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0 0
戴晴(1941年1月8日-),原名傅凝。女。江西临川人。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历任航天部、公安部技术员,总参一局参谋,《光明日报》记者、专栏主持人,自由撰稿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
中文名:戴晴 外文名: 别名:傅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 毕业院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与祖国文明共命运》 主要成就:全国报告文学奖海峡两岸征文第一名 性别:女 籍贯:江西临川
生平
戴晴原名傅凝。祖籍江西临川,生于重庆,幼年随父母奔走与港澳、津沪等地。其父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为革命烈士。
1960年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1966年3月到七机部任技术员。1969年下放湛江围海造田,后又到湖南劳动。1972年起先后在公安部、解放军总参工作,曾入南京解放军外语学院进修英语。其父傅大庆早于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后随周恩来参加南昌武装起义。1940年他与戴晴的母亲杨洁同居,次年结婚(由叶剑英任证婚人)后被派往北平敌占区搞情报工作,直接与第三国际联系。1944年傅大庆遭日本宪兵队逮捕杀害后,戴晴一直由叶剑英收养。
1960年戴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改名为国防科技大学,并南迁长沙)学习导弹专业。毕业后她被分到中央军委总参三所搞情报翻译工作。戴晴后来因此被指为“国安部的特务”。(MemoirTiananmen-2004)
文革结束后,戴晴在南京的解放军外语学院进修英语两年。期间她于1987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盼》,把两地分居的知识分子境遇中的酸、甜、苦、辣、咸写得如诉如泣,颇获好评。
进修后,戴晴转到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1982—1989年她在《光明日报》做记者,主持《学者答问录》专栏,访过了很多学者,其中包括方励之、严家其、金观涛等持不同政见者。
1989年之后,戴晴因为支持不同政见者在同年7月14日被捕并在秦城监狱关押。她于次年1月21日被释放后,又被监视居住了三个月。
1992年获得国际报业联合会自由金笔奖。
荣誉成就
《与祖国文明共命运》(主编)获全国报告文学奖。
散文《我的汉声朋友》获海峡两岸征文第一名,部分作品译为英、日、德文在国外出版。
曾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尼曼研究基金、哥伦比亚大学自由论坛研究基金、华盛顿威尔逊中心研究基金等。
1992年获世界报业协会自由金笔奖。
1993年获康狄·耐斯特环境保护奖和戈德曼环境保护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戴晴以其犀利的文笔,泼辣的文风和弘扬民主的道义勇气叱咤文坛和新闻界,一时名动天下,1988年被称为戴晴年。
主要作品
著作
不(短篇小说)1982,花城出版社
最后一个椭圆(小说集)1985,十月出版社
魂(散文集)1985,上海文艺出版社
追逐魔鬼挝住上帝(杂文集)1988,湖南人民出版社
学者答问录(采访集)1988,陕西科技出版社;1989,江西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国女性系列(报告文学集)1988,辽宁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国女性(口述历史文学/与洛恪合作)
储安平与党天下(历史纪实)1989,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我的四个父亲、在秦城坐牢(历史纪实)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历史纪实)1989,江苏文艺出版社
红色警报——首都记者赴大兴安岭火场亲历记(报告文学集)编着,1987,华夏出版社
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文集编着,1989,贵州人民出版社
长江三峡工程应否兴建——学者争论文集编着,1989,香港中国图书刊行社
在如来佛掌中——张东荪和他的时代,2009,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译介
音乐与你(理论)美国L/爱尔曼等着,1987,天津人民出版社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
《战争》(合译)
《罪孽的报应》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