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周干峙

周干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0 0

建国初期,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中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一个样板。周干峙(1930年6月28日-2014年3月14日),江苏苏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八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九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九五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周干峙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3月14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
    中文名:周干峙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 籍贯:江苏苏州人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建筑系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0年6月28日 去世年月:2014年3月14日 代表作品:《城市发展研究》、《论城市化》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简介

周干峙.1930年6月28日出生于苏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现任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苏州人,一九五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唐山市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规划,深圳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一批城市的规划设计指导。曾著一批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

建国初期,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中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一个样板。此后,参加指导并组织编制了上海总体规划以及地震后的唐山市、天津市重建规划。指导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深入研究了住宅建设、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方面的问题;创议及早综合治理大城市交通;以“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

曾是中国技术政策中有关城乡建设(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的主编,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现行中国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现任多个学术团体的负责人,主要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中国房地产和住宅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近些年,周干峙在完成建设部顾问工作以外,还承担了若干咨询工作,如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报告;有关改善大城市交通的报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黄帝陵第一工程规划设计,以及一些典型的城市设计,并在清华大学每年保持指导2—4名研究生。

于2014年3月14日6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社会兼职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付理事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付理事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人物事迹

周干峙,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理事长。50年代,西安市首次进行全面城市规划与建设,周干峙就是当时的规划总图负责人。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权威,他和同仁一道为西安勾画出了城市蓝图,用智慧和远见保护了西安的历史文化遗存,保留了至今仍令世界瞩目的古城风韵。

周干峙先生与多位专家一起到西安曲江新区参观考察。他们一一走过曲江规划馆,曲江池遗址公园,大雁塔北广场……,看到的是一个正在还原历史的文化景观群落,亦是一个正在复苏的城市生态园林区。见证了西安半个世纪的城市发展,周干峙先生对西安充满了感情;短短的考察期间,面对曲江如新月异的变化,周干峙先生也多次流露出感怀和期许。他对曲江发展提出专业建议,希望这座新区能够完成历史赋予它的责任,为城市加分为市民造福。

保护古城的"历史文脉"

古城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筑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周、秦、汉等都在此建都,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大气、庄严、富饶的古都长安,曾经是古代世界的中心之一。大明宫,芙蓉园,大雁塔……虽然间或也有"长安米贵,居不易也"的喟叹,但那举世无双的繁华依然吸引着四海来客,影响着千百年后的世人……

作为曾经的世界上最大都市,汉、唐时期的长安城"城市规划"在哲学上严格地执行着封建礼教制度,实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典范。尤其在唐朝的时候,西安就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规划格局,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城市格局。总结历代西安的城市建设和近半个世纪以来西安的几次总体规划,可以看出,西安在几千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城市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上,一直是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在发展。保存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是西安最为突出的城市特色核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走向趋同的今天,如何把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对于西安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城市的总体规划,来挖掘城市的历史内涵,传承历史文脉,凸现古城的特色,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周干峙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我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样板。在当时拆墙成风的情况下,周干峙创造性的提出了完整保护西安古城墙的建议,为延续西安的历史文脉保留了一个最为有利和直接的样本。

周干峙认为,在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同时要注意搞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世界发达国家有一个发展规律,就是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都注意搞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到了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看它的城市,在看新的城市的同时,必然要去看它的老城区。

近年来,西安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和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互为支撑"的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写进了城市总体规划里。在实践中,西安市努力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为了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西安采取了"新老分治"的建设方针,老城区以保护为主,凸显古城风貌;新城区为居住、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凸显现代城市形态。新老城区又以历史文脉为内在联系,这样就形成了新老和谐共生的城市特色。例如:西安古城墙风貌保护中的环城公园建设,大雁塔周边的唐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以及最近启动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和由它拉动的城北新市区兴建的大型保护和开发工程等等,取得了专家认可、群众满意的效果

周干峙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任重道远,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比较长、规模比较大的古城更是如此。按照新条例的要求,首先要做好规划,而做好规划的基础是要总结过去的经验。西安在这方面是搞得比较好的,已经有了自己系统的经验。特别是把文化保护工作和经济结合起来,这方面的经验是比较有内涵的。西安这几年重视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气候,积累了经验,进一步又推动了文保工作。

