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军(中国科学院院士) 0 0
杨学军,1963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籍贯山东武城。[1]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领域专家,上将军衔。杨学军1983年毕业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通信工程学院;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校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
中文名:杨学军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武城县 毕业院校: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学历: 职业:军人 专业方向: 职务: 学术代表作: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军衔:上将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9年9月,杨学军入伍。
1983年7月,杨学军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1984年12月,杨学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杨学军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1年3月,杨学军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院长。
工作经历
1994年,杨学军被任命为银河-Ⅲ研制工程总设计师。
1998年,杨学军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杨学军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7年,杨学军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育长。
2009年,杨学军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2011年7月,杨学军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8月,杨学军被授予中将军衔。
2017年7月19日,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大会暨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习近平将军旗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杨学军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研究,尤其是代表国家战略计算水平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工作 。
杨学军在异构融合并行体系结构、可扩展共享存储体系结构、大规模网络互连体系结构、超64位精度浮点计算、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可搬移体系结构等五个方面做了系统性的研究。他作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了以“天河”一号为代表的六个国家重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主要成就包括:
回答了流计算对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了CPU和流处理器相结合的高性能计算与效率优化途径,为“天河”一号奠定了一定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针对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中粗细粒度混合并行的突出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存储一致性设计方案。
针对构建千万亿次级系统面临的互连通信性能难题,突破了大规模、高带宽、低延迟的互连网络关键技术。
针对以核模拟为代表的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的高置信度要求,提出了软硬件结合方法实现80位精度浮点计算的关键技术,使得80位浮点计算性能达到64位的71.6%。
面向战场环境对高性能计算的特殊需求,在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的快速部署技术及可靠性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使中国高性能并行计算机首次具备了快拆装、易部署和高抗毁的战场适应能力。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9年
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1999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1年4月2日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科学领域大奖(杨学军代表“天河一号”研发团队领奖)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
陈嘉庚科学奖(信息技术)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0]
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1]
201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012年11月—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07年10月—201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评价
杨学军有着军人的坚毅与干练的气质,而言谈之中,又让人感受到儒雅睿智的学者风度。(中国科学报评)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