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仁(中医医师) 0 0
李辅仁出身中医世家,遍读中医古籍,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李老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是我国享负盛名的中医学专家,素有“中医泰斗”之盛誉。[1]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李辅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医治疗老年性顽症的辨证论治体系。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他独特的医病风格,抓主症、断然处方。-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籍贯: 毕业院校: 职业: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成就:被誉为“当代御医”被选为全国首批著名中医专家 姓名:李辅仁 信仰:获中央保健委员会表彰 性别:男 教学职称:教授 科室:中医科 执业地点:卫生部北京医院
教育经历
1919年,出身中医世家,幼年随先父、先兄学习中医。
1939年,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成为施派之嫡传弟子。
1950年参加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预防医学班,为首期学员。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急救训练班,结业后曾任传习教师。
1953年分别结业于中医学会主办的高级针灸班第四班、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进修学校第三班
工作经历
1941年获中医师证书,此后开始中医师执业生涯。
1942年-1944年代理施今墨诊所诊务;
1944年在北京建立辅仁诊所,正式开始独立行医生涯;
1952年经考试合格,获卫生部颁发的中字3215号中医师证书;
1954年至今,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保健医疗和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
曾是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专家小组中唯一的一位中医专家,因年事已高,现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顾问。
研究方向
李辅仁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以擅治妇、幼科疾病而闻名。1954年,参与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后,主治和研究方向也转为以诊治老年病为主。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学术思想
顾护正气攻老年病
李辅仁认为,人体的衰老是一个必然过程,盛极始衰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就是正气渐衰,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与功能都在全面衰退,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生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的、很不稳定的平衡中,同时高度强调了肾与衰老和常见老年疾病的密切关系。
顾护正气,留人而后治病,是李辅仁诊治疾病的特点。他强调治疗老年病,用药补勿过偏,攻勿过猛,用药要平和。老年人正气亏乏,五脏俱虚,故时刻注意顾护正气,即使要攻邪,也要兼顾攻补兼施。李辅仁较少使用龙胆草、黄连、栀子、大黄、附子、川乌、草乌、细辛、乳香、没药、地龙、全蝎等过于苦寒辛热或腥臭碍胃、损肝伤肾之品,既使使用也必是中病即止,或同时佐以和胃解毒药物,以防发生毒副反应。
对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峻猛攻伐及有毒之品,如麻黄、芦荟、芒硝、木通、二丑、大戟、甘遂和虫类药,则根本不用,恐老年人难以承受而发生各种严重的毒副反应。李辅仁在抢救危重症时,尤重扶助正气,固本培元。临证时独参汤、生脉饮、十全大补汤是李辅仁常选的方剂。
李辅仁临证中还特别注意固肾和脾胃。他经常询问患者食欲如何、排便是否正常、有无腰腿酸痛、行动坐卧是否便捷等,以了解肾和脾胃的状况。他治疗时常加入和胃健脾、补肾填精之品。
兼容并蓄中西合璧
李辅仁反对门户之见,主张中西医精诚团结,取长补短,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中医优势。他力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他认为中西医结合之关键,在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而不在于理论体系之争鸣。医生治病辨证的关键不在大同,而在小异。他主张,临床上要抓住主证、断然处方。对于疑难重证,要有“药到而立起沉疴”的胆识,对“经方与时方”要灵活化裁运用,在制方用药上要做到不求标奇立异,唯疗效必须出奇制胜。
简介
李辅仁,男,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著名中医学专家,出身中医世家,从事高干医疗保健和临床工作60多年,精通医理,用药公允,疗效卓着,多次受到中央保健局的表彰,在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90年被选为全国首批著名中医专家,先后指导学术继承人4名。
单是在北京医院做保健工作就有50年了。以他如今86岁的高龄还忙里忙外的工作状态,没有一种精神信念的"滋养"是不可能的。这种"滋养"用他的话说就是"人不能懒,不能太宽容、放纵自己"。他说:"这不是别人要求,而是自我要求。"李老说,自己这一生遇到的不顺利和波折太多了,如果不是豁达的心态,恐怕早就没有今天了。
他的秘诀是:"关键是遇到事情时,别总是找客观原因,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便能心态平和,心平气和。"他还有一个秘诀:"一个人不能竖着比,即不与比自己年轻或是年纪大的人去比,而要横着比,即与同龄人相比。这样才能既不气馁也不骄傲。"
简历
1919年,出身中医世家,幼年随先父、先兄学习中医;
1939年,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成为施派之嫡传弟子;
1942年至1944年,代理施今墨诊所诊务;
1944年,在北京建立辅仁诊所;
1954年至今,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保健医疗和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
1990年,被选为全国首批著名中医专家,先后指导学术继承人4名;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表彰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建院九十周年庆典时,被评为中国五大名医;
1998年,为表彰他在祖国中医药事业方面的突出成就,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为其颁发“特殊贡献奖”;
2002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药监局联合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他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的杰出贡献;
2005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上,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亲自为他颁发“北京医院杰出贡献奖”。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胡锦涛同志曾亲自为他颁发证书。李老曾先后多次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及《中国当代名医录》。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主要论文
张剑,李辅仁.浅谈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医教育.2014(02).
李辅仁.五子定喘汤[J].光明中医.2012(01).
史学军,李辅仁.李辅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浅谈[J].中国医药学报.2001(01).
殷曼丽,李辅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2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01).
李辅仁.食道憩室的望诊与辨治举要[J].中医函授通讯.1995(03).
李辅仁,张剑.老年性阴道炎的诊治体会[J].中医杂志,1991(05).
