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山(民主革命家) 0 0
他是中共创始人,是南昌起义负责人之一,却被“左”倾路线所害,导致失去党籍;他是国民党最早的党员,官至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他虽然受蒋介石之邀恢复国民党党籍,蒋后来却派特务暗杀他;在新中国成立时,他作为民主人士,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监察委员会主任。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像谭平山这样经历的人绝无仅有。谭平山的人生有如一出大剧,每一步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不过,终归还是一出正剧。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
本名: 别名:号鸣谦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谭平山 籍贯:广东高明 出生年月:1886年 去世年月:1956年 职业:中共创始人,国民党最早的党员,民主人士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人物介绍
谭平山(1886-1956),广东高明人,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入国民党,并被选为广东省参议员。1917年,谭平山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n
谭平山1886年出生于广东省高明县一个裁缝家庭。1905年,考入广州两广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到雷州中学任教并参加同盟会。1917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回广东参与组织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在中共四大、五大上继续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农民部长。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的积极支持者和执行者,曾作为共产党人代表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和二届一中全会上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任中央组织部部长。
1927年3月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并试图通过武汉国民政府来进行土地改革。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参加南昌起义,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南昌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11月,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不适当地开除党籍。1930年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进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主张。历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3年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5年10月正式成立时,任主要负责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1948年1月在香港参与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同年9月进入解放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主席团常务委员和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1956年,谭平山当选民革中央副主席。同年4月2日,谭平山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大事记
1、1913年 广东同盟会也更名为国民党,谭平山以同盟会会员身份转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较早的党员之一。
2、1917年 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3、1919年 参加“五四”运动,带头集会和游行示威,成为“入狱三十二爱国学生”之一。
4、1920年 回广东创建共产党小组。后发动广州十万工人大游行。
5、1923年 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局委员,后任中央驻广东委员。
6、1924年 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并任中央组织部长。
7、1926年 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1月,谭平山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会上,谭平山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
8、1927年 在党的五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跨党”期间在国共两党都任要职的主要代表。在蒋介石发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后,与苏兆征一起发表辞职书。8月,被开除国民党籍。同年夏,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并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团的实际主席。起义失败后于11月间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
9、1928年 发起组织“第三党”。
10、1938年 3月,谭平山被恢复国民党党籍,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1、1944年 在国民党内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抗日反蒋。
12、1947年 中共驻国统区的代表被驱逐后,蒋命令特务干掉谭平山,谭从上海秘密潜往香港。
13、1948年初 参与创建民革,促成国民党各民主派别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大联合。
14、1949年 到北平参加新政协,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监察委员。
15、1956年 病逝,终年70岁。
参与建党
谭平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满怀爱国热情,投身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
参加了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以后,他参加了国民党,并当选为广东省参议员。
谭平山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时,蔡元培刚出任校长。陈独秀在上海主办的《青年杂志》也迁来北京,并改名为《新青年》继续出版。1918年,谭平山和罗家伦、傅斯年等人一道,组织了“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新潮》是在“五四”前后仅次于《新青年》而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刊物。
