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文学家

文学家(专门从事文学研究活动的成功人群) 0 0

文学家是在电视编剧、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随笔等方面发表、出版了有一定质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也即是说,文学家就是专门从事文学研究活动的成功人群,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的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学者。通常,如果诗人是指的诗歌创作者,小说家指的小说创作者,散文家指的散文创作者,则文学家指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文学体裁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作者,但是三伪文学的创作者除外。专门从事文学研究活动的成功人群,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的主要工作。目前,中国最著名的作家协会为中国作家协会。
    中文名:文学家 外文名:astronomers 别名: 民族: 出生地: 毕业院校: 职业: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著名文学家一:陶渊明 著名文学家二:李白 特 指:专门从事文学研究活动的成功人群 著名文学家三:泰戈尔

中国著名

古代名人

屈原、贾谊、陶渊明、竹林七贤、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朱熹前七子、后七子等。

近代名人

蒲松龄、龚自珍,四大名着作者: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和高鹗合着)等。

现当代名人

鲁迅、郁达夫、茅盾、胡适、巴金、老舍、闻一多、钱钟书、沈从文、许地山、叶圣陶、路遥、郭沫若、曹禺、阿袁(即陈忠远)、冰心、徐志摩、王蒙、史铁生、金庸、萧红、孙犁、赵树理、汪曾祺、余华、白先勇、陈忠实、莫言、苏童、韩少功赖振学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外国著名

欧文、库珀、爱默生、托尔斯泰、泰戈尔、霍桑、费朗罗、惠蒂埃、爱伦· 坡、斯托、梭罗、惠特曼、狄更斯、马克·吐温、梅尔维尔、哈特、欧·亨利、诺里斯、弗罗斯特、杰克·伦敦、桑德堡、歌德、莎士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欧文

欧文,w.(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TOP

作家简介: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喜爱漫游。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她于1809年早死;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袭(1809)。此后10年,除英美战争期间曾于1814年担任过短期军职之外,一直在帮助他的哥哥经商。1815年欧文去英国利物浦在他哥哥所开设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经济萧条而倒闭,欧文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

1819年,欧文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于1820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这两部作品都较《见闻札记》逊色。

1826年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1828年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曾到格拉纳达的摩尔人故宫阿尔罕伯拉游览,后出版游记、随笔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欧文曾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学会也向他颁发了勋章。1832年欧文回到美国,在纽约受到热烈欢迎。由于读者迫切需要他描写本国的生活,他曾到新开发的美国西部进行考察,写了《草原游记》。

他还根据大皮货商约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为这个大财阀写了一部发家史:《阿斯托里亚》(1836)。1842年再度赴马德里,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国。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和5卷本《华盛顿传》(1855-1859)。欧文于1859年11月28日逝世。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莫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欧文的几部名着早已经林琴南介绍到中国,其中有《柑掌录》(即《见闻札记》),《旅人述异》(即《旅客谈》)和《大食故宫余载》(即《阿尔罕伯拉》)。1949年后翻译的有《阿尔罕伯拉》《欧文短篇小说选》和《见闻札记》。

库珀

库珀,J.F(James Fenimore Cooper l789-1851) TOP

小说家。1789年9月15日生于新泽西州的伯灵顿。2岁时,全家迁移至纽约州的库珀斯敦。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关印第安人的传说,都深深吸引着他。1806年到商船上学习航海,后在安大略湖畔一海军基地参加造船工作,曾被任为海军上尉。1811年辞去海军职务,同一个地主的女儿结婚,定居在库珀斯敦

31岁时开始写小说。第1部小说《戒备》于1820年自费出版,很不成功。在妻子鼓励下,他改变方向,写了一部他认为“应当是纯粹美国式的以爱国为主题的书”,即《间谍》。小说在1821年出版后受到欢迎。以后又写了反映边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国文学史上开创了3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即革命历史小说《间谍》、边疆冒险小说《拓荒者》和海上冒险小说《舵手》。

1826年出任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并到意大利和英国旅行。除了写海上冒险小说之外,还写了反映欧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土》(1832)和《刽子手》(1833),表现教权和封建势力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已日趋腐朽和衰落。

1835年回国后写的小说《归途》和《家乡面貌》(1838)不仅讽刺了美国社会,还讽刺了库珀斯敦的一些人物的伪善和愚意,因此而受到舆论攻击。晚年他甚至支持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1851年9月14日去世。

库珀在30年创作生涯中写了50多部小说和其他着作。他最有成就的作品,如《皮袜子故事集》五部曲,对美国的西部小说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拥有不少读者。

爱默生

爱默生,R.w.(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TOP

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1803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1882年4月27日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去世。17岁毕业于哈佛学院。1826年进入哈佛神学院学习,次年被获准讲道。1828年成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牧师,属于当时在新英格兰居优势的唯一神教派。后因不赞成这一教派的某些教义,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拜访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兰道尔、柯尔律治、华兹华斯等,与卡莱尔结为知交,并深受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

回国后于1836年出版《论自然》一书,这部书几乎包含了他所有重要的思想的胚芽。1837年8月31日,爱默生在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以《论美国学者》为题发表演讲,抨击美国社会中灵魂从属于金钱的拜金主义和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使人异化为物的现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学者的任务是自由而勇敢地从皮相中揭示真实,以鼓舞人、提高人、引导人;他号召发扬民族自尊心,反对一味追随外国的学说。这一演讲轰动一时,对美国民族文化的兴起产生重大的影响,被霍尔姆斯誉为“我们的思想上的独立宣言”。