以开发促进保护的"曲江模式"

城市是文化的结晶,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何从西安的文化源头、文脉足迹中寻找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使过去在地下的、书里的文化走上来、走出来,成为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无疑是西安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探索,西安曲江新区近年来在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为立意,以盛唐文化为特色,提升城市价值,促进区域整体开发,以大策划大项目为带动,以"文化+旅游+商贸"的模式,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基础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三个体系的并进发展和跨跃式发展。

曲江曾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也是历史留给西安最为宝贵的一份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随着岁月流逝,曲江只停留在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口头笔下,距离现实似乎越来越远了。

为了复兴这样一个文化圣地,曲江新区近年来开创了一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第一步:2002年以前,作为城郊旅游度假区,启动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步:2002年-2003年,作为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开始规划实施以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为标志的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第三步:2003年-2005年,作为以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新区,投资5亿元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投资13亿元建成了大唐芙蓉园、投资3亿元建成了曲江海洋馆。按高标准要求配套建设了城市基础设施,形成了车水马龙、灯火通明的街景。在此期间成功申报了三个国家4A级景区;

第四步:2005年-2006年,作为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新区,成功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确立了旅游、影视、会展和演艺四大文化产业领域作为发展方向。

第五步:2006至今,初步形成陕西、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曲江新区相继组建了影视集团、会展集团、演艺集团和旅游集团,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同时,曲江文化产业开始向外辐射和延伸至法门寺佛文化旅游景区、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及其周边改造项目,陆续建成一系列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设施。

2007年,曲江新区游客2080万人,旅游业总收入5.41亿元,房地产业销售收入34.22亿元。200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8亿元;新区财政收入15799万元。经过近五年的快速发展,曲江新区形成了以盛唐文化为特色定位,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塑造盛唐文化品牌,构筑起盛唐文化风格的城市新区和系列文化旅游项目,将历史与今天、传统与现代、历史文化与时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未来:凸显生态文明复兴

因塬成湿地,曲水映彩霞,垂柳戏白鹭,紫蒲藏睡鸭。夕照千千树,叠水层层花。曲径溢笑语,信步入酒家-这是2007年7月8日,在曲江池遗址公园奠基之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张锦秋即兴的佳句。那一天,继成功建设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芙蓉园等重大项目之后,曲江新区又一全力打造的国内首家以盛唐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生态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正式宣告开工启动。曲江池遗址公园位于曲江新区东南部,地处隋唐长安城龙脉六爻之地,独占水口"生门"。工程投资20亿元,总占地面积1500亩,因循山水格局,建造八大主题景区。而由琼楼玉宇、桥廊轩榭组成的三十处景点,更如璀璨星宿,交相辉映,形成一幅云蒸霞蔚,蔚为大观的曲水胜景图。一时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整整一年过去。张锦秋笔下的园林立体画卷已经呈现在古城市民面前。2008年6月,曲江池遗址公园开始注水,古城市民,倾城而动,举家胜游,争相一睹碧水与青林齐秀,长桥携绿岛共舞亭的独特美景。预计到7月1日,曲江池遗址公园池水将蓄满,它将作为城市遗址公园免费开放,为西安市民提供一个寻根历史、感受人文、享受美食、购物体验、养生休闲和旅游观赏的又一标志性景点!

曲江池遗址公园的建设,对于曲江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继2005年成功建成并开放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后,曲江新区管委会作出了根据"文化立区、旅游兴区"战略,在汉唐曲江池遗址周边实施开发建设,建设人文、生态、宜居城市新区的重大决策。

2006年2月,曲江新区管委会把办公地址搬迁至相对落后偏僻的曲江池遗址周边,正式拉开了曲江池遗址公园建设会战的序幕。经过组织省内外文物、文化、旅游、城建、环保等方面专家进行考察论证和调查研究,结合对文物的普探和对历史遗迹的勘察考证,明确了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文化定位,确立了建设西安第一个大型山水园林式遗址公园的指导思想。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设计。同年10月,曲江池遗址公园作为"大水、大绿、大文化"建设的典型项目被列为西安市重大建设工程。