已经31岁的谭平山很快成为“新潮社”最积极的成员,并与文科学长陈独秀、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和助理员毛泽东等相识。谭平山为《新潮》的创作号写了一篇哲学论文《哲学对于科学宗教之关系论》,蔡元培审阅后加了批语:“右论甚有见地”。随着在《新潮》陆续发表了多篇论著,谭平山的名字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1919年5月,“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首先爆发,谭平山成了“五四”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的积极分子。谭平山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集会和游行示威,参加了痛打章宗祥,怒斥陆宗舆,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谭平山被北京反动军警逮捕关押,成为“入狱三十二爱国学生”之一。后在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下,经过全市师生的坚决斗争,谭平山和其他被捕学生终于被释放。释放后,谭平山声称“正义的事业是一定会胜利的,正义的事业也一定会有群众的支持”。 “五四”运动使谭平山从旧民主主义的小圈子中跳出来,逐步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谭平山在《新潮》发表的《现代民治主义的精神》一文中说,“现代的民治主义,不是单独向政治领域上,和这般资本家争些地位,和争些势利便罢。一定要抱着个去恶务尽、万死不顾的大决心,冲入社会上产业上,而要求人间精神的满足”。
1920年夏,谭平山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广州,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授,并开始了在广东的革命活动。他与曾经同在北京大学学习的陈公博、谭植棠一起,创办了《广东群报》,支持和指导广州工人阶级的斗争。1920年8月,广州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在陈独秀的启发教育下,谭平山和陈公博、谭植棠重新整顿和建立了广东共产党组织,不久,正式称为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支部的领导最初由陈独秀兼任,稍后由谭平山担任支部书记。谭平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标志着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从此,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一名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为争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而奋斗。
他与转居上海的陈独秀等联络,在广州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来,在陈独秀的启发教育下,谭平山和陈公博、谭植棠重新整顿和建立了广东共产党组织,不久,正式称为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支部的领导最初由陈独秀兼任,稍后谭平山担任支部书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谭平山因事未能出席而让陈公博代表赴上海参加。
1921年9月,陈独秀离开广州到上海就任中共中央书记,广州的工作则由谭平山全面负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谭平山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州分部主任。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此后,广东重新落入了军阀的黑暗反动统治之下,党的工作无法展开时,党中央调谭平山到北京继续进行革命活动。7月16日至23日,谭平山代表广东党组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回到广东工作。
1922年“五一”节,谭平山以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书记的身份,发动起广州10万工人群众举行大游行,他本人举着红旗走在队伍最前面。1923年6月,谭平山在广州参加。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进行改组,谭平山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长。谭平山积极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他还利用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的机会,安排了许多共产党人担任国民党的各级领导职务,有力地促进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谭平山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中共驻国民党党团书记。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谭平山与彭湃随军出发赴海丰,解放了海陆丰大片土地。6月,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谭平山从各方面给罢工工人以支援和鼓励。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开始排斥共产党人,谭平山组织大规模反击。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谭平山再次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兼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1926年11月,谭平山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会上,谭平山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全会致词。在这次全会上,谭平山被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
1927年春,谭平山出任武汉国民政府农政部长,他在党的五大上又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跨党”期间在国共两党兼任要职的主要代表。同年,在蒋介石发动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后,谭平山与苏兆征一起发表辞职书,指责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8月,武汉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谭平山的党籍,剥夺一切职务,并缉拿讯办。
学过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南昌起义中共最高领导人是周恩来,却很少有人了解作为南昌起义发起人之一的谭平山。
首议发动“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最初是以国民党中央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发动的,而谭平山是主要发起人。
所以他担任了对外的最高行政负责人革命委员会主席团的实际主席。
南昌起义打出国民党旗帜是“我党坚持统一战线的反映,表明了共产党人坚持孙中山的革命旗帜的坚定决心,是我党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坚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努力。”因为:1.共产党人继续举起国民党的旗帜,是受到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为挽救统一战线而作出的努力。众所周知,“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从而形成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所以,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感出发,共产党人要捍卫的“正统”,就是要捍卫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就是要维护国民党的性质——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中共中央在南昌起义中打出国民党旗帜,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人民群众。中共中央认为,“国民党是各种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之特殊的形式”,“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运动之特别的旗帜”,因而“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当让出这个旗帜,使一般叛徒篡窃国民党的名号,而做军阀及反动资产阶级掌握的玩物。”
起义前的风波
