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前堆(最美奋斗者) 0 0
邓前堆,男,怒族,云南省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1964年3月出生,2001年7月入党,中专文化。28年来,他不顾生命危险,靠一套滑轮,一根绳子,通过距怒江江面30米高100多米长的溜索来往于拉马底村,为百姓送医送药,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万公里,诊治患者13万余人次,未出现一起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被当地群众称为“索道医生”。邓前堆同志2004被评为云南省实施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乡村医生。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光荣称号。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1]-
本名: 别名:“索道医生”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云南省福贡县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云南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中文名:邓前堆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怒族 职业:乡村医生
人物简介
邓前堆,1964年出生,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人,是怒江东岸的一个傈僳族村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于2013年1月12日正式揭晓,邓前堆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邓前堆,怒族,中等个子,一身白大褂,脚穿绿色解放鞋。正在拉马底村卫生室给村民看病的邓前堆,看上去很精神。因为生长在傈僳族村寨,又是家中次子,其父母依照傈僳族传统,叫他阿邓,“前堆是父母随便叫的”。
1983年,他从福贡县第二中学毕业后,曾跟随哥哥从怒江背一些油、米等日用品到缅甸贩卖,“走三天三夜就能到缅甸”。没想到这次“营生”自己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患上了严重的痢疾。回到村里,他在村里的诊所躺了4天。
当时给他看病的乡村医生友向叶问他:生病痛不痛苦?想不想当医生?“我当时觉得自己从未学过医,没有基础,不敢奢望。”但友医生看他不嫌乡村医生工资低,还上过初中,又有心从医,就向村干部汇报了此事。后来,经过乡卫生院批准,他成为友医生的学徒,正式跟着友医生当起了乡村医生。
邓前堆热爱农村卫生事业,为了村民的健康,他节假日从没休息过。28多年来,邓前堆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到地里劳动,还是赶集、做客、走亲戚,他都会习惯性地挎上药箱,以便随时在田边地头、林间崖下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乡亲们病了,他都随叫随到,通过索道奔波于高山峡谷间。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人物事迹
邓前堆同志从1983年至今,一直担任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用坚守换来百姓健康,被当地老百姓誉为“索道医生”。福贡县是国家贫困县,“索道”是散居怒江两岸的村民们往来的唯一通道,“溜江索道”也是当地的乡村医生必须选择的交通方式,十分危险。乡村医生邓前堆为了村民的健康,冒着生命危险,几十年如一日,在这条索道上来来往往了整整28年,不辞辛劳坚持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
多年来,他不辞辛劳,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救治了无数村民。他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他所在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到。28年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他用那些简陋的听筒、针筒和一张张发黄的欠条换来了无数村民的健康。
2009年以前,邓前堆的工资每月只有100多元,从去年起,由于计生工作也划归乡村医生负责,邓前堆的工资才提高到每月300元左右。
由于购买药品需要由乡村医生自己贷款先行垫付,邓前堆目前的个人贷款已达2.5万多元。近几年来,收入微薄的邓前堆医生共为乡亲垫付了1千多元医药费,并累积了一堆无法兑现的欠账条。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接受采访时邓前堆说:由于当地山高坡陡,乡亲们极易摔伤和骨折,他很想再多学一些骨科知识,比如关节复位等,以便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他还说出了他的一个心愿: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了什么病,就可以用最快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了。
28年来,邓前堆情系乡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满腔热情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注到当地农民身上,以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怀,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一位乡村医生的理想与信念,实现着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华美的奏章。
险恶环境
怒江大峡谷山高水急,索道距江面的距离有30米,仅靠一套滑轮,一根绳子,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通过100多米长的索道,一旦出现意外将是九死一生,而为了给村民治病,邓前堆在这条索道上来来往往已经走过了二十八年。
邓前堆介绍说:“以前是用木头做的滑板,比现在更危险,栓不紧的话会掉进怒江沟里面,特别是溜索旧的时候是磨烂的嘛,铁索上有刺,刹车时手来刹嘛,刺着手心上刺出血,皮肤都刺烂了。”
事迹举例
近一年来,每月10日邓医生都会过江为烧伤的开扒俄老伯做复查,2010年冬天里的一个深夜开扒俄老人家着了一场大火,整个房子都被烧毁,开扒俄老伯也被严重烧伤,开扒俄老伯的孙女回忆说“当时我们都吓坏了,爷爷被火烧着了,然后立即打电话给邓医生”,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是邓前堆还是义无反顾的冒险上了索道,邓前堆回忆说:“天太黑了,下面也看不清,对方也看不清,当时我一手持着电筒,一手握着索道把下决心就过去了。”经过3个小时的包扎处理,最终老伯的双臂保住了。开扒俄老伯的孙女说:“他就冒着险过来,挺危险的,他(爷爷)说如果不是邓医生及时赶来治病的话,有可能他会死亡。”像这样的事28年来邓前堆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也为拉马底村乡亲们治愈了数不清的病痛。
人民评价
村民们都说:“这个人好,晚上我们生病,三四点钟,他会到这里给我们输药,这个人服务态度太好了。”
如果说冒险过江出诊靠的是救命的信念,那么平时的医疗防疫工作则是对职业的恪守,邓医生每3个月就要给全村的儿童做一次体检,整个村子走下来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村里很多家庭都很贫困,邓医生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0元,但对于无法负担医疗费的人,他还会自己拿出钱垫付,
如今在拉马底村许多常见病的治疗已经不再困难,但是邓医生依旧有一个心愿,他盼望着有一天村两端可以架起一座可以走汽车的大桥,无论乡亲们得了什么病,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来。
邓前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表彰:
2002年,他被共青团福贡县委评为优秀团干部;
2004年,他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实施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先进个人”称号,被石月亮乡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被石月亮乡中心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2006年,被福贡县卫生局授予“2006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年,石月亮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特别是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索道医生”邓前堆的先进事迹播出以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亿万观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重要指示:“邓医生的事迹十分感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
2011年2月,邓前堆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优秀乡村医生”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3月,授予中共怒江州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怒江州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2011年4月,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6月,邓前堆同志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评为“全国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标兵”。
“阿邓医生”成为新闻人物的事,让整个拉马底村顿时沸腾起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拉马底村就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的聚焦和关注,这让瞬间成为新闻人物的邓前堆始料不及。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荣誉和赞扬,邓前堆却显得十分平静。他反复说:“我只是做了乡村医生应该做的工作,在怒江别的乡村医生也和我一样做事,做得更好的医生还很多,而我却被宣传了,心里有点不安啊!”
