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中国科学院院士) 0 0
陈骏,1954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扬州,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原校长。1985年陈骏从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89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至1992年担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系主任。1993年至1997年担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系主任。1997年至2006年担任南京大学副校长。2006年至2018年担任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2015年当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主席。陈骏长期从事表生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中文名:陈骏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江苏扬州市 性别:男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54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原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安帖村新港复兴圩。
幼年就读于头桥安帖小学(今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中心小学)。
1972年,毕业于今扬州市邗江区头桥中学。
工作经历
1973年,参加工作。
198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6年—1990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讲师。
1988年—1989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0年—1992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2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1993年—1997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系主任。
1996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生导师。
1997年—2006年5月,南京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与外事。
2006年5月—2015年6月,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08年0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201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2015年,当选江苏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2015年6月—2018年1月,南京大学校长,江苏省科协主席。
2018年1月—江苏省科协主席。
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南京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陈骏不再担任南京大学校长职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骏用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揭示亚洲风尘潜在源区,发现中国黄土和北太平洋深海风尘沉积物质具二源性特征。通过对中国北方沙漠和黄土风化成壤过程中元素活动性研究,创建指示古季风气候变化的风尘地球化学指标,明确指出亚洲季风对大陆风化过程和全球变冷的重要影响。从80年代开始围绕华南含锡花岗岩的物源性质、演化程度、成矿能力和找矿标志开展研究,系统揭示华南锡矿成矿地球化学过程,提出华南最重要原生锡矿三阶段成矿模式和锡石-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
学术论著
陈骏先后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4部。
承担项目
陈骏主持了包括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二级课题等多项科研任务。
科研成果奖励
陈骏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教育部科技成果奖5项。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92年
华南层控锡矿地质特征与形成机制
中国地质学会全国青年科技一等奖(金锤奖)
2001年
锡与稀有金属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
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0年
亚洲风尘起源、沉积与风化的地球化学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教授课程
陈骏长期从事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讲过多门地球化学专业课程。
教育成果奖励
201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博士学位论文“东亚风尘物源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荣誉表彰
201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社会任职
先后担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地质与地球物理)召集人。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