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逢甘(前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0 0
江苏常州人。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在流体力学的湍流基本特性研究中得出了湍流耗散定律。在激波绕射、高超音速再入体热防护理论等研究和旋涡形成的机理与控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长期进行导弹、火箭、再入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在大型风洞设计与建造、冲压发动机试车台的设计与建设、运载工具的气动研究试验、非定常旋涡主导的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
中文名:庄逢甘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职业: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性别:男
人物生平
庄逢甘(1925年2月11日-2010年11月8日),1925年2月11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小业主家庭中,父亲庄德成曾开办过榨油厂,母亲潘淑贞操持家务。庄逢甘是家中长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抗日战争期间他考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经过数学老师赵型的指导,提高了他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曾几次在数学比赛中获奖。高中时期,他曾读过《本杰明·福兰克林自传》,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后,庄逢甘于1942年12月赴重庆进入交通大学读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随学校迁回上海。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系,并留校任助教。
1947年赴美留学,在途经日本时,竟遭日本政府阻挠,不允许登岸。他身为战胜国的国民对此无理之举甚感愤懑。这一经历加重了他为提高中国地位而努力的责任感。在美国期间,他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在著名流体力学教授H.W.李普曼(Liepmann)指导下攻读航空工程和数学。1948年6月获硕士学位,1950年6月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湍流统计理论”。同年5月,他受聘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学者。
他还先后任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四届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第五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国家科委理论和应用力学学科组副组长、《中国宇航学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他曾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成就及荣誉
庄逢甘在空气动力学的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报告60余篇,内容涉及空气动力学理论、试验和测试技术等各方面。早在50年代初,他发表了论文《湍流统计理论》,在海森伯谱传输项的假设下,首次得到了准确的湍流谱解,给出了伯格方程的初值问题的准确解。他对有随机边界条件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进行长期的研究,早期在《论湍流衰变》一文中,引入了双尺度湍流概念,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多年来他积极倡导发展计算空气动力学,早在60年代就十分关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与计算方法研究。
近20年来,他亲自指导并参加了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以他为主撰写的《求解气体动力方程的匹配迭代方法》一文曾在1986年召开的第十届国际流体动力学数值方法会议上宣读。近年来,他和同行一起研究用NND格式解流体力学问题,在一些复杂流动中,已获得计算结果。
在该课题研究基础上于1992年在第18届国际航空理事会上所作的“旋涡控制”学术报告获得理事会的最高荣誉奖(GuggenheimAward)。以他为首的课题组包括国内100余名老、中、青学者与研究人员,4年来发表了300余篇论文与报告,在国内是少有的一支联合而稳定的队伍,所进行的研究大部分属于国际上活跃的前沿题目。在30余项出国交流之中,取得了很好的反映,于1994年继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复杂气体流动中旋涡、分离的流动机理与控制”的支持。该项研究表现了他杰出的科研见解与组织领导才能。
人物履历
1925年2月11日出生于江苏常州。
1942-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系。
1946-1947年交通大学航空系任助教。
1947-195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并任研究学者。
1950-1956年先后在交通大学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授。
1956-1958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室任副主任。
1959-至今曾任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名誉所长。
1978-1983年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任副院长。
1979-1983年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任副主任。
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院士)。
1982-1989年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
1989-1993年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1993年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国家航天局)科技委常务副主任。
1986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三届、四届、五届副主席。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8-1983年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3年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主要论著
1庄逢甘.拟线性抛物型方程辐射问题与湍流数学模型.数学学报,1953,3(4).
2庄逢甘.论恰普雷金气体的超音速运动.物理学报,1955,11(2):107~124.
3庄逢甘,张涵信.数值模拟与解析分析.计算流体力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1992:1~11.
贡献
从20世纪50年代起,庄逢甘主持了中国航天空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以及导弹武器的气动试验和研究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4年国防科委成立以钱学森为组长、庄逢甘等为副组长的空气动力学专业组,对全国空气动力学试验基地的设备建设做了全面规划,奠定了中国航空航天空气动力学发展的基础,对中国飞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等各种飞行器的气动试验和研究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远程火箭及返回式卫星成为航天工程新的发展目标,再入气动研究成为关键技术之一。作为航天型号气动研究的带头人,庄逢甘组织力量攻克了再入飞行器的气动、防热等多项重大技术关键,为中国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庄逢甘全力投入到中国空间计划发展蓝图的制定中去,亲自主持载人航天空气动力学关键问题研究,准确提出载人航天涉及的空气动力10大关键课题,积极促进和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立项和论证。
评价
庄逢甘一贯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对空气动力学技术做出多方面开拓性贡献。而且,他重视与青年同行的合作,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和发掘人才。他为人正直,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他的为人、治学和为师,在中国航天堪称典范,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爱戴。——航天科技集团负责人。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