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 0 0
郑守仁(1940年1月30日-2020年7月24日),出生于安徽颍上,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主要从事设计、隔河岩现场全过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曾为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及围堰设计施工和三峡工程设计、施工作出了贡献。2020年7月24日郑守仁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1岁。[1]-
中文名:郑守仁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颍上县 毕业院校: 职业: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履历
1958年9月至1963年9月,在原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河川系水工建筑专业学习。
1963年9月,毕业后分配到长办施工设计处工作,历任乌江勘测设计大队导流专业组组长、施工设计处导流组副组长、施工处设计处副处长、施工设计处处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施工处副处长、葛洲坝工程设计处副总工程师、处长。
1986年6月任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长办副总工程师。
1991年5月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
1994年5月兼长江委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1994年2月任长江委总工程师、中共长江委党组成员兼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8月任长江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谈三峡
郑守仁:三峡工程蓄水运行“超预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25日在三峡集团公司举行的175米试验性蓄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三峡工程的三次蓄水运行、监测等情况来看,有些方面超出了当初设计的预期,其中有好有坏。
曾经历过葛洲坝、隔河岩等中国水电工程洗礼的郑守仁院士,自1993年开始驻守三峡工地,担负起三峡工程的设计总成、现场勘测、设计科研等重任。17年后,三峡工程将于26日首次蓄水至175米高程,实现正常运行下的最高蓄水目标。
三峡工程的建设方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实际运行中,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首次蓄至135米水位,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汛后蓄至156米,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2008年和2009年两次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但分别只蓄至172.8米和171.43米。
分析上述原因,郑守仁认为,主要是从三次蓄水的运行、监测等情况来看,有些方面超出了当初设计的预期。第一,随着长江上游实施退耕还林、众多水库挡砂等因素,导致库区来砂量较当初设计值减少了56%,再加上冲淤情况良好,库区淤积情况好于预期。三峡工程135米蓄水提前1年实现。
第二,在国家、地方的支持下,三峡库区移民速度快于原先规划,原定6年的初期运行期也大幅提前。
第三,与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时的情况相比,长江上游在每年10月的来水量已减少很多,原定汛后开始145米起始的蓄水方案,被迫提前到9月10日启动蓄水,并于9月底将水位抬高至160米甚至162米,10月份视情况提升至175米高程。否则,无法发挥三峡的补水功能。
第四,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泥沙监测显示,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对坝下河道冲刷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部分河段发生崩岸等险情。
第五,库区地质灾害好于预期。三峡蓄水至175米高程后,将形成一个总面积为1804平方公里、周长5500多公里、总容量393亿立方米的宽阔水域,涉及到20多个县市的2000万人口安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水利枢纽都不能比拟的,国家为此投入巨资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尽管当前有些未治理的地方发生了局部崩岸险情,但总体情况稳定。
第六,库区地震情况要好于预期,大坝按照预防7级地震的要求进行设计。从135米蓄水以来的情况看,库区地震情况并未增多,发生最强地震的烈度仅为2.3。
郑守仁表示,鉴于三峡还有许多问题期待解决,借助本次试验性蓄水相关部门将展开地质灾害、水环境保护、下游河道冲刷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事迹
郑守仁1940年1月生,安徽颍上人。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水工专业。历任长江委施工处副处长、葛洲坝工程设计处副总工程师、处长,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长江委副总工程师,现任长江委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代表局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现场全过程设计,1994年起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