1838年7月15日,爱默生在剑桥的神学院发表题为《神学院致辞》的著名的演讲,遭到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唯一种教派等势力的抗议和攻击。爱默生的哲学思想中保持了唯一神教派强调人的价值的积极成分,又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思想,发展成为超验主义观点。其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权威,崇尚直觉;其核心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这一观点有助于打破当时神学和外国的教条的束缚,建立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时代精神,为美国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据。

自1836年开始,爱默生、阿尔科特、里普利等人在波士顿的康科德不定期地聚会讨论“神学与哲学的不良状况”,这可以说是超验主义运动的起点。他们创办评论季刊《日规》(1840-1844),发表文学作品和主张改革教育、伦理、政治等方面的论文。爱默生一度担任主编,是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

爱默生的着作大多用散文所写,重要作品还有《论自助》《论超灵》等,收在《论文集》(1841)和《论文集:第二辑》(1844)中。1847年和1867年分别出版两册《诗集》。此外还有《代表人物》(1850)、《英国人的性格》(1856)等。

霍桑

霍桑,N.(Nathaniel Hawthorme 1804-1864) TOP

小说家。1804年7月4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的世家。他的祖辈中有人曾参与请教徒迫害异端的事件,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3名法官之一。这段历史对霍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霍桑的父亲是一名船长,在他4岁时去世。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博多因学院,同学中有诗人朗费罗与后来当选为总统的皮尔斯等。1825年大学毕业,回到塞勒姆镇,从事写作。曾匿名发表长篇小说《范肖》(1828)和几十个短篇作品,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1843)、《雪影》(1851)等,逐渐得到重视和好评。霍桑的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等问题。

1836年和1846年霍桑两度在海关任职,1841年曾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他于1842年结婚,在康科德村居住。1848年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失去海关的职务,便致力于创作活动,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这部作品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受不合理的婚姻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暴露了当时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中的某些黑暗。

《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1851)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血腥掠夺。另一部小说《福谷传奇》(1852)以布鲁克农场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改良的尝试失望的心情以及对狂热的改革者的厌恶。皮尔斯当选为美国总统后,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1857年后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1860年返回美国,在康科德定居,继续写作。1864年5月19日去世,身后留下4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朗费罗,H.w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TOP

诗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等佳篇而为人称道。《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

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辞去哈佛大学教职,专事创作。次年发表《海华沙之歌》。这是采用印第安人传说而精心构思的长诗,写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一生克敌制胜的英雄业绩,以及他结束部落混战,教人民种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贡献。

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但诗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斯库尔克拉夫特的着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诗的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当时虽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却遭到后代一些评论家的责难。从1843年起,朗费罗夫妇在幽静的克雷吉别墅中度过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烧伤致死,这一直使他无比悲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重负,他投身于但丁的《神曲》的翻译,还写了6首关于但丁的十四行诗,是他最佳的诗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体上仿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诗剧于1872年完成。

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辕,备受尊崇,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

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歌谣、叙事诗和诗剧。他的诗歌在美国广为传诵,在欧洲受到赞赏,被译成20余种文字;20世纪以来,他的诗名急剧下降,其地位变化之大,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惠蒂埃

惠蒂埃,J.G,(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07-1893) TOP

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黑弗里尔镇。自幼务农,曾在一专科学校肄业一年,但读书甚多,深受英国文学尤其是苏格兰诗人彭斯的影响;1831年出版的诗文集《新英格兰的传说》,描写新英格兰农村淳朴的生活和历史传说,便表现了这种影响。1849年出版散文作品《玛格利特·史密斯日记片段》,以清新的笔法描绘了早期新英格兰的生活及人们的心理状态。

从1833年起,惠蒂埃在废奴主义者威廉·加里逊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废奴运动,编辑报纸,撰写社论和小册子,同时写诗号召废除蓄奴制。诗集《在废奴问题进展过程中写的诗》(1838)和《自由的声音》(1846),揭露了奴隶主的暴行和黑奴悲惨的命运。他的诗歌有强烈的战斗性,反映了美国废奴斗争中的重大事件,有如一部废奴运动的编年史。

惠蒂埃的诗集《劳工之歌》(1850),以不加雕琢的语言讴歌美国早期的渔民、农民、鞋匠、伐木工人的劳动。他的另一些诗歌则对社会暴力表示抗议,对被压迫的下层人民寄以同情。1859年左右,惠蒂埃又转而描写新英格兰农村的生活和景色,出版了诗集《包罗万象》(1856)、《家乡民谣》(1860)等。他的著名的长诗《大雪封门》(1866)曾被评论家誉为“一部优美的新英格兰田园诗”。

爱伦·坡

爱伦·坡,E.(Edgar Allen Poe 1809-1849) TOP

诗人、小说家、批评家。1809年1月19日生于波士顿。父母在他幼年时先后死去。1811年他由弗吉尼亚里士满商人约翰·爱伦收养,随爱伦夫妇去英国。回里士满后,进入弗吉尼亚大学肄业一年。曾参加美国陆军,被选送至西点军校。1831年因故被军校开除,在巴尔的摩、里士满、纽约与费城等地写稿,曾在《南方文学使者》《伯顿绅士杂志》参与编辑工作。1835年与表妹维吉尼亚·克莱姆结婚;1847年妻子病故,此后精神日益失常。1849年10月7日死于巴尔的摩。