7月16日,中共中央提出利用叶挺、贺龙部队暴动,以对抗蒋、汪背叛革命的问题。19日谭平山同李立三一起奔赴江西省九江。他们到达九江后,立即展开了活动。7月20日,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等在九江举行座谈会。会议认为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党行动一致,实行南昌地区武装暴动,尽快解决第三、六、九军在南昌的武装;在政治上,以反对武汉、南京政府,建立新的革命政府来重新领导革命。并商定由李立三负责综合会议情况,书面报告党中央。会后,谭平山马上去第二十军军部找贺龙军长谈活。为了争取贺龙参加起义,他把暴动的意图征询贺龙的意见。贺当即表示武汉政府既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就决心跟随中国共产党反蒋反汪。谭平山及时地将同贺龙淡话的洋细情况向党中央作了汇报。
党中央接到谭平山、李立三等人在九江会议提出的暴动计划后,决定成立领导起义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领导这次暴动。7月27日,周恩来在陈赓陪同下离开九江到达南昌,接着到达的有谭平山、李立三、吴玉章.林伯渠、彭湃,恽代英、刘伯承、聂荣臻、徐特立等。即日成立前敌委员会,并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研究了起义的部署,并确定了起义的具体时间。
正当起义将要进入行动阶段,29日上午.张国焘从九江以中央代表的名义,先后给前委发来了两封密电说“暴动要慎重”,无论如何候他到再决定。30日,张国焘赶到南昌,前委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张国焘提出起义需征得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同意,方能进行。由于张国焘的阻挠,起义未能按期举行。 31日晨,继续开会讨论起义问题,在辩论中,周恩来非常生气地拍着桌子,责问张国焘说:“国际代表及中央给我的任务是叫我来主持这次暴动,你的意见与中央派我来的意见不符。”谭平山主张不管什么人的指示,事到如今一定要暴动,于是便和张国焘在会上大吵起来, 并指着张国焘的鼻子怒斥。
作为南昌起义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当时担任对外的最高行政负责人、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实际主席的谭平山见张国焘反对起义,气愤之下竟提出要将张国焘枪毙,他曾经指示一位师长,如果看到他的暗示就开枪打死张国焘。 前委经过激烈讨论,终于否决了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决定举行起义。
南昌起义
8月1日凌晨2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昌武装起义爆发了。经过战斗,至6时,起义军完全控制了整个南昌。上午9时,谭平山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身份,在南昌原省政府西花厅召集了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党部和海外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由宋庆龄、谭平山、恽代英、贺龙、郭沫若、邓演达、张发奎七人组成主席团。由于列名主席团的成员有些不在南昌,谭平山作为革命委员会的代主席,主持工作。
5日,谭平山随起义部队离开南昌南下。部队到了瑞金,前委开会决定:(一)批准贺龙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二)部队到达广东后,先补充第九军和第十一军,后补充第二十军。这两点由贺龙的入党介绍人谭平山、周逸群找贺龙谈话时讲清楚。会后,谭平山和周逸群立即找贺龙谈话,随即在瑞金小学内,为贺龙入党郑重举行仪式。
在南下途中,因溽暑远征,又遭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起义军主力在潮汕一带遭到严重损失,最后起义失败了。谭平山参加在普宁流沙召开的会议后,转移到香港。谭平山到了香港后,曾再三要求到莫斯科学习。当时,党内机会主义者对他采取了冷落的态度,并于11月在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政治纪律决议案”,处分了大批党内干部。谭平山被开除党籍。其原因是谭平山曾说过张国焘若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共产国际代表,就决定把谭平山开除了。周恩来同志后来说:“今天看来,这个处分是不完全妥当的。”
继续革命
1927年,不幸发生了上海“四·一二”和武汉“七·一五”清党事变。谭平山先生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担任了领导工作。不久,他被迫脱离了中共党组织。但他没有因此消极,仍然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邓演达等结合起来,着手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卖国政策而斗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谭平山先生到武汉,投入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3年初,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关怀和支持下,
谭平山和陈铭枢、杨杰、王昆仑等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同志座谈会,座谈形势,团结同志,坚持敌后抗战。
1945年10月,在民主同志座谈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民党民主派的政治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民联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号召和团结国民党内上层民主分子及其有关人士,投入人民民主革命斗争,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卓越的贡献。谭平山先生作为民联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47年冬,李济深和何香凝同志联络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和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在香港召开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次年元旦,民革发表成立宣言,宣布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号召争取“实现中国独立、民主与和平”。
谭平山参加了民革的创建工作,并当选为民革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他发表题为《适时的号召》的声明,称颂中共中央“五一”节口号是“真民主,适应人民要求的号召”,旗帜鲜明地拥护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同年9月,他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离港北上,进入解放区。1949年6月,他被推选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负责起草组织法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谭平山先生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他热心民革工作,善于团结同志,积极组织引导原国民党及与国民党有历史关系的中上层人士不断进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他为巩固和发展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兢兢业业工作,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受到广大民革成员的尊重和敬佩。
他信仰马克思主义、长期与共产党至诚合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立场。现在,祖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形势十分喜人。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共图祖国繁荣富强,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谭平山先生为国共两党携手实现第三次合作,为促进“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