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 0 0
徐冠华,1941年12月16日出生于上海,资源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1963年徐冠华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员、资源信息所所长;1979年至198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遥感数字图象处理研究;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1994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5年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至2007年担任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主要从事专业为资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中文名:徐冠华 毕业院校:北京林学院 职业:科研管理工作者 学术代表作:《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与监测》
人物经历
1959年—1963年,就读于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3年—1971年,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员、资源信息所所长。
1971年—1979年,在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工作,担任机械专业教师。
1979年—1981年,被派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遥感数字图象处理研究。
198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1994年8月—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95年,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
1996年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地学部主任。
1998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2月—2007年4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部长,担任部长期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组织编制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战略。
2003年10月,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5年10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08年3月,担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2008年5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伟伦太空与地球科学研究讲座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徐冠华在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研究方面,发展了边界决策、训练样地分析、图像分类、图斑综合、生物量估测等理论和技术,研制成功中国最早的遥感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发展了遥感综合调查和系列制图的理论和方法,领导编制了第一部再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系列制图技术规程,在分类系统、制图比例尺、技术流程、专题图种类等方面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领导的“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课题在空间遥感应用规模、技术难度和时间要求上均取得突破。
根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网站显示,徐冠华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
人才培养
徐冠华结合亲身经历对中国提倡科学精神发表了看法,他说:要大力倡导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要大力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精神;要大力倡导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的精神;要大力倡导热爱科学,淡泊名利的精神。
2019年3月29日,徐冠华为长安大学师生作了主题为《地球大数据及应用》的专题学术报告。
社会任职
2017年11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1年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
2008年03月—2013年0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2002年11月—2007年10月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徐冠华院士在校(长安大学)工作期间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离开长安大学后虽历经不同岗位,却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建设发展,对母校倾注的感情让全体师生深受感动,也是长安大学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长安大学党委书记陈峰评)
徐冠华具有良好的地学和数学基础,在卫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综合调查与制图的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造。(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评)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