爱伦·坡的诗集有《帖木儿》(1827)、《艾尔·阿拉夫》(1829)、《诗集》(1831),诗中大多是古怪、奇特、病态的形象。他强调写忧郁的情绪,著名的《乌鸦》(1845)一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也颇有影响。他大约写了70篇短篇小说,收在《述异集》(1840)中。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前者包括《厄舍古厦的倒塌》《红色死亡假面舞》《莉盖亚》《黑猫》《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等;后者如《莫格街谋杀案》《被窃的信件》《马里·罗盖特的秘密》《你是那人》《金甲虫》等。《莉盖亚》被认为是他最好的小说。爱伦·坡在西方还被认为是侦探小说的鼻祖,他的上述这类小说对西方侦探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爱伦·坡的文学批评论着有《创作哲学》(1846)、《诗歌原理》(1850)等。

斯托

斯托,H.B.(Harriet Beecher Stowe l811-1896) TOP

女作家。生于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牧师。1832年她随父迁往辛辛那提市,担任教员。这座城市与南部蓄奴州仅一河之隔,她的一家积极参与援助逃亡奴隶的活动。她对黑人奴隶的遭遇十分同情,对奴隶制深恶痛绝。 1836年与卡尔文·埃利斯·斯托教授结婚。1850年随夫迁至缅因州:她写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揭露了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的残暴和黑奴的痛苦。

小说赞扬了伊莱扎夫妇所代表的黑人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解放而作的斗争,同时也推崇汤姆所体现的逆来顺受的基督教博爱宽恕精神。小说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反奴隶制的斗争,但也遭到奴隶主的话毁。1856年她发表了根据黑奴起义领袖德雷德·司各特的事迹写成的长篇小说《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

梭罗

梭罗,H.D.(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TOP

作家、思想家。生长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心康科德村,父亲是小业主。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着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

梭罗的着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写成。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里马克河上划船漂游,写成《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1849),发挥了他对自然、人生和文艺问题的见解。他的代表作《沃尔登,或林中生活》(1854)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沃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挥然一体。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惠特曼

惠特曼,w.(Walt Whitman 1819-1892) TOP

诗人。1819年5月31日出生于长岛。父亲务农,因家贫迁居布鲁克林,以木工为业,承建房屋;他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民主思想家潘思的作品很感兴趣,这使惠特曼也深受影响。惠特曼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童年时还当过信差,学过排字。后来在报馆工作,又成为编辑。他喜欢游荡、冥想,喜欢大自然的美景;但是他更喜欢城市和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演讲术,喜欢阅读荷马、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1846年2月至1848年1月任《布鲁克林之鹰》的编辑。1848年去新奥尔良编辑报纸,不久回到布鲁克林。此后的五、六年中,他帮助年迈的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自由散漫,随意游荡;与少年时一样,尽情地和船夫、领航员、马车夫、机械工、渔夫、杂工等结交朋友

1855年《草叶集》的第1版问世,共收诗12首,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其中最长的一首,即后来被称为《自己之歌》的那首诗。共1336行。这首诗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最重要的诗歌之一。诗中多次提到了草叶:草叶象征着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的普通人。这薄薄一册划时代的诗集受到了普遍的冷遇,只有爱默生给诗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惠特曼从这封信中得到巨大的鼓舞。

1856年,第2版《草叶集》出版,共收诗32首。《一路摆过布鲁克林渡口》是诗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此外,《阔斧之歌》、《大路之歌》也是名篇。

1859年,《星期六周刊》的圣诞专号上刊出了惠特曼的一首优秀抒情诗《从水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这是一首爱情和死亡的颂歌。次年应波士顿一出版家之请,印行了《草叶集》第3版,这本诗集算是第一次“正式出版”。集中有124首新诗,包括《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和3组分别名为《民主之歌》、《亚当的子孙》、《芦笛》的诗歌。

南北战争期间,惠特曼作为一个坚定的民主战士,显示了他的深刻的人道主义本色。战争激烈进行时,他主动到华盛顿去充当护士,终日尽心护理伤病的兵士,以致严重损害了健康。他的生活十分艰苦,借抄写度日,把节省下的钱用在伤病员身上。他充当护士将近两年的时间中,大约接触了10万名士兵,有许多后来还一直和他保持联系。

战后惠特曼在内政部的印第安事务局任小职员,不久部长发现他是《草叶集》的作者,把他解职;后来他在司法部长办公室供职,工作8年。由于在内战中受到了锻炼,增加了阅历,政治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高,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865年,惠特曼在纽约自费印行他在内战后期写的诗集《桴鼓集》,其中共收入新诗53首。几个月之后他又出版了一本续集,其中有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

1867年的《草叶集》第4版只有8首新诗,但收入了《样鼓集》及其续集。值得注意的是1871年发表的长篇文章《民主远景》,它总结了作者的文艺观和政治主张。

《草叶集》的第5版在1871年和1872年各印刷了一次。第一次增收13首新诗,第二次收入一般评论家公认为诗人最后一首重要的长诗《通向印度之路》和少数几首新诗。1873年1月惠特曼身患瘫痪症,写作能力从此也一蹶不振。但他的乐观主义,对生活的热爱和敏感,他的民主理想等还是至死不衰。他的晚年郁郁不得志,除编印了几个版本外,偶尔写些诗文。1876年出版了《草叶集》的第6版,以纪念独立宣言的100周年。这是一部包括散文作品在内的两卷集,第一卷即第5版的内容,第二卷他取名为《两条小溪》,包括散文、18首新诗、《通向印度之路》和附诗,诗句趋向于抽象。《草叶集》的第7版(1881-1882)的文字、每首诗的题目和排列的先后次序,都己最后审定,这一版共收20首新诗。惠特曼继续写诗,直至1892年去世。