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获国家优秀设计奖,葛洲坝二、三江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工程设计和隔河岩水利枢纽新型重力拱坝工程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他均是主要获奖者之一。在三峡工程一期土石横向围堰设计中,解决了在深厚的新淤沙层上围堰基础的稳定、液化、防冲问题,优化混凝土纵向围堰上纵弯段的弧形布置,节约混凝土23万m3。他长驻施工现场,及时解决许多技术问题,为隔河岩工程质量优良、提前一年发电和三峡一期工程施工、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设计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两次被评为水电部、水利部特等劳模;获得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清江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先后授予他“隔河岩工程特殊贡献者”、“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郑守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34年,主持了乌江渡、葛洲坝工程导截流设计;作为隔河岩工程现场设计负责人,解决各个环节的重大技术问题,为优质建设提前一年发电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三峡工程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并在现场不断完善、优化设计,促进工程建设,他长期在工地,设计与施工相衔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中有创新。
1970年在乌江渡工程上游过水围堰设计中,提出深槽部位使用钢架笼水中封堵方案,钢架笼中部抛块石截流,上下游下插板浇筑水下混凝土闭气,中部块石体钻孔灌浆,为成功建成我国第一座水下浇筑混凝土拱围堰创造了条件。1974年在葛洲坝一期工程设计中,用“守点顾线”的防冲设计,成功的在长江中修建土石纵向围堰,该项成果已用于三峡工程一期土石围堰设计。
此后,在葛洲坝工地主持大江截流及二期围堰设计,为解决二期纵向围堰水下拆除问题,采用混凝土基座上插钢板桩格型围堰方案,为我国首创;大江截流设计中,提出在龙口下游侧预抛30吨钢架笼块石和17吨混凝土块拦石坎护底方案,简化护底结构,减少工程量,为顺利合龙起到重要作用,大江截流设计获80年代优秀设计奖。
二期上游横向土石围堰担负挡水发电通航重任,在水中抛填的砂砾石堰体中采用两排混凝土防渗墙方案,分期施工,基坑分期抽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已用于三峡二期上游围堰设计;1982年设计钢架叠梁围堰布置在二江泄水闸孔闸墩下游侧,并解决止水难题,保证了泄水闸底板干地检修;1986年设计二江泄水闸护坦及海漫检修围堰,采用新颖结构解决土石围堰与厂闸导墙接头防渗防冲问题,在确保电站发电运行流水的前提下,为二江泄水闸护坦及海漫抽干检修创造了条件。葛洲坝二、三江工程获国家科技特等奖,郑守仁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国家科委颁发的证书。
1987~1993年,郑守仁作为长江委副总工程师兼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驻工地全面负责设计和工程质量监理工作。从开工到发电各个施工阶段和重要环节中,他在确保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前提下优化设计。导流隧洞设计取消闸门竖井,改在进口设计进水塔方案;将隧洞全断面混凝土衬砌改为顶拱挂网喷混凝土和边墙及底板衬砌混凝土结构,在流速15米每秒隧洞中运用取得成功,节省投资1300万元,为导流隧洞一年建成,当年截流创造了条件。
提出分两个枯水期施工下游土石围堰,在主河床截流后完成全线混凝土防渗墙和上游低土石围堰同时建成闭气,基坑抽水后,抢浇碾压混凝土过水围堰时进行基坑开挖,为提前浇筑大坝混凝土争取了工期;导流隧洞封堵设计采用临时堵头渡汛方案,为提前一个汛期封堵导流隧洞创造了条件;提出大坝泄洪下游消能利用土石过水围堰改建成二级消力池并分期施工方案,为大坝导流底孔提前过流争取了工期。
研究采取措施解决了灰岩人工骨料中的夹泥团问题和两岸拱座开挖爆破及厂房高边坡施工技术问题;对灰岩岩溶发育的坝基防渗设计采用将溶洞(井)扩挖回填混凝土堵塞渗漏通道,再进行高压灌浆,使隔河岩工程一次蓄水成功,施工质量优良,提前于1993年7月发电。郑守仁被授予工程技术人员唯一的“隔河岩工程特殊贡献者”称号。
1994年以来,郑守仁任长江委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负责三峡工程设计工作,组织各建筑物设计人员进行单项技术设计和招标设计,认真研究各专家组的审查意见,解决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并大部分时间驻工地,研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与设计有关的重大技术问题。在三峡一期工程招标设计中,他针对一期土石围堰基础淤沙处理方案问题,组织设计科研人员通过现场淤沙取样试验及分析计算,提出综合处理和结构措施解决堰体稳定和防止液化及防渗、防冲问题,该项设计取得成功,较初步设计节省投资6000万元。
对混凝土纵向围堰上纵弯段的弧形线进行优化,在满足明渠泄洪及通航水流条件和保护二期上游土石横向围堰坡脚防冲的前提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证后缩短50米,较初步设计减少混凝土23万立方米,节省投资4800万元。郑守仁在现场特别强调把确保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放在优化设计的首位,在审查升船机承船厢高边坡设计图时,提出增加排水洞以保证高边坡运行安全。
为解决左厂房1~5坝段基础深层稳定问题,坚持采取综合处理措施以确保安全;大江截流招标设计中,提出龙口段预平抛垫底方案,减小合龙水深,有利于防止戗堤堤头坍塌和减少合龙工程量。他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除向各有关单位反复强调进行处理外,并提出技术处理措施补救,不留隐患。1995年,他被业主授予首批“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
郑守仁同志学风正派,有高度的献身精神。他长期在现场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能实事求是不失时机的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得到工程的业主、施工、监理各方面一致赞誉。1984年、1989年两次被评为水电部、水利部特等劳动模范,获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批准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