参数设置代代相传,大家并没有真正的考虑到自己研究的具体条件和特点,更没有在实验前查阅相关文献,或者咨询权威专家。印象很深的是,有同学答辩时,在老师问及为什么要用AC记录时,回答说因为他用的是某师姐的模板。这不禁让我想到在最近和睿哲一起做的幼儿园的ERP实验中,我也是直接使用的睿哲设置好的模板,而并未根据我和她实验的差异,考虑并重新设置适合我实验的参数。如此这样,我们课题组便一人错、人人错。大家都觉得别人这样做了,我也可以这样做,却造成了日后论文难以纠正的硬伤。以后的研究中,实在是应该注意。
最后,在研究结果和结论的总结上,多位同学被提出看似有很多的结果,但是却无法证明一个有意义的实际问题。换言之,几个子实验的结果并没有层层递进、互相补充,围绕一个问题得出一个整体的结论。我认为,一方面是大家总结实验结论的语言技巧不够(注:实际上是结论的综合分析和理论凝练不够),没有将一条一条的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并上升一个高度。另一方面的原因似乎更重要一些,即在最初的问题提出时,就不是整体的思考研究思路,而是想到一个实验就先做一个,然后再想到一个就再做一个。这样做在发表论文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作为学位论文,却感觉逻辑连接不严密,甚至有些牵强,本就不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研究,也就很难在做结论时就一个实际问题来进行了。
以上是我听这次答辩的一些感觉,希望自己日后的学位论文中加以注意。
 

姐的欢喜 » 毕业答辩观后感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