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1888年出版的《十一月枝桠》,收入62首新诗和一些文章,集中的诗篇后来收入《草叶集》的第8版(1889),并成为“附诗一”。1891年费城的出版家出版惠特曼的新作《再见吧,我的幻想》,其中的诗篇成为《草叶集》的“附诗二”。《草叶集》的第9版(1892)包括“附诗一”、《七十之年》和“附诗二”《再见吧,我的幻想》。诗人去世后的遗诗《老年的回声》,作为“附诗”。见1897至1898年出版的集子,后采的全集也都收入。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9版。

梅尔维尔

梅尔维尔,H.(Herman Melvill l819-1891) TOP

小说家、诗人。1819年8月1日生于纽约,15岁离开学校,做过银行小职员、皮货店店员和教师。1839年在一条去英国利物浦的商船上充当服务员,接触海洋,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影响。1841年他22岁时再度航海,在捕鲸船“阿古希耐”号上充当水手,航行于南太平洋一带。他后来的杰作《白鲸》取材于这次海上生活。1842年7月离船,曾为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有食人生番之称的泰皮族所俘虏。脱逃后于当年8月在一条澳大利亚商船上作水手,因违犯纪律,被囚在塔希提岛。越狱后在当地各岛漫游,所闻所见后来写进他的《欧穆》一书中。11月,他到一艘捕鲸船上做投叉手。1843年8月又在一艘军舰上做水手,1844年10月在波士顿退伍。后开始写作。

梅尔维尔最初的两本书《泰皮》(1846)和《欧穆》(1847),是根据他在泰皮和塔希提的见闻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游记。1847年梅尔维尔开始创作《玛地》,并同纽约文艺界接触,经常为文艺刊物写稿。1849年梅尔维尔出版《雷得本》,1850年出版《白外衣》,都写航海生活,也都获得好评。这年夏天他与霍桑相识,两人成为邻居和朋友。1851年梅尔维尔出版他最重要的作品《白鲸》,这部小说以充实的思想内容、史诗般的规模和沉郁瑰奇的文笔,成为杰出的作品,但在当时却没有得到重视。

梅尔维尔的小说作品还有《皮埃尔》(1852)和《伊斯雷尔·波特》(1855)。他的短篇小说和散文有《代笔者巴特贝》(1853)、《迷惘的岛屿》(1854)、《班尼托·西兰诺》(1855)等,后来集成《广场故事》于1856年出版。185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骗子的化装表演》。他去世前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毕利·伯德》(1924),在他死后30多年才出版。

梅尔维尔晚年转而写诗。1866至1885年在纽约任海关检查员。1866年他自费印行第1部诗集《战事集》。1876年又自费出版以宗教为题材的18000行长诗《克拉瑞尔》,1888年和1891年自费出版诗集《约韩·玛尔和其他水手》和诗集《梯摩里昂》,各印25册。

梅尔维尔于1891年9月28日去世。一生潦倒不得意,他的作品在当时大多也不受欢迎,直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逐渐引起注意。

狄更生

狄更生,E.(Emily Dickenson l830-1886) TOP

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一个律师家庭。祖上是当地望族,父亲一度出任国会议员,家庭以保守的传统自居。她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单调平静,很少外出,仅作过一次旅行。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光房门,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研究者至今仍不明白她长期隐居的原因。

她在孤独中埋头写诗,留下诗稿1775首。在她生前只有7首诗被朋友从她的信件中抄录出发表。在她创作时,爱默生所领导的“超验主义”运动在离阿默斯特不远的康科德兴起,她年轻时曾接触到爱默生的思想,爱默生反对权威、崇尚直觉的观点,使她与正统的宗教感情发生冲突,处于对宗教的虔诚与怀疑的矛盾之中。她的诗主要写高傲的孤独、对宗教追求的失望、死的安详等,反映了复杂的心理状态。

狄更生于1886年5月15日逝世。她的亲友曾选编她的遗诗,于19世纪末印出3集,但逐渐为人忘却。直到美国现代诗兴起,她才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得到热烈欢迎,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热门。从1921年起,狄更生的书信陆续选编出版。其中有许多表现出与她的诗相仿的谜一般的意趣,这也说明她的生活内容过于狭隘。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 TOP

作家。塞缪尔·朗赫思·克莱门斯的笔名。1835年11月31日生在密苏里州佛罗里达镇,长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小城汉尼拔。父亲是个不得意的乡村律师和店主,在他12岁时去世。他曾学习排字。1851年在他的哥哥欧莱思开办的报馆中充当排字工人,并开始学习写作幽默小品。1853年后在中西部和东部作排字工人。1856年去新奥尔良,想转道去巴西,在乘船沿密西西比河南下时遇见老舵手贺拉斯·毕克斯比,拜他为师,18个月出师后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直至内战爆发,水路交通断绝。

在战争中曾一度参加南军。1861年欧莱思被林肯总统派去西部内华达领地政府任秘书,他随同前往,试图在经营木材业与矿业中发财致富,均未成功,便转而以写文章为生。1862年在内华达弗吉尼亚城一家报馆工作。1863年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1864年,在旧金山结识幽默作家阿·沃德和小说家布·哈特,得到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提高了写作的本领。1865年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使他全国闻名。此后经常为报刊撰写幽默文章。