时至今日,在他的心中至今仍然有着自己的夙愿:一份牵挂“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学一些接骨方面的知识,多帮助村里的百姓解决病痛”;一份担忧“希望我们这批乡村医生老了,没有力气看病的时候,国家能够出一些政策解决我们将来的生活问题”;一个希望“我希望早日在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一份执着“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这辈子除了当医生,我什么也不想当了。”
2019年9月,邓前堆同志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事迹反响
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报道了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的感人事迹。人们纷纷注意到这位好医生在这个地方的点点滴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
交通部和云南省已决定共同出资,建设拉马底村农用车吊桥。云南省将在“十二五”期间把全省的索道改变为能够通行机动车的桥梁。交通部表示,要加快改善西部贫困山区、边疆地区农村交通条件。
网友评价
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好评和赞扬,仅举几例网友评论:
1,这是中国的脊梁,好人一生平安。
2,我们的社会太需要像邓医生这样的人。
3,苦难人生!感动人生!
4,30多米高,28年,感人,泪流满面。
5,这样的人现在就是国宝了!好人平安!
6,建议桥修好后以该医生名字命名,更给力感谢好心的医生!好人有好报!
7,感动;向这位医生致以崇高的敬礼。就是这些平常又普通的人,支持了我们的全部事业。
8,感谢医生,感谢媒体感人,真正的白衣天使!我们国家发展很不均衡,真心希望共同富裕。也希望有钱人多为贫困地区做点事情。
9,感动中,其实就是节约一桌饭,一瓶酒,一盒烟……就能解决的问题。
10,邓医生真不错,好好宣传,好好学习。媒体要把眼光投向基层,沉下去就有好新闻好报道上来
媒体报道后,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长春同志已经批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
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楷模事迹,请大家转告大家。
建成通车
11月23日,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中国交通报》2月21日1版曾作报道)正式建成通车。“我现在是真正的‘随叫随到’医生了。”“索道医生”邓前堆一直以来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过去,靠溜索过江,邓医生从诊所到病人家里至少四个小时,而现在只需半小时。
当天11时,通车仪式正式开始。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代表交通运输部对工程竣工表示祝贺,并宣布怒江州拉马底村“连心桥”正式通车,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俊强、“索道医生”邓前堆等共同揭开了“连心桥”的红绸子。通车仪式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长生主持。桥通了,对岸的乡亲们骑着“铁驴子”、赶着羊、背着背囊,欢欢喜喜过桥去赶集。
怒江拉马底索改桥项目由一座人马吊桥、一座农用汽车吊桥和4.28公里公路连接线组成。今年7月1日,拉马底索改桥项目开工建设,施工单位克服重重困难,于11月17日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为这两座吊桥分别起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幸福桥”和“连心桥”。“幸福桥”、“连心桥”的建成,将惠及当地265户、1043人,使周边的害扎村、格扎村、博娃村等少数民族村寨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历史性转变。
吊桥的通车改变的不仅是邓前堆的生活,在当地老百姓看来,它打通了当地各族人民群众通向文明、富裕和幸福的道路。
草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拉马底村具备种植草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村民们以前却很少种。
“交通不方便,大家都不敢种,山上的地就这么荒着。现在桥通了,你看,那边有1万亩地,我们都打算种上草果!”拉马底村所在的石月亮乡副乡长丁玉军说。早就盘算着发展草果业的拉马底村,因为通了桥,让村民们能够开始谋划更美好的未来。
11月25日,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秦光荣在报告中指出,云南在过去的五年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全省三分之二财政资金投向民生。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受益面日益扩大。
对此,代表们感触颇深。
怒江代表邓前堆认为,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听了报告后感受很深。“我自己的体会是在医疗卫生方面,群农民在看病不像以前那样难,那样贵了。”
“五年前怒江还没有搞新农合的时候,农村看病是真贵。特别在怒江,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医疗基础薄弱,一般的感冒村民就不找医生,只能呆在家里,撑着。近年来,自从怒江搞了新农合之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了缓解。
邓前堆还给记者算了笔账:“新农合之前,国家报销比例是35%,加入新农合之后,现在农民看病国家报销60%。也就是说病人来看病,总额的60%是国家负责的,在住院方面国家报销的比例还要高一些。自己出的少了,国家补贴的多了,农民看病就不贵了。”
而在看病难的问题上,邓前堆也表示,怒江交通不便,一些病人生病之后找个医生路上就得花上好几个小时,而自己顺着溜索去看病,麻烦不说,往往还耽误了病人病情。
“现在路修通了,桥建好了,交通变方便了,一些药品在运进来的时候也便宜了。”邓前堆说,“群众看病变得方便多了。”
邓前堆希望,在未来五年,云南省在农民看病方面的补贴能再提高一些,能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让农民看病更便宜更方便。
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将乡村医生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可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乡村医生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同时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将乡村医生纳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统一管理。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