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秉林(中国科学院院士) 0 0
顾秉林,1945年出生于吉林德惠,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1]。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包头市第九中学,毕业于芜湖市第一中学;1965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70年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1973年3月至1975年7月及1978年1月至1979年11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班学习。1979年赴丹麦Aarhus大学学习;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和材料的微观设计。-
中文名:顾秉林 民族:汉 出生地:吉林德惠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丹麦Aarhus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代表作品: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及计算设计研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5年(乙酉年),出生于吉林德惠,长于内蒙古包头市。
1960年至1965年,先后在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和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就读。
学习经历
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
1973年3月至1975年7月,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生班学习。
1978年9月至1979年9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生班学习。
1979年,赴丹麦Aarhus大学学习,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年,被清华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88年1月,晋升为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3月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1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2003年4月至2012年2月20日,任清华大学校长。
2012年2月10日,连任北京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主席;2月28日,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2013年3月,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5月22日,美国圣母大学授予顾秉林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16年4月26日,受聘为云南省人民政府顾问。
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理事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顾秉林长期致力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凝聚态物理方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对低维和纳米量子结构的电子性质、输运行为和相关器件应用作出了系统研究,揭示了量子点、碳纳米管、原子团簇及团簇组装材料的一些新特性,阐明了力学形变导致的纳米管中金属-半导体相变的物理机制及其在纳米器件中的可能应用。
顾秉林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和材料的微观设计,系统地研究了多元III-V族半导体合金的电子结构和相变,发展了处理其生长动力学过程的模型,探讨了该体系有序化结构类型及形成条件。在回国后的不长时间里,他就与同伴们共同奋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建立了多元半导体合金设计模型,提出了原子位形几率波理论,揭示了量子点、原子团簇及团簇组装材料的某些新特性,为某些新材料探索打下了基础。
人才培养
截至2011年4月,顾秉林院士共培养20余名博士生,其中1人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人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先后有4人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2人被评为“清华大学十优秀研究生”。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1年
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
1997年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8年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
199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2004年
日本东北大学首届鲁迅奖
2010年
中国最具魅力校长
2016年
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
社会任职
顾秉林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理事长。
人物评价
顾秉林的许多工作与“最早”“首次”这些字眼儿结下了不解之缘。(清华大学评)
作为清华大学校长、北京市科协主席,顾秉林团结带领北京市科协全体,以“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和建言献策活动,推动实施以“科技点燃圣火,创新圆梦中国”为主题的奥运科普行动计划等,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凤凰网评)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