1866年去夏威夷岛采访,1867年作为记者乘“桂格城”号轮船随一批旅游者去欧洲和巴勒斯坦旅行。他写的报道后来辑成《傻子国外旅行记》(1869)。1870年马克·吐温与纽约州一个资本家的女儿奥莉薇娅·兰登结婚。婚后居住在布法罗,自己编辑发行《快报》,一年后因、赔钱过多而出让。1872年出版《艰苦岁月》一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1873年他同查·沃纳合写的《镀金时代》,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

1871年马克·吐温举家移居东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这时他已成为有名的作家和幽默演说家。此后的幼年是他创作的丰收年代。1875年马克·吐温应豪威尔斯之约,为《大西洋月刊》撰文。他以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为题材,写了7篇文章,后汇集成书,名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8年后,他回到家乡,把这本书扩充成为《密西西比河上》(1883)。

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出版。它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书中写淘气的汤姆和他的伙伴哈克贝里·费恩以及汤姆的女友贝姬·撒切尔的许多故事,不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有许多合乎孩子心理的有趣情节。

马克·吐温的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于1876年开始执笔,1884年出版。这部小说得到批评家的高度评价,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不断遭到查禁。

马克·吐温于1889年出版《亚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它和《王子与贫儿》(1881)都是以英国为背景讽刺封建制度和宗教的长篇小说。1894年,马克·吐温写了《傻瓜威尔逊》,塑造了一个富有斗争性的女黑奴罗克西的形象。在这前后,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两个女儿一病一死,妻子的健康也恶化;他投资制造自动排字机失败而破产。为了偿还债务,他外出旅行演讲,访问了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南美等地。

1897年写成《赤道旅行记》,其中讽刺并谴责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他此后创作的中心思想。1896年出版《贞德传》,它描写15世纪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一生。1898年马克·吐温还清全部债务。1900年10月,在离开美国旅居欧洲几近十年之后,他和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1900年以后发表的许多时论作品,锋芒仍未削减。

1904年,妻子在意大利逝世。马克。吐温进入了事业的最后阶段。他早期作品如《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已有表现的对“人类”(实为对有产阶级)的悲观情绪,此时成了他一些作品的主调。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散文《人是怎么回事?》(1906),故事《神秘的来客》(1916)等都有反映。晚年最重要的着作是他口授、由他的秘书笔录的《自传》。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

哈特

哈特,B.(Bret Harte 1836-1902) TOP

小说家。生于纽约州的奥尔伯尼。幼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阅读却很广泛。1854年随家迁往西部,做过矿工。1860年定居旧金山,担任教员和编辑。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后,淘金者蜂拥而至。哈特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描写了这些淘金者的生活,写法颇具特色,被称为“西部幽默小说家”、“乡土文学作家”等。他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咆哮营的幸运儿及其他短篇》(1870)。哈特成名后迁居东部,曾出任美国驻德国和英国的领事,并继续写作,但他后来的小说失去了早年的光采。

豪威尔斯

豪威尔斯,w,D.(William Dean Howells l837-1920) TOP

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出生于俄亥俄州。父亲是印刷工人。他本人曾任俄亥俄州报记者,因协助林肯竞选总统,为林肯写了一篇传记,因而闻名。1861至1865年任美国驻威尼斯领事。回国后在波士顿、纽约等地创办文学杂志,创作长篇小说。1909年担任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第一任主席。豪威尔斯在担任《大西洋月刊》和《哈珀》杂志的编辑时,曾竭力反对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小说。他认为小说的首要目的是教诲,而不是娱乐;文学作品应该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他写了近40部长篇小说。80年代创作的《一个现代的例证》(1882)写一对年轻夫妇草率结婚,结果酿成悲剧。《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1885)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剥削矿工发财致富的暴发户,批评家认为其中充满了“敏锐的观察”和“善意的批评”。8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动荡不安,豪威尔斯认为“竞争的资本主义”已不能令人满意,“应代之以社会主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写了长篇小说《新财富的危害》(1890),描写一家杂志的“社会主义者”与华尔街老板在对待工运问题上的“观点上的分歧”。《来自奥尔特鲁里亚的旅客》(1894)倡导空想的社会主义,《穿过针眼》(1907)则鼓吹通过“公民投票”而产生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詹姆斯

詹姆斯,H.(Henry James 1843-1916) TOP

小说家。1843年4月15日出生于纽约。父亲亨利是哲学家、神学家,长兄威廉是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伪创始人。他生长在一个富有教养的家庭中,象当时许多有素养的美国人一样,羡慕古老的欧洲文明。自幼往来于欧美之间,1875年起定居伦敦。1915年因美国一时未曾参加世界大战,忿而加入英国籍。1916年2月28日于伦敦病故。

詹姆斯幼年在家庭教师指导下学习。1862至1864年在哈佛法学院求学,并与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威·迪.豪威尔斯相识。1864年开始写作文学评论与短篇小说。1875至1876年在巴黎结识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莫泊桑、福楼拜、都德和左拉,以及英国作家罗·路·斯蒂文森等。他因残疾未能在南北战争时服役。长期以来勤奋写作,着作浩繁。191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1912年获得牛津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称号。1916年英国政府授予他最高文职勋章。

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说,此外也写了许多文学评论、游记、传记和剧本。他的小说常写美国人和欧洲人交往之间的问题;成人的罪恶如何影响并摧残了纯洁、聪慧的儿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孤独,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等:这表明作家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浓厚兴趣。这是深有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所怀有的人文主义倾向,而不是人们所熟悉的对贫苦大众的人道主义同情。作者赞美优美而淳厚的品德,把个人品质高高置于物质利益甚至文化教养之上,个人品质和他人利益高于一切。