曲江池遗址公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力打"人文生态牌"。其秉承的发展理念是:现代城市理应是生态城市、自然城市和人文城市,而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人文与生态俱达之地,周秦汉唐四大王朝之所以定都于此,皆源于西安有山水之利。建设人文西安,势必要跟生态西安的建设融为一体。因为如果没有必要的生态作底,所谓人文根本无法体现。

以曲江池遗址公园建成为标志,曲江新区用了六年的时间来实现"八水绕长安"、"山水城市"的城市理想,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经历了三个历程。

塔标高境,水流梵音:大雁塔景区率先做开篇文章,雍容大度,开阖有序,空间格局充满了大唐气象。

曲水丹青,唐韵盛景:大唐芙蓉园铺开锦绣画卷,匝地琼楼,大唐花舞盛世春,奠定了曲江的山水大格局。

水满千树,人闲鹤舞:曲江池遗址公园建成后,曲江历史水系和典型景观全面形成,山水长安曲江篇,香溢氤氲,宛如天成。

周干峙说,曲江的生态概念提得非常好。历史上古长安就有良好的生态。过去关中平原是最富裕的的地方,环境最好的地方,所以人们来这里开发。长安不缺水,周围森林茂密,生态环境非常优美。现在我们更应该讲生态,因为建设得快,生态环境破坏的也就快。损失了生态,破坏容易修复难。一个城市,既有它的文物古迹,有历史,也有生态,那才是好的方向。

曲江是盛唐文化的荟萃之地,其成为唐都长安的标志性区域也就成为必然。今天的曲江新区堪称西安最有活力的地区,由他们自信抒写的曲江池遗址公园也定然会成为人文西安的标志。其所形成的崭新的曲江文化,肯定会迸发出豪迈、开放、青春、自由、创新、融合、与时俱进的感召力,体现出盛世文化的精气神。

人物轶事

IFLA,园林风景界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五月,当江南春意浓重时,IFLA来到苏州。把它“带到”苏州来的,是中国建筑界的泰斗、前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规划专家,他“描”过西安、天津、“画”过深圳、唐山……然而他心里最惦念难忘的是——苏州。这里有他生命的起点,有他一往情深的故土。

建国初期,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中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一个样板。

守卫古城

他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苏州

八十高龄的他,箭步走上IFLA的讲台,一头银发,背已不是笔直的,但步履轻快,语速和思维丝毫不亚于年轻人。“我很愿意陪同很多各国朋友来苏州看看,走走。”他一开口,热情主人般的开场。似乎,他一直陪同着这个城市的成长。从上世纪80年代苏州古城限高,到90年代干将路、古城街坊改造,再到2000年后苏州轻轨规划、三大新城规划,都有他的思想、他的身影、他的目光。他和苏州的关系,就像他的口音,久居北京几十年,开口就知是南方人。IFLA会议间歇,我们有幸和周老面对面,进行了访问。

当我们把采访提纲递到周院士手里,他带着顾虑的脸上出现了一个微笑,然后爽快地问:“那么在哪里聊?”我不知道他微笑是因为上面问起他和苏州的缘分。苏州市住建局的一位领导说,周老见证、参与了苏州几十年来每一次重大的城市建设规划,他对苏州几乎是有求必应。

苏州在新中国城市规划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在城市规划上的特殊地位从一开始就奠定了。”那是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城市建设部部长万里说过一番话:中国的城市很多,有些难免搞不好。不管哪里不理想,有两个城市一定要搞好,就是苏州和杭州。苏州在解放后的第一次城市规划就是在当时进行的,核心是保护古城,同时“把苏州翻一番”,发展了从古城至西边运河的区域,当时中国的城市还没有规划局一说,苏州的这番规划是直接由建设部派团队来进行的,周干峙就是成员之一。

九十年代中期,干将路建设成全城热点,关于这条路该修不该修出现了两种意见,时任建设部副部长的周干峙来看了说,我一个人说了不算,我给你们请一批专家来吧。于是他请来了阮仪三、吴良镛,齐康等一批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这些人后来也成为苏州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的骨干,给苏州城建了一个智囊库。对苏州古城改造,他留下二十个字:“古城无价宝、古画难添描,不得已改造,力求保风貌。”对苏州而言,至今仍是金玉良言。