养生之道
——运动
李老有一个特点,就是走路快,有时候连年轻人都跟不上。
“生命在于运动,我就是好动。”李老说。
李辅仁不练气功,也不会打太极拳,只是平时尽量多走路,上楼下楼也是自己走。他认为,“身体好不是谁的赏赐,全靠自己的努力。”每天忙完工作,不管多累他还要读书看报,他家订阅的报纸多达11种。李老说:“运动可以代替一切药物,一切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他家不请保姆,一般的家务劳动,比如拖地、擦玻璃、买菜之类都是李老的活儿。
李老说:40岁前人找病,40岁后病找人,所以预防要早着手。他认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里带糖的比较多,像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李老从青年开始就有意识地不吃糖,至今,和高血压、糖尿病这类富贵病也不沾边。李老认为酒适量饮用可以,但是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李老还很注意控制体重,体重一直保持在70多公斤,这是他晚年健康的一大原因。李老自小家境不丰,故而生活勤俭,常是粗茶淡饭,但却知足常乐。不过,他说自己也有两个遗憾。一是不喜欢吃酸和甜,所以一直没有养成吃水果的习惯。二是没有养成喝茶的习惯。
树立观念
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数十年临证实践中,李辅仁奉行的是立足中医,认真学习西医知识,辨证与辨病结合,发挥两家之长,强强联手,提高疗效。从医60余年,他扬中医之精髓,汲西医之精华,力倡“中西合璧”,开创李氏之神奇药方,救无数病人于疾痛之水火,其仁德仁术,为人称颂。
李辅仁认为,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医者均应树立整体观念,立足本职,将中国医学的各门派,中、西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心与身,防与治,药物与非药物等多个角度、多重因素整合起来,全面、整体、动态、辩证地认识健康与疾病,应用于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疗实践服务之中。当今的为医者不应死守门户之见,而是要在临床实践中,全面认识、学习和吸收各家学术观点,博采众长,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辨证施治,治病求本,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还深入挖掘中医药的优势,不排斥西医的科学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创出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肿瘤、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新方,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祖国的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极大的财富。
李辅仁主张,为医者应以提高医术为首要任务,对解除患者痛苦,不可有丝毫侥幸、投机之心,这是发仁者之心的根本,切忌医术不精、草菅人命,或为私心而取悦患者,迎合病家之需求,开“人情方”,妄用贵重之品。医生诊病用药,有如将军用兵布阵,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辨证要准、用药要稳,在稳妥中多注重疗效,缩短疗程,什么医疗方法最快、最好、最省钱,能较快地解除疾病痛苦,就用什么疗法,最忌“华而不实”。
处方选药要经得起考验和推敲,反思之而无愧悔!避免毒、副作用大的药,因为老人肝、肾功能减退,解毒、排毒作用降低,易致损伤;也忌“望而生畏,闻之刺鼻,食后作呕”及疗效不确之药;至于价格特贵之药,曾给国家、个人带来过重负担,也当力求避免。
李辅仁经常会有为许多海外友人诊疗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与独特疗效。不仅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誉,还提高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他说:“我要尽自己微薄之力,为祖国医学的发扬光大做贡献。”
荣誉
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当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进会场时,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2969名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起立鼓掌,接受着来自国家最高领导的祝贺。此时此刻,劳模队列中,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神采奕奕,他就是86岁的北京医院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首批认定的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的李辅仁。
李辅仁从事高干医疗保健和中医临床工作几十年,为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职中医保健医师,曾被聘为两届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是成员组中唯一的中医专家,胡锦涛同志曾亲自为他颁发证书。
学术
兼容并蓄中西合璧。他反对门户之见,主张中西医精诚团结,取长补短,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中医优势。他力倡辨证与辨病相结。中医药学的实践离不开《内经》、《神农本草》等经典医籍,以此为基础,李辅仁发展了《内经》的“形”学说,指出“形能”分为生理形能和病理形能两个方面。他说,中医重辨证,“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和出发点,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表现在机体整体层次上的综合病理变化。“辨证”就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识别和理解“证”的过程。
他认为中西医结合之关键,在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而不在于理论体系之争鸣。确切的说当今的时代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并存的时代,中医学不仅不再是“独此一家”,甚至有被异化、被取代的危险。中医同道及广大患者自然知晓中医学的独特魅力,但是不能否认现代医学以其严谨的逻辑、直观的形态表述、快捷的疗效等优势占据了医学的主流地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医工作者就不能仅仅着眼于自己内部的交流与学习,而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现代医学知识,扩大知识面,不断吸取现代医学、科学的养分,将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己。
评价
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曾题赠李辅仁:“白衣之慈,青囊之术,安老扶康,德音遐布”,这也是对李辅仁品格的真实写照。
他长期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总结了独特的诊治老年顽症的规律,屡起沉疴,被称赞“用药得当,可以通神”。
采访被婉拒心里仍温暖
两会日记
2日,北京雨夹雪,同事说,他参加过多次全国两会,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天气。
我们的目的地是北京会议中心,位于北五环边上,从宾馆到那儿至少20公里。而北京的交通,就连五环高速上,都比长春每周一人民大街的早高峰还要拥堵。看着汽车像蜗牛一样向前挪,期盼到达委员驻地的心情更加强烈。所以,早上去会场至少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
出租车司机很能聊,我随口应和着,虽然前一晚忙到后半夜才睡觉,但这一路上,熟记采访提纲是必备的一项内容。到了地方,出租车计价器上显示是51元,加上燃油费2元,一共53元。还行,还没破这次到北京采访的打车费纪录。
一直到中午,水米没打牙,最上火的是迟迟等不到大批委员到驻地。但也有温暖的一刻,我采访到了一位93岁高龄的政协委员李辅仁,他20多年来未缺席一场政协会。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