重要的长篇小说有《一个美国人》(1876-1877),《贵妇人的画像》(1881),《波士顿人》(1885-188g),《卡萨玛西玛公主》(1885-1886),《波音敦的珍藏品》(1896),《梅西所知道的》(1897),《未成熟的少年时代》(1899),《圣泉》(1901)和后期的三部作品《鸽翼》(1902)、《专使》(1903)和《金碗》(1904)。

著名的中短篇小说有《黛西·密勒》(1878),《艾斯朋遗稿》(1888),《真正的货色》(1890),《小学生》(18992),《螺丝在拧紧》(1898),《丛林猛兽》(1903),《快乐的一角》(1909),以及一组描写作家、艺术家生活的中短篇小说。

詹姆斯写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评论文章,涉及英、美、法等国作家,如乔治。艾略特、斯蒂文森、安东尼·特罗洛普、霍桑、爱默生、巴尔扎克、乔治·桑以及屠格涅夫等。文集有《法国诗人和小说家》(1878),《一组不完整的画像》(1888),《观感与评论》(1908),《有关小说家的短评》(1914),《笔记与评论》(1921)等。他的游记有《大西洋彼岸素描》(1875),《所到各地图景》(1883),《在法国的一次小小旅游》(1885),《在英国的时候》(1905),《美国所见》(1907),《在意大利的时候》(1909)。自传三种:《童年及其他》(1913),《作为儿子与兄弟》(1914),《中年》(1917)。

欧·亨利

欧·亨利(O.Henry l862-1910) TOP

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小镇。父亲是医生。15岁在叔父的药房里当学徒。五年后去得克萨斯州一个牧场放牛。1884年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出纳员。1896年,银行发现缺少一小笔款子,欧·亨利因涉嫌被传讯。他却取道新奥尔良去拉丁美洲避难。1897年回国探望妻子,因而被捕,判处5年徒刑。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并开始以欧·亨利为笔名(原为狱中所用一本法国药典的作者的名字)写作短篇小说,于《麦克吕尔》杂志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他虽也与上流社会来往,但经常出入贫民公寓、小酒馆、下等剧场,自认为纽约400万小市民中的一员,而不是400个富翁之一。

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可列人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如《麦琪的礼物》写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相互赠送圣诞礼物中的巧合,刻划了他们捉襟见肘的生活与相互体贴的感情。

《警察与赞美诗》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想进监狱度过寒冬,屡次以身试法,警察都置之不理。而当他决心弃旧图新时,警察却毫无道理地逮捕了他。作者向人们揭示这个社会就是如此的黑白不分,是非颠倒。《最后一片藤叶》感伤气氛浓厚。作者满怀深情地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相漏以沫”的友谊,突出地刻划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画家的形象。《没有完的故事》对大都会中挣扎谋生的弱女子表示了深厚的同情。《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也是一篇哀婉动人的故事,作者用神秘的气氛渲染了一对爱人先后在同一个房间里自杀的悲剧。

从艺术手法上看,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惊愕之余,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进而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使读者有亲历其境之感。但由于作品写得太多太快,手法不免雷同;特别是受到当时社会上庸俗趣味的影响,往往为悲惨的故事硬添上一个圆满的结局,因而有时冲淡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诺里斯

诺里斯,F.(Frank Norris 1870-1902) TOP

作家。生于芝加哥一个富裕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在欧洲学习艺术。回国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以记者为业。长期生活在美国西部,自称加利福尼亚州人。开始创作时倾向浪漫主义,如描写海上传奇的《“莱蒂夫人号”上的莫兰》(1898)。后来的小说受到左拉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如《麦克提格》(1899)和《凡陀弗与兽性》(写于《麦克提格》同时,1914年发表)。

诺里斯在西部采访新闻时,了解到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铁路托拉斯与农场主之间的矛盾,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小麦史诗”三部曲。其中以《章鱼》(1901)写得最好,是他的代表作。它控诉了垄断资本的压迫与剥削,把铁路比作章鱼,无数条腕足侵人各个角落。诺里斯写过一些文艺论文,收在《小说家的责任》(190)这本集子中,主要强调“写真实”,“说真理”,“研究人性”。

克莱恩

克莱恩,S.(Stephen Crane l871-1900) TOP

作家。出身于新泽西州纽瓦克的牧师家庭,曾在两所大学中肄业,1891年轻学去纽约任记者。1893年写了一部中篇小说《街头女郎梅季》,取材于纽约贫民窟的生活。1894年开始分期发表另一部小说《红色英勇勋章》,1895年成书。这部小说获得欧美各国重视后,《街头女郎梅季》遂得以重新出版。1896年,去古巴采访,途中轮船遇到风暴。他根据这次经历写成短篇小说《海上扁舟》(1898),细致地描写了4个人怎样在茫茫大海中挣扎与战斗,是美国短篇小说中的一个名篇。1898年再次去古巴采访美西战争。1900年因肺病死于欧洲。

克莱思也是一位诗人,曾发表过《黑骑者》(1895)和《战争是仁慈的》(1899)两部诗集。他的诗写法自由,不顾传统的音节和韵律,风格朴质简洁,常常通过寓言式的意象揭示生活的某个真理。评论界认为他与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德莱塞

德莱塞,T.(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 TOP

小说家。1871年8月27日生于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镇。父亲原是德国的纺织工人,于1846年逃避兵役到了美国,开过纺织工场。德莱塞12岁起充当呢绒绸缎店的店员和报童;17岁时去芝加哥谋生,曾在一家小饭馆里洗碟子,在铁器店做伙计。18岁时。由小时候的一个女教师资助,进入印第安纳大学肄业,有机会接触到达尔文、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着作。