老院士依然记得,自己小时候住在西百花巷,今天的刺绣博物馆后面,与世界遗产环绣山庄一墙之隔,因当时抗战硝烟已起,他们全家搬到上海。几十年如一日周院士的母亲始终在家里讲一口苏州话,至今遇到苏州人,周老仍能用苏州话聊上几句。市住建局领导开玩笑说,别的城市建个什么可能会瞒着建设部,但苏州是不会隐瞒全部汇报的,因为瞒也是瞒不住的,周部长自己都会来看的。

他的城市哲学

苏州不以经济争先

1986年,周干峙参与制定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有个很重要的规定,就是要求苏州古城区的建筑不得高于24米。“当时干将路最高的建筑就是文物商店,大家觉得不能再高了,以此封顶。”让人欣慰的是,直到今天,这个规定仍然被成功执行。“其实当时压力是很大的,想要突破这个限制的人很多,理由也很多。”但苏州的一届届领导都坚持,一步不让。周老说,在很多人看来,楼盖得高一点,多一个容积率,一平方米可以多卖多少钱啊。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就会发现,不用拆房子,不用盖高楼,原汁原味的古城呈现出惊人的升值潜力。在北京,有人愿意花高价追着买四合院,因为它有文化价值。同样,苏州古城保护的成功,为这个城市保留了应有的文化品位,而文化品位反过来让这个城市升值。

周干峙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地步,人们一定会反过来追求文化,这就是经济规律。在迅速发展的二三十年间,多少城市的人文风貌湮灭在这个规律里。而苏州用自己的城市哲学超脱了。最近苏州关于要不要建机场的讨论方兴未艾。而周老接到这个话题说:世界上有些城市还不欢迎机场呢。“瑞士首都伯尔尼就没有机场,老百姓反对,他们不希望机场破坏这个城市的宁静。”他举例,但是走出伯尔尼不远就有机场,一点也不影响这个城市空中交通的便利性。“苏州要不要建机场,这个话题我们不妨换一种说法:苏州怎样利用机场让我们更方便。”周老觉得,上海虹桥机场刚刚改造翻新,对苏州就是个大利好。苏州城东1小时就能到达虹桥机场,相比之下,北京尽管有机场,有的地方赶到机场还不止一小时。而且北京机场周边的居民还要忍受噪音的干扰。“造高楼就是现代化,造机场就是进步?这观念太落后了。”老人很不客气地说。

他的城市梦想

在苏州享受慢生活

“苏州本来就不一样。”周老说,不要说限高是他的念头,那是很多专家参与的;也不要说IFLA会议是因为他而来到苏州,苏州园林甲天下是不争的事实。但苏州于他显然是一个不一样的城市。尽管从懂事起就已经离开苏州,但他一直以来对苏州的印象就是一个生活的城市。“现在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苏州那时候就是个生活美好的城市,无论是居住还是饮食。”

他并不很在乎苏州的GDP,而是更在乎这个城市的文化和鲜明的面孔。因为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人们不再需要GDP或者高楼、机场这种东西来装点门面,人们需要的是回归到一个城市的本意,就是能让自己生活得好。“欧洲人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慢生活,苏州就应该向慢生活发展“。“我希望苏州的未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有更好的教育,成为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城市。”他说苏州这些年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一个样板,让别的城市少走弯路。

经典语录

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城镇化历史发展阶段,我们的建筑工程、城市建设也都正面临着人类史无前例的一个机遇。

建筑活动可以古老到跟我们的文明发展一样,人类有了文明生活开始就有建筑。顾名思义,建筑就是造房子,后来房子有了要有村子,村子有了要建城市。建筑跟其他文明发展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提高。到现在为止已成为一门较大的综合性学科。按照钱学森先生的分类,他把人类分工分为十个大门类,建筑就是其中之一。

  • 上一篇百科:张拾迈
  • 下一篇百科:吴孟超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姐的欢喜 » 周干峙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