一年后又回到芝加哥,充当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员和洗衣店的送货员。从23岁开始。先后在芝加哥和圣路易斯的报纸任记者,在纽约《每月》杂志任主编。1观年开始写作《嘉莉妹妹》,第二年完成并出版。《嘉莉妹妹》通过农村姑娘家莉到芝加哥谋生而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的表面底下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描写。《嘉莉妹妹》用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写成为美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虽在美国被禁,后来却在英因出版。1907年终于在美国再次出版。

《嘉莉妹妹》被禁后,德莱塞被迫停笔10年。这10年中他仍任编辑工作。1909年着手写作长篇小说《珍妮姑娘》,1911年出版。以后写了著名的《欲望三部曲》的第l部《金融家》(1912),第2部《巨人》(1914),第3部《斯多葛》(1947)。这个三部曲描写垄断资本家柯柏乌豺狼般的一生,从南北战争结束后的“镀金时代”直至20世纪初柯柏乌之死,以他的死亡暗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1917年,德莱塞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与以后成为美国共产党领袖的威廉·海伍德和《震撼世界的十日》的作者约翰·里德相识。友人中还有其他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这个时期,德莱塞发表了《自然和超自然戏剧集》(1916);短篇小说集《自由及其他》(1918),《十二个人》(1919);剧本《陶工之手》(1918);散文集《敲吧,鼓儿!》(1920)和《关于我自己的书》(1922)。

代表作《美国的悲剧》(1925)使德莱塞获得了世界声誉。小说描写一个穷女工的不幸遭遇,深刻表明美国的社会制度是造成劳动人民悲剧的根源。1927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锁链》。同年11月应邀访问苏联。1928年出版了《德莱塞访苏印象记》。192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妇女群像》,塑造了女共产党员艾尼达的形象。1931年出版政论集《悲剧的美国》,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冷静而严肃的全面的解剖。这一年他又出版了带有自传性质的《黎明》。1941年发表政论集《美国是值得拯救的》。

1944年接受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荣誉奖。同年与海伦·理查逊结婚。1945年7月卯日,德莱塞申请参加美国共产党。1945年12月28日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逝世。死后出版的作品有《堡垒》(1946)和《斯多葛》(1947)。

德莱塞的作品在中国早有介绍。德莱塞一些著名的长篇小说,如《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和《嘉莉妹妹》等,都已有中文译本。

凯瑟

凯瑟,W.(Willa Cather l873-1947) TOP

女作家。出生在弗吉尼亚州,幼时随父母迁居到中西部的内布拉斯加州。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记者和杂志编辑。1912年开始专事写作。早期作品受亨利‘詹姆斯的影响。后来听从女作家沙拉·奥纳·裘维特的劝告,以自幼所熟悉的西部边疆生活为题材,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

《哦,拓荒者们!》(1913)与《我的安东尼亚》(1918)两部小说描写第一代东欧和北欧的移民与大自然搏斗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处理新旧文化冲突中人与入之间的关系的情形。《一个沉沦的妇女》(1923)写一个开发西部的实业家的妻子被投机商引诱而走向堕落。《教授的住宅》(1925)写一个历史教授看不惯崇拜金钱的家人,与一出身清寒的青年学者托姆。奥特兰结成忘年之交。

凯瑟以后的作品进一步从北美洲的历史中发掘她所想望的精神美。在《死神来迎接大主教》(1927)中,歌颂了19世纪在新墨西哥印第安人中间传教的天主教神父的献身精神。《莎菲拉与女奴》(1940)写南北战争前弗吉尼亚一个白人妇女如何帮助一个女黑奴逃往加拿大而获得了自由。凯瑟的作品结构匀称,节奏舒缓从容,文字清新优美。近年美国批评界认为她是加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R·(Robert Frost 1874-1963) TOP

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做过校长与新闻记者,在他11岁时逝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2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的诗歌最初末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年举家迁往英国定居后,继续写诗,受到英国一些诗人和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支持与鼓励,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1913)与《波士顿以北》(1914),得到好评,并引起美国诗歌界的注意。1915年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

他的诗名日盛,于1924、1931、1937、1943年4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他晚年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的诗往往从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赂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著名诗集还有《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场》(1936)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6-1916) TOP

作家。1876年1月12日生于加和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父亲是破产的农民,家庭非常贫困。他从幼年起就以出卖体力为生,曾去卖报、卸货。14岁进奥克兰罐头厂当童工。15岁时,不顾政府的禁令,在旧金山港口非法捕蚝(称为“蚝贼”)。后来当水手,到过日本。回国后在黄麻厂和铁路工厂做工。曾参加失业工人组成的“工人军”进军华盛顿,要求改善生活条件。以后在美国各地流浪,曾被当作“无业游民”关进监狱,罚做苦工几个月。回故乡后努力读书,4至1896年间,一边读中学,一边工作、曾一度进入大学学习。1896年阿拉斯加发现金矿,他曾加入淘金者的行列,去加拿大克郎代克地区淘金,结果得了坏血症,空手而还。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

他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1900至1902年发表《狼的儿子》等3部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1902年,根据在英国伦敦的实地观察,写成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3)。他有两部描写动物的小说《荒野的呼唤》(1903)和《白牙》(1906),被认为是卓越的作品。在长篇小说《海狼》(1904)中,他揭露一个尼采式的“超人”“海狼”劳森的兽性的残忍和利己主义。

19世纪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905年以后参加社会党的活动。1905至1910年期间他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论文集《阶级的斗争》(1905)和《革命》(1908);长篇小说《铁蹄》(1908)和《马丁.伊登》(1909)。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它描写一个出身于劳动者的现实主义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命运。

他在1910至1916年间还写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如长篇小说《天大亮》(1910)和《月谷》(1913),短篇小说《德布斯之梦》(1913)、《墨西哥人》(1913)和《强者的力量》(1914)等,同时也写了不少迎合出版商的需要而粗制滥造的作品。到了后期,杰克·伦敦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求个人享受,他的“白人优越论”发展成为大国沙文主义,为1914年美国干涉墨西哥辩护。1913年以后,他因经济上的挫折和家庭纠纷,精神受到严重打击,经常酗酒,1916年11月22日服毒自杀。

杰克·伦敦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作了揭露和批判,他擅长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紧凑,文字精练生动,有相当的感染力。

桑德堡

桑德堡,C.(Carl Sandburg 1878-1967) TOP

诗人,传记作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格尔斯堡一个瑞典移民家庭。父亲务农,做过铁匠。桑德堡在本地公立学校读书4年后进入瑞典路德会的暑期学校。13岁开始谋生,赶过车,并在理发店当门房等。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发生战争时,他在波多黎各服役,任《格尔斯堡晚报》战地通讯员。同年9月进入隆巴德学院免费就学。19抛年离校。190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在轻率的欢乐中》。离校后到过许多地方,从事多种职业,得以广泛接触社会和民间歌谣。1907年任《明日杂志》助理编辑。随后参加过社会民主党的活动,并任米尔沃基社会党人市长的秘书。

1914年桑德堡的《芝加哥》和其他8首诗在《诗刊》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毁誉参半。1916年出版的《芝加哥诗集》莫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此后相继出版诗集《剥玉米的人》(1918)、《烟与钢》(1920)、《太阳烧灼的西方石板》(1922)、《早安,美国》(1928),长诗《人民,是的》(1936)和《诗集》(1951)。他与韦彻尔.林赛、埃德加.李.马斯特斯等形成芝加哥诗派、成为美国诗歌民主传统的继承者。此外;桑德堡还撰写过《林肯传》(共6卷,1926-1942)。

辛克莱

辛克莱,U.(Upton Sinclair 1878-1968) TOP

作家。1878年9月20日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祖上是名门贵族,传到他的父亲时,家境已经破落。父亲以卖酒为生,收入微薄。后全家迁居纽约。他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先后在纽约市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5岁开始给一些通俗出版物写文章,靠稿费维持生活;1902年参加社会党;曾对芝加哥的劳工情况进行调查,并据而写成长篇小说《屠场》(1966)。

1906年以后30年间,辛克莱继续创作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面的长篇小说,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描写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击垄断资本家的《石油》(1927),揭露政治腐败和警察暴行的《波士顿》(1928)等。

辛克莱在写作之外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他对“产业民主联盟”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他支持“美国公民权同盟”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1934年他提出“结束加利福尼亚州的贫穷”的口号,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加州长竞选;

从1940年开始,辛克莱以《世界的终点》为总题,写了11部长篇小说,描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社会情况,其中《龙齿》(1942)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62年出版自传。1968年11月25日于美国新泽西州逝世。

刘易斯

刘易斯,S.(Sinclair Lewis l885-1951) TOP

小说家;1885年2月7日生于明尼苏达的索克中心,1951年1月10日在意大利逝世。在职鲁大学求学期间,曾一度离开学校、在厄普顿·辛克莱创办的赫利孔社会主义居民试验区工作。大学毕业后当过编辑,并开始创作。 l920年,他的长篇小说《大街》出版;引起巨大的反响。接着又写成《巴比特》(1922)和《阿罗史密斯》(1925)。这三部小说被认为是他的最优秀之作。其中《阿罗史密斯》曾获1926年的普利策文学奖,但他拒绝受奖。此后他又写了《埃尔默·甘特利》(1927)、《多兹沃思》(1929)等长篇小说。193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写作技巧也大不如前。

他的作品大多以乡村和小市镇生活为题材。《大街》揭示了小市镇生活的闭塞和保守,嘲讽了市民的偏狭、愚昧,也讥刺了知识分子的浅薄和软弱。由于刘易斯的这部作品,《大街》几乎成了美国社会保守生活的代名词。

刘易斯写了20多部长篇小说,题材比较狭窄,他的特点是对细节作详尽的描绘,采取夸张的手法,达到漫画式的讽刺效果。

世界著名

鲁迅(周树人)

雨果

巴尔扎克

乔治·戈登·拜伦

约翰·济慈

约翰·多恩

季羡林

郁达夫

冰心(谢婉莹)

列夫·托尔斯泰

毛泽东

郭沫若

李白

杜牧

杜甫

张问陶

辛弃疾

茅盾

巴金

曹禺

曹操

泰戈尔

穆旦

J K罗琳

儒勒·凡尔纳

罗素

徐志摩

老舍(舒庆春)

朱自清

陶行知

叶圣陶

林语堂

汪曾祺

萧红

余秋雨

田茂泉

灵遁者

贾平凹

陈忠实

北岛

西川

  • 上一篇百科:邹继海
  • 下一篇百科:孙大光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 天文学家哥白尼之死:哥白尼是被哪个教处死的
  •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被称“诗豪”的原因是什么?
  • 北宋著名文学家邵雍的生平简介,邵雍的人物事迹
  •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冥王星发射出X射线
  • 天文学家发现银河最大恒星 比太阳亮100万倍
  •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姐的欢喜 » 文学家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